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对农村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农村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社会实践,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农村,情况

对农村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对农村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太康食品考察团一、调查背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布衣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今年我国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力度,体现了政府对食品

对农村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对农村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太康食品考察团

一、调查背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布衣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今年我国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力度,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瘦肉精问题”滥用到“皮鞋酸奶”,继08年“牛奶之殇”后,“问题奶粉”卷土重开,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食品安全

企业发展

政府监督

安全意识

信任

1.调查时间:2012年6月30号至2012年7月4号。

2.调查地点:太康县毛庄乡刘化匠大王庄行政村及附近几个村庄:逊母口乡,大许寨乡赵楼行政村,土塘集乡,马头乡明正清真肉联厂,五里口乡,清集乡,老冢乡,毛庄乡。

3.调查人:杨勇

赵慧勤

方志远

佟奕霖

徐苏慧

张原嘉

张彩凤

张方方

4.调查方式:我们食品学院学生会一行人来到太康县,深入群众,深入到村民家里,进行食品安全宣讲和调研,对太康村民关于近年来频发的食品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

5.调查内容:查访村民对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建议。

二、分析讨论

1.调研结论

食品安全信心指数

总体来看,2012年市民对食品安全评价信心指数得分为66.2,比较有信心,相比2011年的46.9,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评价有所提升。

2.分析原因

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您觉得哪一方的责任最重大?

(限选两项,%)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问题上,84.8%的市民认为食品企业责任最大,80.8%的市民认为政府部门责任最大,行业协会、媒体、消费者也被认为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比重较小,分别为17.7%、10.9%和5.2%。

(1)食品开发商利益至上

食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无疑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条规定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皮鞋酸奶”事件等,表面看来是责任人主观上的无知,实质上更多的是心态的失衡和道德的腐败。食品生产企业一味逐利,丧失起码的道德良心,毫无诚信可言。美国有一个大制药公司莫克公司,它的创始人有一句话,“药是用来治病的,赚钱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做得越好,利润就越大。他的语言很通俗,但是很明确,研制生产的药品首先是帮助人类解决疾病的痛苦,把药做好了,自然会有利润。而我们有的企业往牛奶里掺杂使假,首先想到的是降低成本,是欺骗公众、欺骗消费者,其企业文化的导向是有问题的,这种企业还有什么道德呢?

就如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而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经营者食品质量意识不强,基本没有检测设备及手段,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监管部门失察失管

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监管的部门方面,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达15个之多,包括卫生、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质监、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粮食局等。

据了解,我国的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仅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

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以工商部门为例,如果想检测,只有委托外地相关部门。对于涉嫌不合格的食品,因不能及时进行检验,如果要扣留又没有法定的依据,使监管执法陷于被动状态。

(3)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

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顾客在购买散装食品时,一般不查看生产日期、保存方法、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即使有些食品旁边放有说明牌,他们也不予理会,主要通过直接的肉眼观察、闻气味或者用手触摸等方法来判断食品质量的好坏。

(4)其他

经营者素质不高。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

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经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通过“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目前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由于从事小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投入少、见效快,因此开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就成为就业的首选。这些人大多心理不平衡,在不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理直气壮地开业,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因此在执法时常常遭到他们的阻挠和抵触,有时还出现“暴力抗法”;有些经营户流动性大,加之所售食品来源不明,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而且极易反弹,执法难度较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特别是私屠乱宰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

三、信任问题

您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信心如何(%)

虽然,今年市民对食品安全比较有信心,但是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仍不可忽视,其中25.2%的市民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51.5%的市民比较有信心,仅3.1%的市民非常有信心。

对于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认为,食品安全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企业、政府四个主角都有责任,并且环环相扣,每个主角扮演的责任需要清楚地界定,既要明白共同的收益也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而针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特点,出台更有效的措施,通过严格执法筑牢企业的道德基石,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盼的。

四、解决措施

1.食品行业者提高诚信度

在食品质量问题面前,明明已有不少企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仍有不少后来者踏上这条“不归路”,“前车之鉴”很难成为“后世之师”。除了有监管不力的因素外,道德和责任的缺失也不容忽视。

对此,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也强调,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鞋酸奶”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里特说,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秩序经济,是道德经济。食品安全的有效检验必须建立在生产者、交易人有着良好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的基础上。李里特曾对日本农业考察,他说,与中国情况相反的是,日本农民会把不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他担心这些东西卖出去后会砸了自己的牌子。“农民对自己的产品有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成立公司,农产品是有品牌的。”

“小、散、乱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领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是企业分散、技术薄弱、装备落后。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非常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

“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信任危机背后实际上是食品的生产模式带来的。”周立说,“目前,消费者还没有达到自发监督的境界,但是又不相信目前的产业链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终究还是要重新建立食品的信任体系,比如生态农业模式。”

2.监管要切实负起责任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是按照从原材料到产品、市场、餐桌的顺序进行分段监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把关,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构筑屏障。

然而,这个安全屏障却屡屡被突破。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在质问,有关部门为何在媒体曝光后才加大监管和执法,我们的监管为何不能“未雨绸缪”。这就说明目前我们的监管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今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对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安排。这个文件指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翁士洪博士认为:“这种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存在缺乏有效的决策中心、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关系不顺、部门利益导致监管碎片化等许多深层的体制性障碍。”

在此次上海馒头事件中,违规加工生产馒头的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并非没有监管,监管部门一个月会抽查一次。当监管部门来检查的时候,公司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一个事情如果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必然也管不好。”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消除监管真空地带、建立无缝对接的监管理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在执行上依然不到位。在刘俊海看来,对食品安全应该是零容忍,对监管不力的政府部门与相关责任人都要做出严厉处罚,该撤职的要撤职,该降职的要降职,不能总是无人为监管缺位负责。现有的监管队伍已经足够了,却总是监管不好,总要有人为此负责。

“不少政府部门依旧将发展放在第一位,认为企业发展起来了,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刘俊海说,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发展必须是在规范中的发展,不能总是无规范地乱发展。

3.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

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科学理念。群众的食品安全,要动员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形成社会共治共享的氛围。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依托现有的药品监督网,建立街道、社区、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聘请社会公众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利用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食品是体验商品,但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必须要以食品安全工作为重要抓手。如利用网络开设博客微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银行、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合作,共享企业食品安全质量信息,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产品可召回、处罚有力度”。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专门进行消费者教育,日本政府就设立了“国民生活中心”,向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与国民生活有关的信息和调查结论。美国更是从1994年起将每年9月定为“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月”,由政府和民间团体开展各种培训,宣传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知识。此外,非政府性质的消费者组织也可以在食品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官方组织和协会发展严重滞后,为维护食品安全而设立的民间组织亦几乎为零。这也是普通市民往往无力举证,或者懒得“惹麻烦事”的关键原因。没有相关组织提供持续火力,普通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效果只能大打折扣。

结语:不管是企业、政府、媒体还是消费者,涉及食品安全方方面面的都是人的因素,人的道德水平下降、诚信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其实也是发生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保持信仰、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提升道德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富强。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