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

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编辑推荐]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就为各位学生带来了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普通班月考答案选择题

12345678910

CBCBBDDBAC

11121314151617181920

CDDAABCCDB

21、(1)商鞅变法:

解决: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分)

影响: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秦国实力壮大和统一六国打下基础。(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决;实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任两点2分)

(3)农奴制改革:解决: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2分)

影响: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2分)

22:(1)(2分)表达了日本学习西方、实行改革、以图富强的决心。

(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4分)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3)他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倡导儒家伦理,实行义利并重,一方面发展经济以富民,另一方面又要讲仁义,对社会富有爱心,对国家勇于奉献。(2分)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弘扬传统美德,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2分)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

23:(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和“社会转型”两个概念)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2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2分)

(4)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2分)

24:(1)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2分)地主对农民仍有一些限制、地主趁机割去农民最好的土地、农民必须负担规定义务、农民必须支付高额赎金、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对农民进行管理。(任答两点得2分)

(2)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无偿获得土地;政治上获得真正自由并拥有民主权利,成为国家主人(4分)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改革。(2分)俄国: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2分)

25:(1)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4分)

(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4分)

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进步意义。(2分)

(3)没有区别。因为三人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回答和理由都正确才给分2分)

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类热门:

高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练习

    以上《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