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2017年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专业考研参考书-乐题库

(1) 专业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专业。《摄影》、《电视摄影》、《电视画面剪辑》、《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影视艺术概论》、《影视美学》、《影视文学创作基础》等课程”为广电新闻业提供了大量课程。专业的。2010年,学院开设“广播电视导演”专业,开始培养广播电视艺术人才,扩大影视导演、编剧、策划、后期制作人才培养。2013年,为适应新媒体冲击下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以音视频媒体技术学习和信息生产与传播为重点、覆盖面更广的“广播电视科学”专业应运而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媒体技术结合。培养和培养新时代音视频传播人才。2014年,广播电视系成立。

(二)专业建设目标

以市级新闻与传播重点学科为指导,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为支撑,巩固校企合作成果,依托产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媒体管理意识、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相关媒体的音视频剪辑和节目制作如广电、企事业单位,以及毕业后的新媒体网站制作。

(三)专业建设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宗旨,以西部大开发、长江上游和西部大开发为重点,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战略对高素质应用媒体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不断调整优化,汇聚教学、科研、产业、校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视频信息流制作与传播教育,

二、专业建设特色 (一)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突出实践型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始终注重能力培养重庆传媒大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实践教学。

1、校内平台:建立并实施了大学四年全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专业主课实验教学时数达到432小时,占开设专业主课的60%。开设教学计划中的必修实践培训课程。率达到 100%。

(一)“媒体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设有“摄影工作室”、“图片后期制作室”、“摄影棚及线稿编辑室”、“影视节目制作室”、“配音室”、“新媒体实验室“”六个多功能厅,面积约820平方米。

(2)“媒体运营实训中心”:由学校与重庆广播电视台共建,让学生在校内担任导演、摄影、灯光、录音等专业技术岗位的助理。 500平方米的工作室和700平方米的工作室。认同,参与电视剧节目录制,足不出户即可在演播室、剪辑、录音棚“工作”,提高实践能力。

(3)“重庆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重庆工商大学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也是文学与新闻学院与重庆市文委共建的平台。2017年8月完成验收。设立“电视节目内容监测平台”,可对全市各电视频道的节目内容和播出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学生可以参与部分评价和评价。研究工作。

2.校外平台:大力拓展校外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和合作平台,加强实习、实践、实验、实训、实践等“五实”教育,巩固和发展重庆广播电视学生电视、重庆广播、爱奇艺、华龙网、重庆出版、二更重庆、商贸传媒、虎牙文化传媒等全市实习基地,还与中国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并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多年来,该专业为重庆当地新闻传播行业输送了大量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重庆卫视、华龙网、爱奇艺、二信传媒的中坚力量。

2017年,组织专业师生参与央视重点纪录片《城市24小时》系列合作拍摄《成都》。两年来,我的专业师生3次到成都,与摄制组一起拍摄。作品终于于2019年5月23日20时05分在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棉电影节的高校巡展和放映,使重庆工商大学成为金棉电影节西南地区首批高校巡展和重庆第一所合作学院,培养学生全面实践志愿参与的能力和意识,也大大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区文委合作,学生参与创建南滨路文化产业园。学生创新项目线上综艺校园访谈短视频《法老是怎么想的》进驻南屏N18 Loft创意空间进行制作。学生们还参加了重庆南滨国际话剧节高校话剧巡演,并参与了话剧节组委会的相关工作。

本专业还积极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运作和探索。

(三)“金融背景+新媒体技术+国际视野”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系主任指导下,金融新闻实验班的许多毕业生到银行、保险、会计等相关行业从事与金融新闻报道和信息服务相关的工作。比如人民日报-人民网的财经舆论分析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的分析师,中新社创办的新财经媒体“中新经纬”的房地产和宏观经济。记者的。在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中重庆传媒大学,我们还加强了《媒体经济学》、《媒体营销与管理》等金融类课程。为此,特意引进技术经济与管理学副教授廖玉辉博士教授该课程“

在开设新媒体课程方面,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形势,我们整合了现有的《网络传播》、《新媒体概论》、《网络新闻编辑》等课程,增加了“数字图形和图像处理”。原有的“电视新闻作品鉴赏”课程升级为“视频作品分析”,融合了更多的视频传播方式,新媒体背景下的作品。我们还特别介绍了支持相关课程建设的何夏博士和杨婷博士。

为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我们巩固现有的“新闻与传播学英语”课程,与外教合作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结合专业音视频技术的优势,使用外语从事地方新闻的采集、撰写、编辑和播出。抓住。在《传播学概论》等专业课程中,引入了大量地道的专业表述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关理论知识。我们的专业教师赴英国和美国进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