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各类感言 内容页

俄乌危机发生后,西方对俄实施了哪些经济制裁?

俄乌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西方对俄实施采取了哪些经济制裁?俄罗斯如何应对?这些制裁对于俄罗斯经济以及中俄贸易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与回应。

一、俄罗斯受到了哪些经济制裁?

(一)金融领域

1.限制和冻结俄央行及国有银行资产

俄罗斯央行约3000亿美元的国际储备被冻结,占总量比重近半成。此外,如俄罗斯军事银行、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等多家国有银行被限制和冻结资产。

2.制裁主权财富基金

西方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 (RDIF)实施了制裁。RDIF总交易量超过2万亿卢布,总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其投资公司的年收入占俄GDP的6%。[1]此项制裁将大大限制俄罗斯从海外筹集资金的能力。

RDIF是俄罗斯疫苗Sputnik V的主要投资者,美国也对Sputnik V疫苗进行了制裁,将限制俄罗斯疫苗在全球的推广。

3.将俄部分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外

西方将部分俄罗斯银行剔除SWIFT全球银行间支付系统。为了保障制裁效果,声明还提出要限制俄央行国际储备、限制出售“黄金护照”、建立跨大西洋特别工作组。

此外,除了动用SWIFT这枚“核弹”金融武器,西方禁止与俄罗斯主要银行交易任何新的主权债务,禁止其资本参与俄罗斯采掘业(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旨在切断俄罗斯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俄罗斯经济 制裁_美国制裁俄罗斯措施_俄罗斯的树也被制裁了

(二)经贸领域

西方对俄制裁直接影响了能源、有色金属、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美国宣布停止从俄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并取消WTO框架内的对俄最惠国待遇。相比美国,欧洲的态度要更加谨慎些。虽然德国宣布暂时冻结北溪-2项目,但欧洲国家并未实施更加广泛的能源禁运。

俄油气公司已经面临来自股东和公众压力——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美国埃克森美孚等企业相继退出在俄业务。由于与西方能源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纷纷破裂,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股票暴跌。

(三)出口管制

在能源领域,欧盟禁止出口升级炼油厂所需的设备;在交通物流上,欧盟禁止向俄航空公司出口飞机和设备;在关键技术上,美国和欧盟均对先进半导体和其他高科技产品实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中,战略贸易认为技术、知识产权等因素在贸易方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际贸易的发生无法再被比较优势与资源禀赋所解释,取而代之的是“以日益增加的利润为基础的独有的专业化的结果”。两年多以前,美国曾对中国企业施加的制裁体现了这种趋势。此次俄乌危机中,美国再次利用其高科技产品为贸易“武器”,限制俄罗斯高精尖产业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二、俄罗斯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其实,西方制裁俄罗斯并非新鲜事。正如普京曾表示,俄罗斯多年来已经积累了应对西方各类制裁的经验。2014年以来,西方就通过冻结资产、贸易禁运等手段对俄实施经济制裁,涉及了能源、金融、科技及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由此可见,俄罗斯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在俄罗斯第一频道的《与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共度周日晚》的节目上,俄经济学家米哈伊尔·哈津(Михаил Хазин)称俄罗斯面对西方制裁仍有很多机会,其拥有强大的投资资源以及与巨大进口量相关的需求资源——主要是国内消费品,但仍需采取两项反制裁措施,即冻结甚至注销制造业公司的债务、冻结破产法,从而提高俄罗斯制造业的实力。[2]

面对西方的制裁压力,俄罗斯手握两张“能源牌”和“需求牌”。

俄罗斯经济 制裁_美国制裁俄罗斯措施_俄罗斯的树也被制裁了

首先是“能源牌”。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欧洲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可以替代俄罗斯的油气供应商。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俄罗斯的树也被制裁了,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也是全球市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国际油价上涨将使各国卖价提高,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尤其是欧洲国家百姓。由于天然气是生产化肥所需的氨气的来源,天然气价格上涨也可能使得农产品价格提高。考虑到欧洲国家的能源需求,更严重的能源制裁势必将会造成对欧洲经济的打击,从而引发全球经济波动。

其次是“需求牌”。俄罗斯幅员辽阔,拥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加之国内产业链相对齐全,从而有能力实现国内经济自我循环。

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反制裁措施具体如下:

1. 剔除美元:俄罗斯加速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减少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2. 推广使用SPFS:俄罗斯不断推进其开发的俄央行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通过绕开美元结算,该全球结算系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WIFT对俄罗斯金融稳定性的冲击。

3. 紧缩财政政策:俄罗斯一直奉行低债务,这有利于在面对制裁时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俄罗斯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不到20%,远低于西方国家。

图一 美国、英国、俄罗斯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4. 资本管制:俄罗斯政府宣布暂时禁止外国投资者从俄罗斯撤出资金,以阻止外汇外流。

5. 航空管制:俄罗斯与西方暂停了民航往来,但这将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冲击包括俄罗斯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

美国制裁俄罗斯措施_俄罗斯的树也被制裁了_俄罗斯经济 制裁

6. 外国公司黑名单:俄罗斯威胁称将对关停在俄业务的外国公司资产实施国有化,目前已有59家公司进入了制裁黑名单,其中包括大众、保时捷、丰田、宜家、苹果、微软、麦当劳、壳牌等。

上述措施主要针对西方的金融和经济制裁。相比之下,俄罗斯应对西方的高科技产业制裁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美国当局称,出口管制将会影响俄罗斯一半以上的高科技进口:半导体,电信设备,传感器,导航设备,航空和造船业的组件,虽然制裁不适用于消费型电子产品,但如英特尔、戴尔和惠普等一些IT公司主动决定了完全停止向俄罗斯交付产品。[3]

在美国制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俄高科技产业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俄政府已经认识到微电子产业的短板以及芯片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2020年,米舒斯京称政府已经审议通过《2030年前电子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是2024年前对微电子相关产业的总投资达到2660亿卢布,并于2030年前将电子产品产量增加2.5倍、出口量增加2.7倍。[4]可见,美国的出口管制也将进一步刺激俄加快推动芯片进口替代的步伐。

三、西方制裁对于俄罗斯经贸有何影响?

1.俄罗斯经济将进一步下滑,抗打击能力有限

从通胀率来看,2021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8.39%。主要原因是受芯片短缺和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不稳定,世界市场上能源、粮食和非粮食产品价格上涨。相比而言,前几年俄罗斯金融系统表现较为平稳,通货膨胀率为3.38%。卢布持续贬值将提高进口成本,加剧通货膨胀,使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可能引发银行挤兑,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俄央行为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将基准利率提高到20%,但这给有银行贷款的居民和企业造成了难以承受的负担。

从GDP增速来看,2021年由于油价走高和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俄罗斯经济实现了短暂复苏。俄经济发展部预估2021年GDP增速为4.6%,弥补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2.7%的GDP增速所带来的损失。尽管如此,受俄乌危机及制裁影响俄罗斯的树也被制裁了,穆迪评级机构预测2022年俄罗斯经济将下降7%,并将在2023年继续下降。此外,由于担忧俄罗斯偿债的意愿和能力,穆迪还将俄罗斯信用评级从B3下调至Ca,评级前景为负面。[5]

2. 俄欧贸易堪忧,俄土贸易或面临新机遇,中俄贸易重要性凸显

(1)俄欧贸易堪忧

欧盟与俄罗斯经贸虽不稳定,但联系紧密,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与投资方。根据欧盟委员会统计,俄罗斯是继中国、美国、英国、瑞士后的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国。根据俄海关总署2021年数据,德国是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中国。随着欧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俄罗斯同欧盟的贸易往来及投资遭到了严重负面影响。

俄罗斯的树也被制裁了_俄罗斯经济 制裁_美国制裁俄罗斯措施

(2)俄土贸易或面临新机遇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及出口国,两国占全球小麦供应量的30%,占全球大麦、小麦贸易量的25%。据2021年俄联邦海关总署数据,俄小麦出口量六年蝉联世界第一。

图二 主要国家的小麦出口图(单位:百万吨)

图例从左往右: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乌克兰、澳大利亚、阿根廷。[6]

土耳其是俄罗斯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2021年从俄罗斯进口了670万吨小麦、120万吨大麦、110万吨玉米、110万吨麸皮、91.3万吨葵花籽油等农产品。此外,土耳其也是俄罗斯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土耳其并未跟随西方步伐实施反俄制裁,同时不断推进俄土贸易使用本币结算。

(3)中俄贸易重要性凸显

中俄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俄罗斯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出口也对中国国内市场非常关键。

受俄乌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持续走高。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允许俄全境大麦和小麦进口,取消对从俄进口大麦和小麦的限制,此举有利于粮价下调、保障粮食充足供应。虽然俄小麦在中国小麦进口量中占比仅为0.5%,但也有利于我国粮食进口多元化。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俄签署了两项价值4000亿美元的油气大单,全部使用欧元结算。其一是为期10年的石油大单,中石油将从俄石油公司进口1亿吨石油;其二是为期30年的天然气大单,俄预计在2025年前将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2号投入运营,前期每年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中期为300亿立方米,后期为600亿立方米。这充分体现了能源合作在中俄经贸合作上发挥的“压舱石”作用,实现了互惠互利。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希望俄乌两国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并希望与俄罗斯和乌克兰保持正常贸易。然而,鉴于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中国同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存在不确定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也首次提到了要有效防范海外风险。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此次地缘政治危机也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有所启示,其落地应该差异化,优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兼顾推进陆上丝绸之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