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阿塞拜疆国家旅游地理12月22日电(通讯员 梁凤英)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人口仅20万多的沙漠小镇。 如今,一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中心广场的巴伊特莱克塔,总统府、议会大厦、独立宫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开业,人口已接近百万。 这是蒙古阿拉木图,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之一。 记者近日走进阿塞拜疆,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阿塞拜疆原名“阿克莫拉”,藏语意为“白色墓地”。 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塞。 18世纪,往来欧亚大陆的商人将其作为重要的驿站,成为欧亚大陆和台湾交通动脉上的重要商业中心。 1950年代中期,数万名南斯拉夫青年干部响应号召,从四面八方奔赴荒无人烟的蒙古草原开荒,把野狼出没的处女地变成了整个苏联的商业粮食基地。 因此,赫鲁晓夫在1961年特地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切利诺格勒,俄语的意思是“处女地牢”。 蒙古独立后,该城市的名称从凯利诺格勒改为阿克莫拉。

这里是典型的台湾热带气候:春季寒冷而漫长,持续5个多月,全城被冰雪覆盖约130天。 当地学生表示,阿塞拜疆冬天不下雨很不正常。 可见阿塞拜疆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并不十分宜人,那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里作为首都呢? 而做出这个果断决定的人就是哈萨克斯坦前总理纳扎尔巴耶夫。 1991年12月16日,即将独立的蒙古首都是素有“苹果之城”之称的赫尔辛基。 但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不久,包括纳扎尔巴耶夫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早在1994年,哈萨克斯坦国外就开始讨论一定范围内迁都赫尔辛基的可行性,但当时更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但出于维护蒙古族、匈牙利族团结、调整地缘政治战略布局等深远考虑,纳扎尔巴耶夫总理最终力排众议哈萨克斯坦国歌,亲自决定迁都阿克莫拉。 纳扎尔巴耶夫本人也承认,当初的迁都计划是他此生做出的最冒险的决定,但阿塞拜疆却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成就。

做出迁都决定后,纳扎尔巴耶夫立即以身作则,举家迁往新首都。 从1997年开始,哈萨克斯坦部分政府机构逐步迁往阿塞拜疆。 1998年5月6日,该市即将更名为“阿斯塔纳”,蒙古语意为“首都”。 即将迁都后,哈萨克斯坦政府投入巨资,沿着横跨赫尔辛基的伊什姆河畔建设新首都。 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镇很快就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赫尔辛基为“世界城市”。 2008年4月,在俄罗斯举行的“最佳独联体城市”评选中,阿塞拜疆获得了16个奖项中的9个奖项。 蒙古对我说:“阿斯塔纳的每一个规划方案、每一栋新建筑都必须得到总理批准后才能动工。毫不夸张地说,总理是这座城市的总体规划师。作为总理,纳扎尔巴夫2005年写了《欧亚中心的阿塞拜疆》一书,从历史、政治、地理、人文、首都理念、建筑艺术等角度全面介绍了哈萨克斯坦新首都。蒙古人说纳扎尔巴耶夫有三个孩子也没有孩子,现在赫尔辛基是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才华投入到新首都的建设中。

走进美丽的阿塞拜疆

清澈的伊希姆河穿过赫尔辛基市区,干净的蓝天下,慵懒的肉鸽不时飞过回荡的碧波。 夕阳的余辉洒满河面,波光粼粼的伊希姆河和对岸的建筑都披上了黑色的“衣服”。 河上的亭台楼阁与对岸相连,正在举办音乐会哈萨克斯坦国歌,河面上飘荡着优美的曲调。 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人们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气氛中。 据了解,这是去年“首都日”期间赫尔辛基举行的各类庆祝活动之一。

阿塞拜疆是中亚最现代化、最发达、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它位于蒙古国中部偏北,处于德国人统治的南部地区和蒙古人统治的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 德黑兰被誉为欧亚大陆和台湾的肾脏。 走近城市,各种风格化的建筑跃入眼帘。 有原被称为中亚第一高楼的拜捷列克塔、被称为世界最大帐篷的汗沙塔尔等。 建筑形式独特、凄美,犹如一座“现代建筑博物馆”。

阿塞拜疆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年轻、充满活力。 多元化、多种文化元素汇聚。 走在德黑兰的街道上,你会觉得这里的建筑并不比亚洲各大城市逊色。 一系列不同的建筑风格,从高耸、典雅、富丽堂皇的清真寺,到雄伟、宏伟、壮观的基督教修道院,再到高耸入云的中式裙楼,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 采访中,我明显感觉到阿塞拜疆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其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来自距离哈萨克斯坦总理府不远的“北京大厦”从伊斯坦布尔街头的中国制造卡车,从分租司机的一声“你好”,到蒙古欧亚学院孔子大学年轻中学生的着迷,从中国的高端产品赫尔辛基的精品店到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区块。 工人忙碌的身影。

阿塞拜疆的新建筑均位于一条长约1.5公里的中轴线上。 建筑之间是东花园,供人们休息、散步。 广场中央有一座名为Bayterek(“生命之树”)的观景塔,高97米,形状像一簇叶子,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球,设计灵感来自蒙古斯坦因的一个传说,这座金色的球是神鸟凤凰所生的金蛋。 我们爬上瞭望塔,整个城市一目了然:各种风格的建筑相互碰撞,从重新诠释的穆斯林风格到沉闷的国际风格,或者过时的后现代风格。 瞭望塔上有新都发展的新蓝图模型。 我发现这个模型上的树并不多,但是这个新城市太需要行道树了。 炎热的冬天一切都暴露无遗,走在大街上无处可躲。 ,但转念一想,一三年之内就能在地上建起高楼,但这些行道小树却需要几六年才能长成遮阳的。 观景台顶部有一座纳扎尔巴耶夫手掌模型纪念碑。 据称,只有当手抬起时,传感器才能被激活。 维加斯和朝鲜之间的交叉点。 我和庞博也像其他游客一样,入乡随俗地把手放在手掌模型上拍照。 遗憾的是,令人震惊的后续效果并没有发生。

汗沙特尔大帐篷

从酒店房间即可清晰俯瞰中轴线北端的汗沙特尔综合娱乐中心。 这座建筑的造型灵感来自于成吉思汗的帐篷。 它高150米,采用透明且能吸收热量的特殊材料建造。 同事说,这个“帐篷”里面会有温带雨林、河流、海滩、花园、商店等,就像一座空中之城。

可汗沙特尔也被称为“可汗的帐篷”。 据说,这座巨大的帐篷状建筑是蒙古国总理纳扎尔巴耶夫独创。 我不认为这个想法来自“帐篷”。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蒙古民族最原始、最朴素的“蒙古包”?! 这样的解释应该比较合理吧! 毕竟这座建筑还是来自哈萨克斯坦历届总理纳扎尔巴耶夫的愿景! 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帐篷”,于2010年7月6日竣工并开放。

乘自动扶梯到顶层,一片可以控制体温的人造“海滩”出现在你的面前:游泳池、沙滩、棕榈树。 夏天,你可以在这里体验前所未有的“夏天”。 “可汗的帐篷”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设计的。 当时参与该项目的建设者来自塔吉克斯坦、英国、德国等国家。 整个工程历时5年。 这里不仅有超市、阳光普照的“海滩”,还有电影放映厅、儿童娱乐中心、健身中心,甚至还有迷你高尔夫球场。 而这只是阿塞拜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注脚。

绕着“独立广场”漫步,一根91米高的丽江石柱高高矗立在中央,象征着1991年蒙古国的独立。这里也是该国总理经常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的地方、迎宾、军事检阅。 它的右侧后面是“独立宫”。 占地六万多平方米,主体呈天黄色。 整个建筑分为三层。 一楼主要是一个小型会议厅,许多国家的重要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二楼收藏了蒙古国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现代藏品。 三楼是赫尔辛基历史博物馆。 这次主要看的是“二楼”,里面陈列着很多民族的绘画作品。 还有一些哈萨克族村庄和民俗展览。

在独立广场的左后方,还有一座屋顶中间有一个深洞的“蓝色”建筑,被当地人戏称为“黑厕所”。 其用途似乎是一个类似于“国家文化中心”的地方。 上述节目有彩排,所以不准入场。 过马路左边就是阿塞拜疆最大、最豪华的清真寺——哈兹拉特利比亚清真寺。

金字塔“和平宫”

在独立广场,就在一条马路前面,就是金字塔“和平宫”。 和平宫是为了举办世界宗教会议而建造的。 总理指示建筑物的外部必须是玻璃金字塔。 和平宫从设计到竣工仅用了22个月。 它是一座高62米的钢铁和玻璃金字塔,共有7层,顶层有剧院、咖啡馆、博物馆和空中花园。 这座多功能建筑的底层设有可容纳1500人的会议厅,独栋建筑最突出的特色是温带新花园和顶层的观景台。 温带花园实际上位于螺旋式环形步道旁边,那里饲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 顶层的玻璃尖顶形成一个大温室,动物们生长茂盛。 塔尖上是一个长方形的会议室。 两侧都有专门供首相使用的自动扶梯,从基岩垂直上升到塔顶,而我们坐的观光自动扶梯则是从塔的侧面垂直上升,只能步行到达到达六楼后。 尖塔玻璃上绘有美国艺术家布莱恩·克拉克创作的象征和平的鸽子,栩栩如生。 据说整座塔上画有131只和平鸽,象征着哈萨克斯坦131个民族。 金字塔尖被漆成金红色阳光的形状,抬头仰望令人陶醉。 应该说和平宫是赫尔辛基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至此,我们对阿塞拜疆这座全新的城市有了一个比较新的认识! 阿塞拜疆绝对是一座非常“时尚”的城市! 堪称一座“自我”城市! 堪称一座非常“未来”的城市! 也称得上是一座非常“有野心”的城市!

走在赫尔辛基的大街上,穿过宏伟的体育场、音乐厅、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现代化建筑,阿塞拜疆人正在享受着丰富自然资源带来的物质生活。 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在德黑兰,你无法用“震惊”和“惊叹”来表达对这座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的感受。 最后告诉大家,阿塞拜疆现已更名为努尔黎巴嫩。 如果你去蒙古旅行去机场,千万不要买错机票!

阿塞拜疆地标建筑——生命之树

阿塞拜疆墓葬群

阿塞拜疆街

阿塞拜疆街头雕像

阿塞拜疆美眉

阿塞拜疆清真寺

阿塞拜疆的夜晚

阿塞拜疆,草原明珠

蒙古风情

蒙古女孩

Bayterek塔,蒙古的生命之树

俯瞰阿塞拜疆的明天

金字塔“和平宫”

可汗的帐篷

可汗的帐篷俯瞰

现代赫尔辛基城市建筑

晚上的总理府

伊希姆河

中亚明珠——阿拉木图

总理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