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儿童教育,留守,农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简介:沈阳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作者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年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2013年8月14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提纲姓名学号班级报告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社会实践目的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内容:

沈阳工程学院

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指导教师

2013年

8

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提纲

报告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社会实践目的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实践方法

√访谈调查

参观调研

√资料调查

√其它

(请在选择的调查方法前打钩,选择“其它”项需要进一步注明)

准备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所做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7.23——2013.7.30)

计划开题,收集资料调查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确定研究子课题。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理论。写出研究实验方案

调研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具体实践及调研内容)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7.31——2013.8.6)

坚持学习、实践、研究。边实施,边改进,边研究,积累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或论文。

撰写调研报告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8.7——22013.8.14)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实验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进行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交流。

报告结构

一、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地点

五、调查内容与分析

调查报告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一、背景: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市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在享受父母关爱的时候,他们却像孤独的小草一样生长。人们给了这群孩子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当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近7000万,他们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学生,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调查目的: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一主题。希望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在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看到社会温暖的一面,给他们一个倾吐自己内心的机会。再有,我们也希望这一突出问题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使人们认识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我们希望能够召集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队伍中去,而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最重要的目的。

三、调查时间:

7月23日——8月14日

四、调查地点:青海省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小学

五、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青海省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547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10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39.26%,乡村人口332168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60.74%。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大多数留守流动儿童则与“监护人”一起生活,他们普遍年纪大,文化水平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和指导,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少,致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成绩不稳定、性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治安的稳定,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由此,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调查中,笔者选取了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对象,这个县属于我省的贫困县之一,拥有人口36154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全县大都以农业为主,工业产业极不发达。截止2007年底,这个县共有留守儿童3600人,占全县总人数的5.5%,父母外出三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达23735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41.6%。

盐昌村位于互助县东部,地形复杂且多山。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青

壮年纷纷离家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据统计,盐昌村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而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数量巨大。

盐昌小学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占地10亩,校舍面积5000余平方米,并于2004年全面完成了村小布局调整工作。由于这些村地理位臵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于是留守在家中的孩子的教育管理就成了学校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仅盐昌小学在校学生中,就有大部分的留守学生,还有少部分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们有的是由爷爷、奶奶、外婆或外公监护,有的是由曾祖父母监护,有的是被寄养在亲戚家中。

(二)、对盐昌小学校在校的部分留守儿童作了问卷调查及资料查询,下面将情况叙述如下:

调查了青海省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小学五、六年级的120个在校学生,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0-13岁之间,父母打工的地点多数在西宁市,少数在外省。

首先,这是由于盐昌村地理位置偏远,属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收入不高,家庭普遍比较贫困,有些农民靠种地已无法维持家庭的正常开销,年轻力壮的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而西宁市等地就业缺口大,机会多,因此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发展中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由于城乡壁垒的存在,大多数农村孩子进城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与城市孩子有明显差别,特别是许多大城市在农村孩子进入公办学校的要求上设臵“高门槛”,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再有,打工子弟校的教学质量差,许多农民工认为这类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师流动性大和教学质量差等问题,而学费相对于家乡学校要高,所以放弃让子女进城就读。最后,农民工由于受文化知识和技术等的限制,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报酬的体力劳动,无法维持城市生活中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没有经济能力携带子女。因此造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农民工与自己的孩子相隔很远,见面次数很少,因此也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

盐昌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情况:

1、留守儿童监护状况

被调查120名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占47.7%,隔代(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监护占50.9%,亲戚代管占0.3%,非亲代管占0.6%,监护缺失(自己照顾自己)占0.5%。

2、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情况

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42.3%,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57.7%;在本县城内打工的占8.6%,跨县、跨市打工的占45.7%,跨省打工的占3.7%,其余留守儿童不清楚父母在什么地方打工。

3、留守儿童学习状况

被调查留守儿童中,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留守学生占54%,选择自己本来就不行的占26%,选择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占14%,而选择其它原因的占6%。

4、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情况

在被调查儿童中,父母常年在外的占60%,一年回来一次的占21%,半年回来一次的占19%;50%的父母采用打电话的方式只向孩子询问学习和生活情况,能够主动与子女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的家长只占1%。

5、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素质状况

被调查留守儿童父母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1%;初中文化程度占50.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2%,文盲占4.3%。监护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大都为文盲或半文盲。

具体调查的情况及分析如下:

1、对留守儿童生活方面的问卷分析

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普遍的情况与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普遍比较贫困,他们平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特殊的家境,留守儿童学会了艰苦朴素,自立自强。

第一题的问题是: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第一题中,有50.09%的留守儿童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0.3%和亲戚生活在一起,0.6%和其他人住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集中在工地做工或者厂矿做工,工作十分劳累,闲暇时间也不多,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只有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的祖父母或是其他亲戚照顾,以减轻负担。

第二题的问题是:你多长时间与你的父母见一次面?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6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和父母见一次面,21%的留守儿童一年左右与父母见一次面,19%的留守儿童半年与父母见一次面。首先,这些孩子与父母相隔较远,父母回家一趟不仅会耽误工作,而且路上的车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留守儿童多在上小学,平时也有可靠的亲戚等照顾,父母也非常放心,因此不经常回家与孩子相聚。

第三题的问题是:你认为最开心的事是?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这些留守儿童眼中,有71.43%的孩子认为和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事,11.43%的孩子认为看电视是最开心的事,其余的则认为和同学、朋友玩是最开心的事。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最渴望得到的仍然是父爱和母爱,经济的困窘使他们很难与父母相见,但是却割舍不了他们与父母血脉相连的亲情。

第四题的问题是: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每个月的生活费在50元左右。原因之一是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出自贫困家庭,平时就养成了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好习惯,原因之二是他们多出自农民家庭,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分地,很多粮食蔬菜可以自给自足。原因之三是父母打工不易,工资也不高,寄往家里的钱有限。

2、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问卷分析

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也存在一些普遍的情况与问题。,父母及监护人在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受限,造成孩子的学习无人监督;其次,留守儿童正处于心智成熟期,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农村教育水平的低下,造成了孩子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家庭的现状。

第五题问: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到选择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留守学生占54%,选择自己本来就不行的占26%,选择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占14%,而选择其它原因的占6%。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没有尽力,这跟他们生活的实际环境有关。原因有三点,其一,他们都没有生活在父母身边,多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顾。打工父母对孩子的整体期望值太低,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比较贫困,父母多数希望孩子在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后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减轻家庭负担。其二,(外)祖父母多是年龄较大的老人,思想观念老化,认为如果读书不行还可以选择务农,而且他们也很溺爱孩子,所以就没有认真督促孩子学习,造成这部分学生放松学习,直至无法完成学业。其三,亲戚毕竟不是这些留守学生的直系亲属,平时能保证这些孩子的基本生活已属不易,对他们的学习的关心也明显不如自己的孩子,所以过多地放任这些留守学生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本身就不行,这说明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人不够自信、很自卑,这些也是由于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

第六题问:你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反映出尽管留守儿童的父母没有在身边照顾他们,但他们丝毫不抱怨父母,他们明白父母外出辛苦打工,都是为了让自己上学,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孩子们努力学习都期望以后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来报答他们。

3、对留守儿童性格的问卷分析

在心理方面,留守儿童也存在一些普遍的情况与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指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监护人监督与引导不力,也极易造成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第七题问: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或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非常听话的,他们能够在犯错误后及时改正。但仍然有部分留守儿童听完就算或着只是在心里想。这些现象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及其他亲戚在平时的教育中没有及时让孩子改正不好的习惯,使他们不愿意承认错误,久而久之,就形成我行我素的不良作风。

第八题问: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你害怕陌生人吗?

我们有些留守儿童不喜欢呆在角落,不害怕陌生人,渴望与人交流,但比例并不高,没有达到调查的半数,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仍然有障碍,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他们怕别人说起他们是留守儿童的事实,怕别人会因此嘲笑他们。

第九题问:在学校的朋友多吗?

在九题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朋友并不多,他们更愿意与与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第十题问:你认为自己具有哪些方面的优点?第十一题问:你认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有?

十题与十一题是有关于留守儿童的优点与缺点的调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具有一般贫困家庭孩子的优点,例如吃苦耐劳,坚强,刻苦等。特殊的成长环境成就特殊的人才,他们的这些闪光点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而缺点方面,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这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原因,还有几点,其一是农村教育水平比较低下,农村教育投入大,得到的回报却很少,很少有人会愿意辛苦读书后回到农村教书,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高,因此教师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其二是留守学生是由祖辈监护或是由其他亲戚监护。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其三由于家长离得比较远,祖辈监护又缺乏硬性的约束,加之他们还要做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对留守儿童的期望的问卷分析

第十二题问:你读书毕业后的选择是?

第十二题中,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希望自己早日挣钱,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很早就担负起家庭重担,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及他人,过早的自立及较强的自理能力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第十三题的问题是:生活上你希望怎样?

第十四题的问题是:学习上我希望怎样?

第十三题与十四题则是说明了留守儿童对未来的期望,在生活方面:其一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而不仅仅是保障他们的生活。其次,他们平时朋友较少,不善于交际,因此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友情,多交朋友,以弥补缺失的父爱、母爱。在学习方面,所有留守儿童对学习都非常重视,并期望以后在各方面改进以促进学习的进步。

第十五题的问题是:你认为社会开展的各类留守儿童的活动效果怎样?

第十五题中,他们普遍表示在参加各种关心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感到很温馨,很幸福,不再孤单,并且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也说明现在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帮助,稍微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第十六题的问题是:你认为要改变现状,最主要靠什么?

第十六题中,所有我们调查的留守儿童都非常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可以看出父爱母爱仍然是无可取代的。最后,我们增设了一个问题: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他们的回答有:“希望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父爱母爱无可取代”等等,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强烈心情。我们真切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东西部经济和谐发展,让他们的父母不用外出也能找到好工作,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使他们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令”等主要问题。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亲情缺乏,性格缺陷。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父母必须喂养子女,当父母出门时不应单独将子女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他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种亲情关系变得淡泊,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人格与智力的良好发展,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转折的关键时期,而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奔波,回家频率极低,与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子女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由于存在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上,舍不得管等现象,致使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人管理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随意放纵、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学习较差,行为偏差。一方面,部分打工父母对子女学习总体期望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另一方面,作为监护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较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律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造成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儿童的种种不良行为,监护人、学校等方面都感到担忧。

3、道德滑坡,价值扭曲。打工热潮的兴起,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部分打工者只顾挣钱,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明显的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4、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离不开来自父母的悉心照料和呵护,而由于其父母长期出门在外,陷入想管管不到的困境,而其他监护人又常常陷入管不好甚至不愿管的状况。一方面,由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或“半真空”状态,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较多。另一方面,可塑性极强的留守儿童又极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多发群体。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几个关键环节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人口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脱离社会整体的努力是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所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势在必行,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共同肩负起关心、爱护、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

1、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目标是结束留守。“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还在城市,为此,政府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管理,破除城乡户籍二元制。打破城乡户籍二元体制,逐步改革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如医疗、教育、住房等制度,增加城市教育设施,给予农民工及子女切实的城市市民待遇,降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到打工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进项目,增加本地就业岗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如何促进“三农”更好发展的问题。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挣钱的门路,做到农民离土不离乡。

三是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留守儿童部分缺失的家庭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大“家”,使他们在小家中缺失的温暖在这里得以部分补偿,而且还可以兼顾监督他们的学习、照顾他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安全。但目前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普遍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地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

四是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铺设平台。

五是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发挥村委会的优势作用,积极为留守儿童搭建平台。呼吁留守儿童所在村委会建立一个完善的、专门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机构,如村委会大院、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是部门联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强化社会关爱,发动富有爱心、责任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资助帮带活动,为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妇联、团委、教育、文化等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

“留守儿童”问题折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地方教育部门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开设亲情电话。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反映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和行为倾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形成合力。为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和心理困惑。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二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学校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最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要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使其健康愉快地成长。心理咨询中心要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增加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通过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更好的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是创新载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章》和《中小学德育大纲》科学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积极研究和探索德育课程改革,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成长中学会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开展怡情益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目前首要、最现实的是家长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法国克里斯琴斯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

一是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务工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家长要以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不要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意识到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孩子美好的前途,所以在外出打工时尽量考虑父母中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一是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务工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家长要以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不要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意识到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孩子美好的前途,所以在外出打工时尽量考虑父母中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或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如果夫妻双双都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如果一时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家长,在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时,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被委托监护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也要认真履行家长的义务,不仅要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等方面,也要在思想上多与“留守儿童”沟通,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业上也要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儿童”课后的监管。

二是家长要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子女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主动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三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重视,抱有“孩子大了打工也能挣钱过日子”的思想;有的家长对孩子品德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等正面引导不够。家长应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等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4、留守儿童要学会自我调解,逐渐融入社会大家庭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也不能一味的只强调监护人(代监护人)或者学校的作用,“留守儿童”本身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独立性和约束力也体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为留守儿童在交往中要学会宽松友善待人,努力善解人意,主动和大家接触,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同学之间多交流,主动融入身边的环境。同时要自信、自立、愉悦地接纳自己,要有毅力,要豁达,学会自我调节,在失意与困惑时,不过分压抑自己,懂得适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5、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引领作用

当前,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咨询中心不仅为我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进一步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将会进一步推动和指导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薄弱阶段。这就需要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整合已有的优势资源,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深入到农村中小学,也可让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定期深入到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作用。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保持心理健康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总之,留守流动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着眼长远,注重学习和借鉴经验,形成科学的应对策略。我们期待着全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期待着留守儿童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安全、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祖国明天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不要让他们成为人们心里永远的痛!

签字:*年*月*日

签字:*年*月*日

17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