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青岛军区大院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组图)

【新舞台、新

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蓝海蓝天,不冷不热;绿树和红瓦,船和汽车。“这是康有为在一封家书中对青岛的赞美。”“红瓦、绿树、蓝海蓝天”一度成为青岛西部老城最富有诗意的写照,也衍生出了青岛中西合璧、开放与现代结合的城市文化基调。

然而,随着向东

1994年青岛市政府搬迁,以中山路、大雪路、八大关、太平角为核心的老西城不再繁忙。当大青岛的骨架不断壮大,老城越来越冷清,城区众多优秀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也像老城一样沉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氛围,让古城焕发活力。

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老城振兴,青岛开展了多元化的保护开发探索。2019年,建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2021年,老城振兴被写入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重大行动也在新的一年拉开帷幕。

青岛太平角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打卡地”。个人资料图片

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强拆后续_青岛军区大院

庭院开发

“脸”应该是

美丽动人,“力子”应该充满活力

1月3日,元旦假期结束前,青岛市组织召开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座谈会,提出从未来看现在,把中山路等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作为青岛下世纪发展的规划和部署, 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下简称“四新经济”)融合,促进老城再繁荣。

“对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来说,中山路是城市文化的根源和灵魂。”青岛历史学家龚胜奇告诉记者,青岛中山路建于1897年,曾是青岛的商业金融中心,曾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相提并论。在鼎盛时期,这条1500米长的街道曾经聚集了140多家老字号商店,外国商店,咖啡馆,酒吧,旅馆等。可以说,中山路凝聚了青岛12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十几年来,青岛振兴中山路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但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市南区历史名城保护开发工作委员会书记张志东告诉记者,以中山路为核心的古镇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市南区辖区内有省市优秀历史建筑265座,名人故居57处,历史文化街区8个。

问题突破始于光兴里、中山路地区。光兴里建于1897年左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形式是青岛独特的住宅——梨园。

“院落被称为'华阳折衷主义'建筑,常呈正方形,沿街封闭,中心形成两到三层的大院落,底层多为商业用途,二楼为住宅之上。”龚胜琪告诉记者,光兴里是当时青岛一位岭南商人聘请的德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20世纪初,广兴里中国商人云集,贸易兴隆,展现了青岛东西方结合、南北交融的城市文化文化特色。

青岛军区大院强拆后续_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

四合院是青岛的特色住宅。图为建于1897年左右的院落——广兴里。个人资料图片

针对广兴里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青岛市市北区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记忆示范区管委会,与建筑、结构、文化历史、文化保护、古建筑修缮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展。

2020年5月,以“振兴老城、赋能产业”为目标的光兴力,转型为青岛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青岛军区大院,拥有18家国内外设计机构落户,旨在通过全球工业设计创新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14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记者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中山路宁阳路片区。在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韩斌正在与工人一起进行内部维修。区内有8个院落,总投资6000万元。

“开工前,我们召开了历史建筑修复方案专项评审会,对每个院落的保护要素进行了梳理,对每一块石头进行了编号,手工制作了每面墙的图案。”韩斌表示,老房子的保护性发展不仅仅是恢复原有功能,更是为了提高居住舒适度,满足现代产业和年轻人的需求。按照规划,2021年6月,将成为“最青岛”精品主题酒店区和“最时尚”文化旅游区。

光兴里与宁阳路试点后,青岛老城区的复兴路径逐渐清晰:部分历史建筑优先先试点,通过政府提供房屋或平台,采用“社会资本+专业运营公司”等方式,点线与面连接。比如,百年观韬路将打造成年轻人投资新金融领域风险投资的重要聚集地;中山路将开启5G场景,打造中国第一条直通大海的步行街。

“在新一轮老城振兴中,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修缮房屋、打造景区,而是充分考虑产业空间的拓展、城市功能的改善、土地的节约利用、市民的廉价住房等,把修复保护、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不仅要有一张美丽动人的'脸',还要有一张充满活力的'丽子'。市南区委书记赵岩说。

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强拆后续

平房改造

走出“普达”开门,“市民客厅”热闹

位于

八大关、太平角地区是青岛老城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占地70多公顷,有320多座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建筑,汇集了25个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不幸的是,这些珍贵的老建筑一直处于'在purdah中长大'的状态。要么是因为个人住宅的铁门关闭,要么是用来让公司办公室游客停下来的。青岛太平湾万博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王凯生表示,这里游客众多,但当地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只能看建筑周边,无法充分展现珍贵旅游和文化资源的价值。

“打开门,走进院子,看看楼。”面对市民和游客的呼声,2016年以来,青岛市机关事务局率先开展市场化改革,通过“政府+平台公司+社会化资本”等合作方式,对其名下管理使用的55栋老别墅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开放。

“我们多次组织文史专家研究讨论建设方案,确立'别墅建筑展示一国文化主题'的原则,整合领馆文化、音乐、艺术、科技、文学、餐饮、住宿、休闲等八大主题板块。”王凯生说。

2016年6月,“地质光展厅”率先向参观者开放。这座花岗岩别墅建于1931年左右,以著名科学家李思光和居住在这里的现代诗人刘亚子而闻名。“地质之光”是一个兼具人文与服务的复杂文旅项目,昔日神秘的小别墅打开了尘埃之门,开始向市民和游客诉说百年来的“青岛往事”。

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强拆后续

在”

地质之光“,太平角一路19号的法式建筑改造成”莫奈花园“精品酒店; 太平角一路21号曾是比利时驻青青领事馆,因此成为”走进比利时“展览馆;随后,郭沫若的书房和其他几栋老楼陆续翻修,开门营业。

王凯生介绍,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已经有21座历史建筑走出“普达”,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历史建筑得到保护和开发。

如今,在八大关、太平角,展厅、美术馆、博物馆、咖啡吧等文化旅游形态逐渐云集,以历史文化展示为核心、多种商业业态为支撑的旅游文化生态圈正在慢慢形成。它不仅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也是青岛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有“市民客厅”的美誉。

重塑“地图”

城市更新以人为本,适合工作居住“乡愁”

“拐角处有个书摊,两毛钱可以租一本小人书看,饿了就去隔壁的隔壁店买冰棍吃。”71岁的赵阳阿姨从小就住在广兴,提起童年,她就充满了怀念。赵阳说,如今古城缺少的,就是这人间烟火。归根结底,城市更新仍应以人为本。没有人气,年轻人就无法涌入,也无从谈起旧城的复兴。

人气从何而来?

青岛军区大院_青岛军区大院强拆后续_青岛军区大院

“用产业带动老城振兴,是青岛新一轮振兴规划的合乎逻辑的出发点。”市北区委书记张新初告诉记者,保护更新历史城区是“十四五”期间市北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要逐步将“四新经济”融入老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铺平新路。

总的来说,“四新经济”不需要太多的空间,但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氛围,而老城最不缺的就是这些特色。因此青岛军区大院,在青岛老城区的改造中,文创、金融、设计、时尚、会展等都是经常出现的行业。

“上海支路、常山路的西希公寓项目共有2000套青年公寓,考虑到历史文化区的特殊性,我们特邀设计师对社区整体进行设计,植入新的时尚元素,为年轻人打造更舒适的社区。”青岛达雷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石表示,目的是通过这个项目实现老城对年轻人的引力效应,有效解决老城活力不足的问题。

2020年3月,毗邻中山路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建设,15个项目300多亿元同时注入老城区,涉及新基建、航运、贸易、金融、文旅等产业领域。

“新产业来了,高收入就业和高收入人群重新集结,老城振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张志东说。

为培育文创旅游产业,拓宽文化博物馆场馆投融资渠道和运营主体,

市南区印发《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拨款数千万元引进和支持文创旅游场馆、文化旅游休闲、特色餐饮等综合体项目。经过四五年的市场培育,青岛老城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让文化旅游资源焕发活力。人民城市是人民建造的

,人民的城市是为人民建造的。老城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城市人民快乐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乡下有乡,有乡愁,老城的欢乐与美好一直留在几代青岛人的记忆中,这就是他们的“乡愁”。

光明日报(2021年3月16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