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湖北武汉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相机行事穷形尽相面面相觑相濡以沫B.文笔朴直风格朴实朴素大方携带朴刀C.崭露头角抛头露面风餐露宿藏头露尾D.翻江倒海倒背如流颠倒是非本末倒置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默契宁缺毋滥磋商望文生义B.推诿却之不恭劳驾博闻强识C.市侩唾手可得寒暄老生常谈D.誊写凭步青云遐想两全其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人类对新千年的和平祈祷犹在耳畔,然而战争这一阴影又一次升腾在人类头上。所以,在全球异口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罪孽时,许多国家同时________了各种反战示威。②加拿大政府最近开始发起一项新的运动,_______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没有希望的小屏幕前,应该去户外活动。③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_______能力,糊糊涂涂做了文学作品的俘虏。A.爆发敦促鉴赏B.暴发督促鉴别C.暴发督促鉴赏D.爆发敦促鉴别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写议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否则就只能是隔靴搔痒。B.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商讨他拟定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他洞若观火,对方案作了很多修改。C.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柳暗花明的。D.我们写一篇文章,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是自命不凡的,否则,就根本不会动笔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上级明文规定:谨防腐败,节日期间坚决禁止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B.经过电教组的老师一周奋战,一间用PentiumIV装置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如期投入使用。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D.“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对于今天至关重要。6.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文气流畅的一项是(1)月亮离地、大约不盈尺的光景,霎时间,________,淡得比初春的嫩草还虚无缥缈……(2)从天宁门或北门上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①那点点的遥村远树朦胧了,而那所有的星星似乎隐蔽了,②那所有的星星似乎隐蔽了,而那点点的遥村远树朦胧了,③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④小船悠然地撑过去,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知本家时代和知本家风暴谁会想到呢,“知识分子”有一天会成为“知本家”而且还要开创一个时代。其实知本家风刮得并不偶然。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解放:1949年是革命的解放,1978年是改革的解放,今天,则是知识的解放。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实质,是通过新生产力实现解放。这个新生产力的中心,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知本家风暴,实质是新生产力风暴,是解放知识生产力的革命。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不要争论姓社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实际上,人们争论太多的“伪问题”,无视了人类历史的新潮流新生产力对社会的重新塑造。事实是,信息技术革命正改变人类历史,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沿着这个方向看去,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正从深圳的改革、浦东的改革,转向中关村的发展,不再就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而是借助生产力的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在这里,生产力才是第一位的问题,发展才是真问题;其他,都是第二位的问题。今天,知本家风暴正给这种生产力主导的改革注入新时代的内容,通过新的生产力的突破,为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历史性动力。强调生产力,不是离开改革,不是单纯技术的观点,而恰是在恢复中国改革的原教旨,恢复中国改革的本来面目,从而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中国的全面改革。在知识的解放中,知识分子作为主体的力量已出现,知本家,就是以独立的力量出现的企业家和思想家群体。此前,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期,曾被冠以不同的称呼:从小资产阶级,到臭老九,到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分子总是比照、依附于其他人群定位自己,总之没有一个是本来的自己。“知本家”的提法之所以好,在于它剥离了那些附加的东西,显示出这个时代使知识成为独立的力量,而且成为主流的力量这样一种大趋势。只有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主流生产力,知识分子才有可能走到舞台的中央。但是,这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再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他既是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又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既是思想家,又是企业家;他既是精神力量,更是现实的力量。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未来。有人说,“三个企业家找到三个科学家成就三个著名企业”:四通、联想、方正。如今,王选正淡出方正,倪光南、王缉志分别离开了联想、四通。人们一直在想谁对谁错。这里一方是做研究的,一方是做企业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知识和资本的矛盾,是知本家与资本家的冲突。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知本家面临的多是个人的失败。人们更多从个人恩怨方面去寻找原因,但我们需要从中看到体制的冲突,知本家和资本家的冲突。中国要发展知识经济,不解决知识和资本的矛盾不行。7.下列对文中画线处“这个方向”的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建国以来历史的发展方向。B.不要争论姓资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C.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D.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变革着生产关系,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8.以下关于“知本家风暴”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知本家风暴就是信息技术革命B.知本家风暴的实质其实就是给新的生产力注入新时代的内容,通过突破生产力,为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C.知本家风暴将导致全社会波动,必将孕育新的思想解放运动。D.知本家风暴对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的改革起着推动作用。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知本家风暴刮起来有着深刻的历史积淀,并非一种突发现象。B.在知本家时代知识分子作为主体力量已出现,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知识分子。C.知本家面临失败,更多从个人方面寻找原因,而没有意识到体制冲突。D.知本家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本与知本的矛盾。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本家”的崛起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群体的出现,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B.我们国家的领导集体为历史指出什么样的发展方向,留下什么样的历史遗产,一定会考虑知本家风暴的影响。C.在知识经济以前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实质上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现实力量,一种主导性的社会力量。D.在知本家开创的时代,知本家左右着社会的发展。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受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以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1)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2)元未曾发封。”又曰:“(3)无乃笔札不严?”曰:“(4)有章自书极严谨。”曰:“(5)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改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侯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薄,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章荷其意荷:蒙受B.至客次次:临时住宿C.绎亦不谕其由谕:告诉D.不复挟他术挟:依靠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具言所以B.贾文元时为参政C.明年,除馆阁校勘D.御史发其旧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文肃为尚书右丞乃荐为馆职B.乃往见文肃而问之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C.遂尔轻脱问君何能尔D.文肃骤称其才雅秦王恐其破璧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盛文肃“察人以事”的特点的一组是①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②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③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④得一幕官,遂尔轻脱。⑤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⑥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薄。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文肃原本称赞夏有章才情高雅,并摆酒招待他,却因一首酬诗而断绝了与夏有章的交往。B.夏有章受到盛文肃的款待后,以诗答谢,不料突遭冷遇,大惑不解。几年后死于国子监主薄兼郑州推官之任上。C.绎与夏有章交情深厚,亲自到盛文肃处询问“退诗”原因,得到的答复与自己的推测大相径庭。D.文元做参政的时候,推举夏有章做了馆阁校勘。不久,御史就揭发了贾文元包庇他人的旧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29分)(一)(5分)16.翻译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未曾发封。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乃笔札不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章自书极严谨。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改忤耳。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木有本心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在一边,不再被“用”。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很可悲。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春来草自青;它放任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竹子是最中国化的草木,很有用。古代时用来做简,用来刻字,一烤会出汗的,所以史书又叫汗青。可以建竹楼,可以扎筏,还可以制家具、桌椅屏风还有床。想想许多熟悉的带“竹字头”的汉字:竿、竽、篱、笼……都在告诉我们竹子的用处。雅一点的则是笠和笔,文人出门和在家随时相伴的。最风雅的自然是箫、笛,还有笙。人喜欢这些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要被砍下来,接受挑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做“次品”。人总是这样,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何况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误的。一违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所以我喜欢这句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没有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绝盛放,那么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18.文中“废品”和“无用之物”的含义是什么?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无用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作者说的本心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概括出作者喜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话的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何理解文中的“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2分)你怎样评价文中作者对成功的看法?(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6分)22.以下两题,任作一题。(4分)(1)补出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任选四句)①余将董道而不豫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涉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③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⑤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下面是苏洵《六国论》一文的首句,请默写出相应的句子使之完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曰弊在赂秦也。23.《中国历史》教材中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图示是:丞相“皇帝→中央政府→御史大夫→郡守→县令。”太尉有人认为此图有误,应是:从以上两图比较可以看出,其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30字以内作答,4分)24.仿照下面句式,以“大桥”“小船”开头,续写两个句子。(4分)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翻山越岭,奔向大海;大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面一则招聘启事中存在3处毛病,请修改。(4分)(1)本公司是属中外合资的专业生产家用电脑的中型企业,(2)为了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3)加快投资开发家用电脑系列产品,(4)急需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对外营销人员10名。(5)本着公开、公平竞争为原则,(6)现面向社会招聘。(7)有意者可来电、来函垂询。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入世,将带给中国人全新的生活理念和人生准则,中国人将真正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作为中学生,你应该具备中国入世后所要求的综合素质。请你以“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话题或以“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两个话题任选一题。②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③不少于800字。湖北武汉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C2.D3.D4.C5.B6.B二、(12分,每小题3分)7.C8.A9.C10.D三、(15分,每小题3分)11.C12.D13.B14.C15.D四、(共29分)(一)(5分)16.(1)盛公的性格多与人合不来,你诗中的信辞大概没有刺伤他的地方吧?(2)他根本没有打开信封。(3)是不是书写不工整?(4)我亲自写成的,非常严谨(5)像这样的话,一定是奉命送信的人有违背盛公的地方。(二)(6分)17.①情景交融(1分)(或答借景抒情也可)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2分)②并不相悖,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2分)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浓浓思乡之情。(1分)(三)(18分)18.废品: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已经弄得面目全非(1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物。(1分)无用之物:无用,没有什么过错(2分),或答“人们没有想出用处,不想为人所用”(2分);有趣答“自然、放任的物”或“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2分)19.保持自我、保持本真或坚持自己的立场,恪守人生信念或答“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九百九十九种可能”。(意思对既可)(3分)20.这句诗与作者的心意相合,作为草木春来自青,花开花落,在山间栉风沐雨,远离欣赏和利用,然后死去,不必被攀折,不必被扭曲;作为一个人来讲,不必遵照别人眼中的成功标准而舍弃自我,应该保全本心、保全自我。(意思对即可,二个方面各2分)(4分)21.(1)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但成功的因素不单单只有“努力”。(2分)(2)看法:①在“成功”与“牺牲”二者关系上,作者是辩证的。②作者对成功的看法冷静、理智、让人警醒。③对于成功的标准,作者有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看法。(意思对即可,以上三点各一分)五、(16分)22.(4分)(1)①固将重昏而终身;②落霞与孤鹜其飞;③必先利其器;④忧劳可以兴国;⑤人间正道是沧桑(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3.(4分)皇帝与地方官(郡守、县令等)有无直接关系。24.(4分)略25.(4分)(1)“是”与“属”重复,删去一个(2)语序不当“扩大……份额”放在“加快……产品”之后(3)“本着……原则”与“以……原则”杂揉,取一种。(答对一处得分,全对得4分)六、(60分)26.略

    以上《2019年湖北武汉高三语文模拟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湖北武汉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湖北武汉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