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陶渊明的人品如何高尚,但对陶所作诗文,颜延之的评价只有四个字

陶渊明在世界上非常有名。 《剑桥中国文学史》指出:“陶渊明,又名陶潜,被公认为传统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然而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后人也是这样看待陶渊明的。 高评价也是层层叠加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数字最为关键。 一是梁朝萧统,二是宋朝苏东坡。

陶渊明雕像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挚友颜彦之写了一篇文章《陶正石遗诏》。 在这篇文章中,颜氏基本上赞扬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 然而,颜彦之评价陶渊明的诗却只有四个字——“文治子大”。 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据刘良在《六大臣笔记选》中说,“文曲志大”四字的意思是:“文章应以恰当的意义为基础,不为肤浅的东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陶渊明的诗并不夸张,而且比较简单。 这个评论显然声音不够大,也肯定不高。 由此可见,陶渊明一生中没有人重视他的诗歌采什么东篱下,包括他的挚友。

陶渊明最喜欢的东西:酒和菊花

钟融的《诗品》将古文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他把陶渊明排在中间。 即便如此,钟嵘仍然是评价陶渊明诗歌水平的第一人。 显然,这些人都没有发现陶渊明诗词的高明之处。 把这项发明放在小童的头上应该没有问题。 萧统是贵族,却能发现陶渊明这个隐士型人物的光辉,足见他的眼光是独到的。 萧统认为陶渊明的品格极其高尚,于是他到处收集陶渊明的遗作,一共收集了八卷。 可以说,萧统是系统收集陶渊明作品的第一人。 这部作品出版时,萧统写下了《集序》。 他所收藏的《陶渊明集》现已佚失,但他所写的序言因收入《文集》而留存至今。 萧统在这部《集序》中说:“于哀沉迷其文,放不下,犹思其德,同时又憎恶其德,故寻之,作之”。一个粗略的区别。”

陶潜所著《陶渊明集》八卷上末卷清代四色木活字套印木刻套印混合版书盘

萧统直言自己特别喜欢陶渊明的文章,恨不能结识他,所以收藏了陶渊明的作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呢? 萧统在这篇《序》中说:“陶渊明诗涉酒,有疑。我以为其意不在酒,亦以酒为迹。其文章独到,言辞精彩,其盛衰明显,独树一帜,诸类悠扬酣畅,不宜与京城相提并论,恒波顺流,青云直上。可想而知,谈及怀抱时,宽广而真实,有无止尽的决心,心平气和,苦苦劳作,不劳而获,自愧不如,不以贫富为病,不大圣,有远大的志向,怎么会这样呢?” 看来当时有些人并没有把陶渊明的文章当回事,因为陶渊明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提到了他。 喝酒,但萧统认为陶渊明并没有把喝酒当成生意。 他的文章非常精彩,他认为这样的人值得赞扬。

不仅如此,萧统在收藏陶渊明作品的同时,还写了一本《陶渊明传》。 其实,在此之前,沉约就已经在《歌书》中写过陶渊明的传记了。 也许萧认为沉传不能凸显陶渊明的伟大,所以又写了一篇。 然而,将他的这篇文章与沈氏的《传》进行比较,发现两篇记载大致相同。 由此可见,萧统传是在沈氏《传》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的。 曹道衡、傅纲在其《萧统评传》中比较了两部传记,列出了两者的九个不同点。 比如第二个就是沈氏《传》中萧统写的“几位大儒”。 在“有趣”之后,他又加上了“博学、善文、鹤立鸡群、自满”等字。 由此可见萧统是多么喜爱陶渊明。

苏东坡雕像

真正让陶渊明光芒四射的人应该是苏东坡。 东坡为何如此喜欢陶谦? 究其原因,我想,与苏轼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苏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贬的过程中度过的。 他当时的心境,绝对会让他怀念五斗米不放弃的陶渊明,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他对陶的深爱。 东坡在《书苑名席农行禾九诗》中说:“各体不善,常读不超过一篇,恐读完后,不能自娱”。 ”。 东坡正在读陶渊明的诗。 ,他每次只读一小部分。 他担心如果因为兴趣而一下子读完,就再也没有一本让他满意的书了。 这种深沉的爱,是所有爱书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会到的。 类似的经历。

陶潜所著《陶渊明集》八卷上末卷,光绪五年广州翰墨园红墨套印,藏书票

有两件事可以说明苏东坡对陶渊明的热爱。 陶渊明作品中的著名诗篇之一《归去来》当然是千古绝唱。 东坡很喜欢,但他觉得这首诗只能读不能唱,就把《归来》改为《归来》。 将《词》中的句子拆散、重新排列,形成歌曲《稍编》。 东坡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陶渊明归来,有诗无声。我遂治东坡,建雪堂。人人笑其丑,唯独董逸夫(乐)”。鄱阳路过请,意思是预测邻??居。我把《鬼谷来词》稍微缩写一下,让它听起来有节奏,以便离开逸夫。让家里的孩子们唱起来,跟着东坡之时,向雷耳解释一下,过节扣牛角,不是一件乐事吗? 原来,东坡在被贬的土地上建了一座房子,人们看到后都嘲笑这栋房子太简陋了,只有一个叫董义夫的人特别喜欢它采什么东篱下,说我也想在这里做邻居。很高兴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于是他把《归来》改编成歌曲,然后让自己的孩子们唱给董一夫听,当时很多人听到这首歌,都放下手中的工作,打了起来。牛角,让东坡无比自豪,他对歌曲《稍变》的改编如下:

为饭低腰,为酒弃家,厌口交。

当你回来的时候,谁不送你回去呢? 我感觉过去的一切都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天色未晚,征服者指明了回去的路,门前传来孩子般的笑声和喋喋不休的声音。

唉,老菊花都秃了,新松也都老了。 这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但小窗门紧闭双膝,执杖看黄昏孤云飞走。

云无心而出,鸟倦而归。 他们不是故意的。

为了便于比较,我把陶渊明的《归来》的第一部分录在这里:

回来吧,乡村再也回不来了! 既然你以心为奴,你就被嘲笑、惆怅,只有悲伤吗? 如果你了解过去,你就不必谏;如果你知道未来,你就可以追求。 事实上,迷失的道路并不遥远。 我觉得现在是但昨天不是。 船远行,风吹衣裳。 问郑夫前路,恨晨光微弱。

奈看着房子,高兴地跑了。 童子迎你,童子等候门。 三路荒凉,松菊犹存。 当我带孩子进屋时,发现有一瓶酒。

陶潜《陶渊明文集》十卷,清道光二十一年刻于温岭李氏秋客草堂,附藏书票

陶潜《陶渊明文集》十卷,清道光二十一年刻于温岭李家丘克草堂,第一卷

不仅如此,东坡还谐陶渊明的诗,也就是说,他用了陶渊明诗的韵律,然后逐段改写了内容。 东坡也是历史上这样做的第一人。 他在《与苏辙书》中说:“古诗人有仿古之作,无一追古人,追古人始于东坡”。 看来东坡也自认为自己是古代诗人的第一个粉丝,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够几乎完全和谐古代诗人的诗词。 他的“和道诗”成为古诗的独特体裁,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宋刻《和道诗》流传至今。 我很幸运能拥有其中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藏书生涯的骄傲之一。

那么东坡所唱的这些道诗质量如何呢? 他在《与苏辙书》中作了自我评价:“我在他之前和之后写了成百上千首诗,当我得意时,我说我并不真以元明为耻。” “不甚羞耻”三个字,看似他想表示谦虚,但细细品味,还是能感受到东坡的自豪:他觉得自己编的这首诗应该不比原作差。 东坡又说:“学道虽晚,不如作诗。” 这进一步说明他认为自己写诗的水平并不比陶潜差。 对于他的自我认同,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 例如,宋代大儒朱熹就认为东坡的诗达不到原诗的真意:“圆明诗之所以如此高,是从心自然流出来,不经整理”。 ……东坡的诗句,是按韵调和的,虽然才华横溢,看似毫不费力,却失去了天然的趣味。”

陶潜所著《陶渊明集》八卷首末卷青木活字四色套印本藏书票

陶潜所著《陶渊明集》八卷首末卷四色套印本清晰木活字第一卷

王若虚批评东坡改写《归来》:“东坡喜爱《归来》,以致不如韵,化为长短句,破成集。”诗。太破了。陶文馨美,何必呢,也太俗了。” (《湖南诗话》)王若虚认为东坡的改写有点庸俗。 但总体来说,这种批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比较认同东坡的做法。 比如,刘克庄认为《后村诗》认为天下只有东坡才配重写陶渊明的诗。 诗曰:“陶公如天地间甘泉、喜云,而不出,出则吉祥。而饶婆公,与陶克同。”

在我看来,以东坡非凡的才华,他对陶渊明诗作的改写,实际上增加了陶渊明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他的做法确实促进了后人对陶渊明内在价值的重新认识。 东坡对陶渊明的喜爱已经到了不允许别人批评他的地步。 例如,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写给好友魏居士的信中说:“陶谦近在,不肯表达对陶渊明的喜爱之情。 ” 他躬身拜见太守,解除印章,让出官职。 后来他穷了,《乞食》诗云“敲门语拙”,就是反复乞讨、感到羞愧的结果。 见总督,能食公田数顷,自愧不已。 如果你承受不了,你会羞愧一辈子! 这也是攻人,忘大守小,不知后果。”王维在此想到:陶谦愤而辞职,后因穷而写《乞》。诗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针对王维的说法,东坡在《后蜀李坚复诗集》中回应道:“孔子不以卑微成伟人,孟子不以卑微成大人,孟子不以卑微成大人。”凌中子,因为他恨他无情。 陶渊明想为官,但他不求。 不满意就藏起来,觉得不高就留下; 如果你饿了,你就会敲门乞讨;如果你饿了,你就会敲门乞讨。 吃饱了,鸡小米来迎客,古今智者,重其真。”东坡认为:陶渊明想为官,就当官,隐居吧。如果你愿意的话。这就是他真实性情的表现,所以陶渊明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总之,苏轼认为陶渊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甚至明确地说:“我是我不太擅长诗人,但我只喜欢圆明的诗。 元明写的诗不多,但他的诗的品质却真实优美,而且肥美肥美。 曹、刘、鲍、谢、李、杜诸人,无人能及。”

陶渊明所著《陶精解集》六卷,民国七年上海中华书局平版,藏书票

陶渊明着《陶经节集》六卷,民国七年上海中华书局平版,第一卷

东坡说他最喜欢的古代诗人只有陶渊明,而不是“其中之一”。 他盛赞圆明诗的优美。 他认为,曹操、鲍照、李白、杜甫等人,没有一个能与陶渊明相比。 这样的赞美,可谓是极致。 宇文索安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在《剑桥中国文学史》中说:“苏轼及其追随者视陶渊明为整个六朝唯一的伟大诗人。他们在陶渊明作品中选择的文字变体,巩固了陶渊明作为一个诗人的形象。”安静自然的隐士,不关心诗歌。”

宇文所安所说的“异文之选”,指的是陶渊明著名的《饮酒》第五部:

小屋里人声鼎沸,没有车马的喧嚣。

我问你,你能做什么? 心离自己很远。

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

山上空气一天天好起来,鸟儿飞来飞去。

这话确实有道理,只是我忘记解释了。

很难说这首诗是否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但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这首诗中的“见”字却有另一种解读。这个词,就是希望。 这是一首古诗的变体。 中学时,老师重点讲解“见”字与“显现”同义,因为看见和自然显现是主观与客观的一大区别,而苏东坡也挑中了这个字,他认为“望”字错了,应该是“见”。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 余文所安说:“苏轼坚持‘见’是陶渊明自己用的词,因为对苏轼来说,‘见’比‘看’更能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态度,因而更符合诗人的意境。苏轼想象中的个性。要接近。自从苏轼在陶诗的文本变奏中开始根据思想原则进行选择后,“见”,而不是早期文学来源的“望”,就成为了标准。版本。” 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东坡对陶谦的深爱显然是出于情感因素。 陶渊明确实伟大,但他再伟大,他仍然是一个人,不能被当作神来对待。 我认为把陶渊明还原成一个正常人更能揭示他的本性,丝毫不会影响他伟大光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