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居委新寨小区住宅楼一期工程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居委新寨小区住宅楼一期工程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文关键词:住宅楼,预案,安全生产,突发,应急救援

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居委新寨小区住宅楼一期工程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文简介:目录1、前言2、目的3、适用范围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称及人员联系电话:5、管理职责6、应急救援知识培训7、应急设备及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8、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9、事故报告10、事故应急现场处理措施的规定11、应急预案启动的解除及事故善后12、事故处理程序图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居委新寨小区住宅楼一期工

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居委新寨小区住宅楼一期工程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文内容:

1、

前言

2、

目的

3、

适用范围

4、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称及人员联系电话:

5、

管理职责

6、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7、

应急设备及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

8、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

9、

事故报告

10、

事故应急现场处理措施的规定

11、

应急预案启动的解除及事故善后

12、

事故处理程序图

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居委新寨小区住宅楼一期工程(第2标段)

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和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和调查程序规定》、《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结合本项目施工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和“属地救援”的三项原则,针对各类紧急情况出现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展开,起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消除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及可能引发的伤害和疾病。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施工现场管辖区域内(包括对事故可能波及的相邻)有可能发生的坍塌、内/外电(高压)意外损害、不明气体(可燃/有毒)、火灾、中暑、灭害性天气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称及人员联系电话

4.1、组织机构名称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救援组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后勤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抢险抢修组

消防保安组

技术支持组

通讯联络组

4.2、应急救援小组主要管理人员联系电话:

序号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移动手机

报话机频度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3、信号规定

序号

联系单位

联系电话

备注

1

急救中心

120

2

消防

119

3

治安

110

5、

5.1应急救援组职责:

当发生应急安全事故时,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达事故现场,负责指挥应急抢救并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工作,随时掌握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公司最高领导者、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时应急救援组成员应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组长抵达现场前,值班者(在场责任人)即为临时现场救援组长。

5.2应急救援组长职责:(组长:

1)

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是否要求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协助、帮助实施场外应急计划,指定设置现场应急指挥部位置,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2)

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

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救援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有序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

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和作业安排;

5)

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救援开展服务工作;

6)

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5.3、应急救援副组长职责:(

1)

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

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

安排寻找伤者及安排疏散非必要人员撤离到安全(集中)地带;

4)

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5.4通讯联络组职责:(组长:

成员:

1)

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

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开通)状态;

3)

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5.5技术支持组职责:(组长:

成员:

1)

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

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随时观察现场的险情变化,确保抢险救灾有关人员安全;

3)

随时随地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

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制定可能涉及危险区域和确定安全区域,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5.6消防保卫组职责:(组长:

成员:

等)

1)

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2)

事故引发火灾,执行防火方案中应急程序;

3)

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现场)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4)

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5)

保护受害人的财产;

6)

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5.7抢险抢修组职责:(组长:

成员:

等)

2)

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3)

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

清点人数,指定专人登记和核对,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5)

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6)

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5.8医疗救治组职责:(组长:

成员:

等)

1)

对抢救出的伤员,在外部救援机构末到达前,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

使重度受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并对所有受伤人员作详细记录;

3)

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伤者;

5.9后勤保障组职责:(组长:

成员:

等)

1)

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

2)

保障系统内各抢险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3)

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6、应

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伤员救护常识、灭火(抢险)器材使用常识、临时疏导和安全出入口使用常识、各类重大事故抢险常识等。务必使应急小组成员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较熟练地履行抢救职责,各员工能在发生重大事故时会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7、应

7.1成立演练组织,由系统内的最高管理或其代表适时组织实施;

7.2演练时必须准备充分;

7.3划分演练的范围和频次;

7.4演练应有记录。

拟投入的主要应急设备清单如下:

应急设备类别

应急设备名称

设备状态

报废或

更换时间

1

基本设备

绝缘鞋、手套

5

良好

2

安全带

10

良好

3

安全帽

100

良好

个人必备

4

救护担架

1

良好

应满足作用

5

必备的器材和救护药品

1

良好

6

反光衣

10

良好

7

专用水源及冲洗设备

1

良好

在现场就近设立

8

氧气袋及颈托

1

良好

9

必备抢救工具

安全钩、安全绳、消防斧、缓降器、链锯等

按抢险实际配备

10

手电筒和应急灯

6

良好

11

交通工具

2

良好

12

电话及手机

10

良好

13

对讲机

4

良好

14

手持喇叭及报警器

2

良好

15

消防栓及消防水带

1

良好

16

手持灭火器材及工具

20

良好

17

轻便电锯、气割枪

1

良好

18

摄象机、相机

1

良好

19

警戒护带

良好

8、事

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8.1轻伤事故:应由首先发现者(作业班组)立即报告项目部,项目部立即报现场监理和业主,并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

8.2重伤事故:除按轻伤程序上报外,还应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事故管理的各相关部门;

8.3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后2小时内除按上述规定报告外,还需填报《事故快报表》;

8.4急性(食物)中毒、中暑事故:应同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诊断为传染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报当地卫生防疫机构;

8.5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灾事故:应现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9.应

针对各类紧急情况,在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消除可能伴随的继发性和扩大性伤害。

9.1

火灾

9.1.1、火灾事故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生火灾,应立即打119电话报警。报警应尽量详细说明:发生火灾的具体位置,建筑物规模、楼层数,燃烧可能原因,火势蔓延情况,并在路口引导消防队进行扑救。

⑵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组织扑救,在场的人员有引导其他人员疏散的义务。

⑶火灾扑救时,根据火情,扑救指挥者可以决定以下事项:

a.

使用各种水源;

b.

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

c.

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d.

利用临近建筑物的有关消防设施;

e.

请求供水、供电、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协助。

9.1.2、火灾现场人员自救措施

⑴发生火灾,应迅速报警。了解情况的人员应及时将现场被困人员及易燃易爆物品情况告诉消防人员。

⑵救火人员应注意自我防护,使用灭火器材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伤害。

⑶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⑷须穿过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扣住鼻子,贴近地面爬行。

⑸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住火苗。

⑹当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

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9.2

触电

9.2.1、触电急救基本方法

(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首先查明触电者是否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②方法:

A、断开电源开关;

B、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C、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路。

9.2.2、对触电者进行急救

(1)触电者停止呼吸、心脏不跳动,如果没有其他致命的外伤,应视触电为假死,必须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即使请医生和送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2)抢救可用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方法。

9.2.3、抢救方法

(1)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A、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B、用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

C、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D、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

(2)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

E、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

F、救护人员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

G、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H、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其胸部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3)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同时交替进行。

(4)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身体僵冷或尸斑,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9.3

焊接中毒

高温、高热、强烈照射而产生环境和不良通风,是导致焊接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日射病、热射病、热痉挛三种情况。处理方法为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用冷湿手巾敷在额部,随时更换,并让患者多喝开水,可内服人丹、正气丸等。

9.4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有多种情况,在毒物性质末查明之前,应尽快就医,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一般急救处理原则:排出毒物:尽快排除胃肠道内末被吸收的毒物;防止毒物吸收,保护胃肠道粘膜;使用特效解毒剂;促进己被吸收的毒物排泄。

9.5

9.5.1、症状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高温或高温度的环境中,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而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苍白、脉搏快而细弱、血压降低,严重时甚至昏迷。

9.5.2、措施

发生中暑,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患者的衣扣腰带。患者能喝水时马上给其喝凉开水、淡盐水或糖水、清凉饮料。患者体温升高,可冷敷,冷水擦身体,或不断给其风吹凉,以助散热。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要进行人工呼吸,并给病人吸氧气水,重症中暑昏迷不醒、高热时迅速送医院治疗。

9.6

当机械性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搬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9.6.1、出血的种类

A、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时象水喷泉一样喷出,时间稍久,就会有生命危险。

B、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出血时慢慢流出,时间久了也有危险。

C、毛细管出血:血色鲜红,出血时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常自动凝固。

9.6.2、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一般有四种,即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A、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止血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子盖住伤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B、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或掌、拳把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脏的一头)用力压向其下面的骨头,阻断血液来源,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C、填塞止血法:把消过毒的棉花或纱布填塞在伤口处,在用加压法包扎,在此适用于腋窝、肩部、大腿部伤口的止血。

D、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当采用加压包扎法包扎法不可以有效地止住出血时可用此法,常用橡皮管作止血带,也可用绷带、三角巾、布带等代替。使用止血带时要记住六个字:

快:动作快,抢时间

准:看准出血点,准确包扎止带

垫:垫上垫子,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

上:扎在伤口上方,接近伤口,但禁扎于臂中段。

适:松紧适宜,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合适。

放:每隔半小时放松2-3分钟,松止血带时,应同时用指压法压迫止血,缓缓放松。

9.6.3、包扎

(1)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轻疼痛。

(2)扎注意事项:

A、动作要轻而熟练,不可碰撞伤口。

B、包扎部位要准确。

C、接触、覆盖伤口的敷料要干净,最好经过消毒。

D、包扎要牢固,紧松合适,打结应避开伤口。

(3)扎用器材:有条件时可用三角巾,四头带和专用绷带等包扎救护材料。当无专用材料时,可灵活的采用身边干净的衣服、毛巾等进行包扎。

9.7

人从高处跌下后,由于跌下的高度、身体落地的部位及姿态的不同,症状表现各异,高处跌下时的急救要点如下:

(1)、首先要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时的身体着地部位。

(2)、如果伤员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的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岀,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3)、如果伤员是腰肾背部先着地,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时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9.8

发生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露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并将受伤人员送医院进行抢救。通知附近居民和其他有关人员马上撤离该区域。

(2)、封锁发生事故的危险区域,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配戴防毒面具等相应防护用品。

(4)、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5)、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6)、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控、处理,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7)、化学药品泄漏处置方法:

有毒易燃易爆气体化学危险品应急处置:

①、迅速撤离至安全地点,隔离、切断火源;②、应急人员进入现场防护;

③、切断气源;④、通风;⑤、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

液体危险化学品:

①、隔离,切断周围火源;

②、应急人员进入现场防护;

③、堵漏;

④、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围堤收容或用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其他适的处理方式;

⑤、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

固体危险化学品:

隔离;

应急人员进入现场防护;

堵塞;

用适当的工具直接收集;

现场处置。

9.9

在得到灾害性天气预报后,应尽快通知有关职能组,做好防灾准备,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性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本措施包括:

①、地下室或其它集水不能排泄的地方要准好足够的排洪设备;

②对可能因刮风或雷击导至电路岀现危险的线路,应切断其电源;

③、加固房屋、雨棚、脚手架、电线杆等临时性设施;

④、对由于集水导致存在危险因素的部位,如未完工的集水、电梯井等,应采取措施加装护栏、悬挂警示牌等措施,以防人员掉落;

⑤、做好救护准备,备好应急医药;

⑥、天气情况恶劣时必须停工或进行人员转移。

㈠、发生台风事故应急预案:

①、如工人宿舍发生台风事故,应马上通知上级部门并马上疏散宿舍的工人到临时避难所,并安排好工人的生活。

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抢救人员必须穿戴必备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雨衣、眼镜等)。

③、断开事故现场的电源,保护工人的财产不被偷抢。

④、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候调查。

㈡、发生暴雨事故应急预案:

①、如发生泥石流事故应马上报上级部门,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②、启动公司的应急预案,办公室应急车辆马上驶向事故现场,将伤者接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③、调动所有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投入抢救。

④、将工人疏散到工地的临时避难所,并解决其的日常生活。做好思想工作。

⑤、如出现水浸的,抢救被水围困的人员,抢救人员应配备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

⑥、抢救水浸的重要物资和工人的私有财产。

⑦、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候协调处理。

㈢、发生洪灾事故应急预案:

①、发生洪灾事故应马上报上级部门,并及时组织人员抢救伤员,抢救人员应穿着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护用品。

②、对吸入水过多的伤员要采取压水、人工呼吸等措施,并马上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③、疏散事故现场的其他人员到工地的临时避难所,并解决其生活上的问题,做好思想工作

④、保护好事故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9.10

烧伤、烫伤应急处理方法

㈠化学性皮肤烧伤:

⑴发生化学性皮肤烧时,应立即将患者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品沾污的衣服,用

足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无条件时,可细心擦尽水份,将患部用干净的布盖住,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油或红药水、紫药水,应尽快就医。

⑵、如果是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以隔绝空气,阻止燃烧,不要用油质药膏涂抺,以免磷溶于油,被伤者吸收而中毒。

㈡火焰烧伤:

⑴发生火焰烧伤时,应立即脱去着火的衣服,并迅速卧倒,慢慢滚动而灭火焰,切忌用手扑打,以免双手重度烧伤;切忌奔跑,以免发生呼吸道烧伤。

⑵对于小面积的四肢创面可用冷水(一般10-20℃,夏季3-5℃)冲洗30-60分钟,然后简单包扎,去医院进一步处理。

㈢烫伤:

⑴对明显红肿的轻度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几分钟,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即可。如果皮肤起水泡疼痛难忍、发烧,要立即冷却30分钟以上,若患处起了水泡,不要自已碰破,应就医处理,以免留下疤痕。

⑵如果烫伤部位很脏,可用肥皂水冲洗,不可用擦洗,包上消毒纱布。包扎后局部发热、疼痛并没有液体渗岀,可能是细菌感染,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

⑶如果衣服与皮肤粘连,不可撕拉或用水浸湿,可将未粘的部分剪去,粘连部分留在皮肤上,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㈣电击烧伤:

发生电击烧伤时,要将创口用盐水或新洁尔灭棉球洗净,用

凡士林油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手帕包扎好,去医院进一步处理。

㈤化学性眼烧伤:

⑴发生化学性眼烧伤时,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时,被烧伤的眼睛要在下方,以防止冲洗过的水流入另一只眼睛,无法冲时,也要把脸埋入清洁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20分钟以上。

⑵如果是电石、生石灰颗粒入眼内,应立即用蘸有石蜡或植物油棉球签去除颗粒,再用水冲洗。

⑶不论是哪一种眼烧伤,充分冲洗后都要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9.11

9.11.1、应在现场离基槽超载面安全距离的地方堆放沙包及泥土,当土方突发性坍塌时,可及时对基槽进行回填。同时应组织力量,抢救伤员,断开电源、水源,防止触电和水土流失位移;启动应急预案,应急车辆马上驶向事故现场,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指挥人员往两侧疏散,尽快离开危险区域,并马上向上级部门报告。在事故现场划岀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线,避免事故扩大。

9.11.2、施工楼面砼坍塌,首先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同时要断开该作业面的电源、水源,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如伤员被埋在建筑物下面,马上组织人员动用一切工具进行抢救(如焊机、吊机、切割机、挖掘机等);如发现被埋人员又不能立即救出,应尽可能对其进行供氧、供水、供食物。并尽快将伤员救出;疏散出事现场附近的所有人员,划岀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线,避免事故扩大。并封锁现场保护现场;等待专业人员援救。

9.11.3、棚架倒塌时,首先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切断该区域的电源和停施工作业;疏散出事现场附近的所有人员,划岀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线,封闭岀入口,避免事故扩大;自上而下拆倒塌的棚架,对失去拉结和支撑的部位,应由专业人员加固后方可继续进行拆除。

9.12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伤害情况、部位、受伤性质,如骨折应采取固定方法,不能随意移动伤者。

9.13

9.13.1、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首先切断电源,抢救受伤人员,并马上报告主管部门和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9.13.2、对受伤人员的抢救根据其致害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9.13.3、撤离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社会监督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鉴定

9.14

9.14.1、发生事故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不要紧张并及时抢救伤者,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

9.14.2、马上报交警部门,听候处理,并通知公司办公室及行车责任人。

9.14.3、公司接到通知后马上前往事故现场协助抢救和协调处理。

9.14.4、如其他车辆的责任,但又逃跑,应马上记录下责任车辆的车牌号码,并马上报警等候处理。

9.14.5、如本单位职工在过马路时出现交通事故,如当时清醒,应记录下责任车辆的车牌号码,并通知单位派员到现场进行救援及协助调查处理。

10、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规定

10.1、现场事故应急启动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以减少危害范围的扩大;

10.2、事故应急处理中应保证在现场能采取的措施和决定具有灵活性,各项目施工前应制定经审批的本项目施工危险源的应急抢险抢救等各应急预案和措施,并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抢险领导机构。

10.3、现场抢险抢修队员应选用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青壮年人员,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抢险抢修。

10.4、发生事故的项目部(单位)所有有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不得请假和擅离岗位,随时接受应急指令任务。

11.应急预案启动的解除及事故善后

11.1、经应急行动后,在做好现场隐患消除、清除所有危害的物体和物件,事态得以稳定,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或专家)对事态进行评估,(如属外部机构抢救的则需有该机构的解除指令或批复),写出应急行动解除申请报公司应急指挥部审核;

11.2、严格按照《事故处理程序》,组成事故调查级和善后工作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进行现场取证收集有关资料,查明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估算出事故的危害及波及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查清事故责任人的事故责任。同时对受伤害者人员进行安置和善后工作。

事故发生后

12、

事故处理工作程序图

事故报告

现场抢救、保护

事故责任者处理

事故善后处理

事故预防措施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有关事实材料调查

设备及财产损失调查

人员伤亡情况调查

事故过程调查

成立事故调查组

向公司及上级部门报告

内部报告、启动预案

保护事故现场

抢救伤员、排除险情

事故调查

事故材料上报、归档

事故报告撰写

事故分析

人员的处理

-

20

-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