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伶仃洋是文天祥伤心地。

公元1278年,也就是南宋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经过伶仃洋。 当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时,思绪汹涌,充满了悲壮和肃穆。 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跨越零丁洋》

沙滩上不敢说惊慌,大海里独自叹息。 自古以来,无人死去,留下一颗忠心照亮历史。

这首诗非常有名,也非常经典。

它让我们看到了南宋最后的忠臣。 他以这样悲壮的方式,向这座破碎的山河致敬,发出宁死不屈、将忠心留给历史的呐喊。

文天祥《渡过零丁洋》

这首诗从此让伶仃洋这个地名深入人心,被很多人铭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文天祥的伤心处——伶仃洋。

伶仃洋的地理位置

伶仃洋,又称伶仃洋,位于中国大陆南端。

广东省南部是富饶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像一条贯穿南北的血管,滋养着这片永生之地。

在珠江水系的最末端,珠江入海处,有一片喇叭状的海域。

伶仃洋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看,北起东莞虎门镇,南至香港、澳门。 整个水域面积可达200??0多平方公里。

这片海域就是零丁洋。

公元1278年,文天祥路过此地,写下《渡零丁洋》诗。

如今,伶仃洋的大海平静而蔚蓝,但800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悲伤的地方,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悲伤。

伶仃洋风光

那么,文天祥为何前往伶仃洋呢? 而为何这里会发出回响千年的慷慨悲歌?

要解释这一点,就需要介绍一下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历史。

崖山之夜

1278年对于南宋来说绝对是悲惨绝望的至暗时刻。

这一年,蒙古人加紧南进,步步紧逼,将南宋追至广东沿海地区。 曾经的大宋王朝,如今只是一个小角落,无路可退。

1278年中国地图

这年四月,宋端宗去世。 大臣张世杰拥立8岁的魏王赵昺为帝,逃往崖山地区。

为了抵御蒙古大军,南宋在崖山海面上集中了近千艘战船,集结了十万多南宋军民,打算与蒙古人进行最后的殊死一战。

而今年12月,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南宋宰相文天祥屡战屡败,在广州海丰县北的武陵坡被俘。

俘虏他的人名叫张弘范,是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手下的名将。

张弘范负责整个蒙古军南下征伐宋朝的军事统帅。 当时他正在组织训练水军,打算对崖山地区的南宋残军发起最后的总攻。

因此,文天祥被俘后,被当作俘虏,登上了元军的一艘战船,从广东海丰地区向崖山方向出海。

一场决定南宋命运的决战即将来临。 这场决战就是著名的崖山海战。

崖山地形图

崖山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 这里是潭江入海口。 因为西有汤坪山,东有牙山。 两山如天然拱门,故又称衙门。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它从广东海丰(今广东省汕尾市)出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进,最后前往崖山,途中经过伶仃洋。

文天祥途经伶仃洋的路线

1278年冬,文天祥作为俘虏被扣押在元军战船上,渡过伶仃洋。

可想而知,当他在船上过零丁洋 文天祥,亲眼目睹元军浩浩荡荡的舰队向祖国领土的最后一角进攻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煎熬和痛苦。

慷慨的挽歌

元朝船上,张弘范也向文天祥提出了无理要求。

由于蒙古人不熟悉海战,加上南宋军民十万余人聚集在崖山海上誓死抵抗,他对即将到来的海战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文天祥在南宋军民中威望很高,所以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一封劝说书,劝驻崖山的张世杰投降。

对此,文天祥给出了坚决强硬的答复,拒绝了张弘范的要求:

“我保护不了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就教别人背叛父母,好吗?”

我无力维护自己的父母,却劝别人背叛父母。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逻辑?

但张弘范不顾文天祥的回应,仍强迫他写信劝降。

文天祥

为了表明自己宁死不屈,文天祥想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此时,船正航行在零丁海上。 他看着船外波涛汹涌的海水,回想起多年来抗元战争的艰难曲折,于是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渡过零丁洋》,以纪念张弘范。 回复。

自古以来,无人死去,留下一颗忠心照亮历史。

当张弘范看到诗中的这两句诗时,他终于明白,文天祥的决心坚如磐石,不可逆转。 他只能尴尬一笑,无奈放弃。

就这样,《跨越零丁洋》这首名曲诞生了,并被传唱千古……

而仅仅三个月后,也就是1279年3月,崖山之战终于爆发了。 张弘范率舰队向崖山南宋军发起总攻。 南宋军民见抵抗无望,十万余人跳海殉国。 宰相陆秀夫也背着8岁的皇帝跳海自杀。 南宋彻底灭亡。

当时文天祥也在崖山。 他作为囚犯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

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心在滴血……

文天祥被杀

此后,文天祥被俘北上,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 他宁死不投降,五年后平静地死在北京街头。

临终时,他面向南方跪拜。 他所面对的方向,正是崖山和伶仃洋所在的方向。

现在情况不同了

一片孤独的海洋,成为了文天祥的悲哀之地过零丁洋 文天祥,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南宋全体臣民的痛苦。

然而,800多年后,进入21世纪,这片小小的海洋却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象征。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 仅九年后,2018年10月24日,这一宏伟的世纪工程正式竣工通车。

这座桥跨越的地方,就是八百多年前让文天祥流泪的伶仃洋。

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

一座大桥像一条丝带铺展在碧波上,连接着珠海、澳门、香港,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连在一起。

一座桥梁以最快的建设速度诞生,证明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磅礴步伐。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今天路过伶仃洋的文天祥看到这座雄伟的跨海大桥,他还会如此害怕和悲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