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第六节)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6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期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有( )
  ①印度②伊朗③印度尼西亚④新加坡⑤菲律宾⑥土耳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  B.反封建主义  C.反殖反封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
  B.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
  C.印度社会各阶层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
  D.英国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印度士兵参加反英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
  B.印度人民革命情绪的影响
  C.英国殖民当局削减士兵薪水
  D.英国军官用各种手段虐待士兵
5.1848年,印度总督戴贺胥制订“转属法”,规定没有直系子嗣的王公死后,其领地丧失,转属东印度公司。这种做法导致了( )
  A.莫卧儿王朝同英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农民、手工业者的处境恶化
  C.印度社会各阶层普遍不满
  D.许多地方王公倒向起义者一边
6.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伊朗巴布教徒起义②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爆发③密拉特军民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7.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主要矛头指向殖民统治,而中国人民则指向本国的封建势力,这一点主要是由两国下列哪一方面引起的( )
  A.社会性质  B.社会主要矛盾  C.革命任务  D.领导阶级
8.“亚洲革命风暴”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波及东亚、西亚、南亚广大地区
  B.大多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
  C.由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领导
  D.几乎都打着宗教的旗号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在整个历史上,每适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一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以前”,后者的口号是“向先进学习,以与先进一方作战”。
  19世纪期间,对西方入侵的这种反应的例子很多,逃避现实这种反应的典型例子是1857~1859年的印度兵变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我们知道印度兵变是心坏不满的印度兵在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煽动下发动起来的,这些王公和地主因其利益已受到英国人的损害,希望回到过去的生产方式中去。同样,义和团运动是秘密排外社团在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暗中怂恿下发动的一次起义;这些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对传统儒学造诣很深,十分保守。印度兵变和义和团运动都是悲惨的流血事件,但两者都未能给欧洲霸权以有力的挑战;因为他们实质上都是消极的造反,只图用武力赶走可恶的欧洲人,以恢复以往的美好岁月。这显然是空想,是注定要失败的;这种方法既不能赶走西方列强,也不能阻止他们的入侵,西方的军事力量和西方经济事业的活力是不可能抗拒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将材料中作者对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义和团运动所持的观点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论。
三、问答题
10.分析亚洲革命风暴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11.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这些斗争和努力总体上呈现为两种典型方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两种典型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面的差异。
③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A 7.A 8.C
  9.观点:都属于消极的反抗斗争;都是由守旧的上层官僚为恢复旧有生活方式发动的,目的具有空想性,注定要失败;西方的经济军事活力不可抗拒。评价:观点不正确。一是未认识到中印两国的运动都是由西方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而发生的。二是未认识到两国斗争都是反侵略的正义斗争。三是未能深入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即因阶级局限性所致,西方的强大,只是客观原因。在强大的西方列强面前,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是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上述观点低毁了两国人民反抗斗争,是错误的。
  10.背景: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加强了对亚洲的侵略扩张,破坏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并使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②亚洲大多数国家除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外,还受本国统治阶级的剥削,生活极度困苦。
  特点;①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②波及亚洲大部分地区,规模大;③领导阶级大都是旧的生产关系的代表,缺乏先进阶级领导;④客观上形成互相配合的局面。
  11.(1)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向西方学习而进行的改革自强。
  (2)差异:①前者由各国农民阶级或封建统治者领导的,以武装反抗方式进行,后者由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力量领导,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进行。②前者主要目标是赶走外国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后者是通过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状态,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③前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后者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原因:①亚洲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兴的社会力量较弱,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亚洲各国原有的经济。②日本在西方侵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实施了全面而又有效的改革,且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六节)这一试

    以上《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第六节)》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第六节)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第六节)》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