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戴望舒"雨巷"原文(急需!)?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

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

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

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

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 “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

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

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

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

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

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

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

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

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

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

李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

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

诗人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

”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最终消散,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


在新诗中,《雨巷》是一个“忧愁”的文本。

诗中的“丁香”意象、迷离的音乐美和情绪的抑扬顿挫,使它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感。

在文学的雨巷中,读者往往不满足于“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还想企图捉住她,于是,她“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般飘过我们的身旁,消散在我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

TAG标签: 戴望舒急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