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word版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word

《菊与刀读后感》word版 本文简介:读《菊与刀》有感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等等。这是一个从中国衍生出来的民族,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是同文同种,因为你永远不会在日本迷路,你可以从日本人的行为举止中发现古代中

《菊与刀读后感》word版 本文内容:

读《菊与刀》有感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等等。这是一个从中国衍生出来的民族,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是同文同种,因为你永远不会在日本迷路,你可以从日本人的行为举止中发现古代中国所推崇的温良恭谦让。然而日本人暴戾的性格又会让你刮目相看。作者通过比较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暹逻人来客观的描绘出这个民族的众生相,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再现了日本人性格形成、文化发展的必然和合理性。日本人做事总是有板有眼,总是有一个目标在激励其前进,这个目标以前是伟大的天皇,然而也可以瞬间变成占领军的麦克阿瑟将军。换做任何一个其他民族,这种转变都是罕见的。日本人骨子里没有主见,认定了的事情就会一直走下去,它们总认为总有一条路是通向未来的,并且这一切都是已经规划好的,遵从规则,并且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日本虽然经历数次将军的更替,但是天皇却从来没有被推翻过,甚至占领军也是借用天皇的权威才一夜之间降服了日本。这点就和中国不一样,中国历史经历一段时期就要改朝换代,皇帝的权威远没有天皇大,也许正因如此,日本人才对天皇如此一致的尊崇。对于美国人来讲,这简直是个奇迹,它们把权力巨大的天皇理解成上帝或者其他的神,然而日本的天皇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作者在比较中日两国的异同时,部分比较还是错误的,也许是作者并没有来得及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其实日本人的性格中所以的成分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原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重要性渐渐不同罢了。就拿等级制来讲,日本人讲究个安分守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得越级和僭越,日本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一样的社会准则。并且各个等级的人的身份终身确定,武士的儿女终究还是武士。其实中国一直也是等级制森严的社会,从周朝的鼎的分类就可以看到,各朝各代也基本沿袭下来。从对人的称呼上也可以发现中日共有的等级痕迹,而美国对人的称呼就没有那么多。中日两国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宗教的信仰了,日本人有自己的神道教(国教),而中国却信奉儒教,日本人至今还虔诚的参拜靖国神社,而中国的宗教却在近代没落下去。

中国讲究的是仁与和,日本讲究的则是忠和义。两国都重视孝道,其实忠义仁和都包含在中国文化的精髓里,但是日本则更重视其中的忠和义。作者在叙述两国的文化理念的时候,更多的强调了二者的区别,实际上二者的共同处更要多一些,甚至是全盘的保留,只是日本因为地狭人众,各地的差异性更小。不像中国各地又有各地的差异。情义几乎是日本人处世的核心,尤其是对名誉的情义,武士道便是最经典的呈现。日本人总是处在忠和情义的冲突中,情义是用来复仇的,而忠则更多靠自杀来实现。历史上著名的四十七浪人完美的诠释了这点,是日本真正的民族史诗,它在世界文学的地位不高,而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却无人能敌。

大名都有定期觐见幕府将军的规定,一次大名浅野侯在觐见时由于受到大名吉良侯的故意误导而穿戴了错误的服装。他发现自己受辱后,拔刀砍伤了吉良侯。他因受辱而报复吉良侯,对“名誉的情分”来说是一种德性,但在幕府将军殿上动武则属于不“忠”,按照规定他必须剖腹自杀,否则不能对幕府将军尽“忠”。最终浅野侯自杀尽“忠”。从“情义”的义务角度,浅野侯的家臣有义务随主君剖腹。但他的家臣为了雪耻,他们商策杀死吉良侯为主君复仇,这样势必对幕府不忠。经过艰苦卓绝的准备和众人的一片奚落,几年后,由从浅野侯家臣中挑选出来的浪人们开始复仇。这段隐忍的经历对于好面子的日本人来说是无比痛苦的,这些浪人为了复仇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因为未能随主君尽忠是最大的无情无义。复仇的四十七武士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他们砍下了吉野侯的首级,报答了自己主君的情义,但是他们还要尽忠,因为他们未预先呈报就进行复仇,只有一死才能两全,最终为了保全“情义”和“忠”,四十七武士全部剖腹自杀。

日本人用有限是生命来报答无限的情义和忠,因为任何耻辱和嘲笑都会挑战无限的情义和忠,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会纳闷为什么日本人对很小的一下事情却反应异常猛烈的缘故。日本人经受的这种社会熏陶使他们对嘲笑极其愤怒。所谓杀人犯是杀害别人肉体的人,而嘲笑者则是杀害他人心灵的人。心灵远比肉体珍贵,因而,嘲笑比人是最卑鄙的罪行。甚至对于杀人犯,可以酌情体谅,但对嘲笑,实在无可原谅。因为日本没有受到俄罗斯的嘲笑,因而俄罗斯人的投降仪式与平日里的仪式无二,而因为美国极其嘲笑日本,因而美国战俘最受日本人的虐待。因为那是日本人对其嘲笑的报复。在美国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认为政府是凶恶的东西,而日本人却不容许外国人对他的政府有半点的指责,更何况天皇。这点其实和伟大的中国也无比相似。

人不能只是一张白纸或者一台机器一样的生物的人,而是生下来就要接受无形的社会传统教育的社会的人,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不能只是生理的,而必然是社会的。作者作为文化人类学家,很客观生动的描绘出了日本人的性格,为美国对日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战争结束,事实发展同作者的预料和建议一样,不由得也让我们对作者和文化人类学充满几分敬意。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