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_高考模拟题库(1)53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18653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腈纶粳米菁华泾渭分明数茎华发
B.跂望契合修葺迄今为止锲而不舍
C.拎包窗棂聆听高屋建瓴棱角分明
D.囹圄佝偻揶揄向隅而泣生杀予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榷变幻莫测食不裹腹识世务者为俊杰
B.炒股蓬荜生辉众口烁金画虎不成反类犬
C.亵渎恍然大悟有恃无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座落声名鹊起毋庸置疑破罐子破甩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了。
A.琢磨忘怀未免B.琢磨释怀不免
C.捉摸释怀不免D.捉摸忘怀未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B、在高考中,如果想在作文创新方面登堂入室,那么你必须付出十分的刻苦与百倍的努力。
C、前段时间,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火再起,冲突升级的报道铺天盖地,4个美国人遇袭身亡并被鞭尸的电视镜头让美国人触目惊心,担心伊拉克成为第二个索马里。
D.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黄仁宇的《孔孟》一文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B、古人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熟读《愚溪诗序》这篇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溪水题名为“愚溪”。
C、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D.舞剧《霸王别姬》以项羽、刘邦、虞姬为主线,以《十面埋伏》、《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作背景,重新谱写了一曲爱情之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C.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D.几年前,我乔迁新居,一时兴来,在客厅里置了一个水族箱,养水草、“孔雀”等小鱼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超声波是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上限(16KHz-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因其频率高,方向性强,穿透本领大,尤其在液体中能产生空化现象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超声波应用技术甚多,主要分为检测超声、医学超声、功率超声和高频超声等。超声波清洗技术(以下简称“超声清洗”)是功率超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层剥离,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这些气泡和空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在闭合时会产生压强高达几百乃至几千帕的微激波,因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使气泡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由于空化作用极易在固体与液体交界面进行,并且空化瞬时在局部产生几百度的高温和上千个大气压,不仅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动加剧溶液的脉动和搅拌,更增强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声清洗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利用超声清洗,不必将物件拆开和刷洗,省时省力,速度快,效率高。它可清洗结构复杂的零件、深孔、空穴、凹槽、暗洞、盲孔及狭缝中的污物,清洗质量高。在一些难以清洗并有损人体健康的场合,如核工业及医疗中的放射性污物,利用超声清洗可避免对人的伤害,并易于实现清洗自动化。
超声波清洗机自1951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并很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的精密零部件在轧制或热处理后,表面会形成锈,还有油污等,装配前采用超声清洗可获得极佳的效果。在维修时,这些零部件的表面有许多积炭、油腻、油泥等,一般的方法很难清洗,以前常采用有机溶剂浸泡,用小锯条等工具刮的方法,洗不净不说,还损伤工件表面,效率相当低,采用超声清洗则易如反掌。在电子工业中,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某些材料和零部件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如超火规模集成电路中,不允许有0.1μm的微尘和细菌,超声清洗很容易达到要求。另外,利用超声清洗还可除去电子管零件、半导体元件、硅片、印刷电路的油污、焊剂、防腐剂、氧化物、污垢;手垢等,清洗质量好。在医药卫生方面,如手术使用后的器械上附着血液、脂肪、肌肉组织等,加之器械有很多齿纹及关节,手洗不易洗干净,利用超声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除此之外,超声清洗目前已在宝石加工、钟表、光学机械等精密工业、橡胶工业、印刷业、航天工业、食品工业、通讯、机械工具、原子能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清洗因其具有环保、节水、省时、高效、低成本、低腐蚀等特征,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选自xxxx年3期《知识百科》,有删改)
7.下列对“空化现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的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在闭合时突然爆裂的过程。
B.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的过程。
C.指液体中的气泡和空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的现象。
D、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微小的气泡并瞬间破裂而产生的能量极大的冲击波现象。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具有清洗洁净度高、清洗速度快等特点,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并借助脉动和搅拌,增强清洗效果。
B.与传统清洗方式比,超声波清洗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经济,自问世以来迅速在世界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
C.以往清洗死角、盲孔和难以触及的藏污纳垢之处一直使人们备感头疼,超声波清洗机的运用,使这一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清洗精度。
D.超声波清洗正是应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
9.下列对“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是目前清洗效率最高、清洗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
B。超声波清洗技术对形状和结构复杂的工件的清洗尤为适用。
C.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彻底杜绝污染,完全排除有毒物质对人类的伤害。
D.超声波清洗技术无需手工清洗,且有手洗等其他清洗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洗净效果。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达到清洗的目的,是离不开超声波清洗技术的。
B.如果超声波的音波压强不足以将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压碎,那么空化现象就不会产生。
C.利用超声波清洗技术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可见,一些医院的牙科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患者牙齿。
D.不论工件形状多么复杂,将工件放人清洗液中,只要是能接触到液体的地方,超声波的清洗作用都能达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1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阎太后称制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
B.此譬犹儿妾屏语耳儿妾:对儿童妇女的蔑称。
C.在事数言便宜便宜:见机行事。
D.盛修肴膳,单极滋味单:通“殚”,尽。
12.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辄问以《礼》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瑗闻而遽止之朝而往,暮而归
C、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所著凡五十七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明崔瑗“宿德大儒”和“从政有迹”的一组是
A、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B、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瑷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C、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D、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十八岁就到京师求学,所学范围很广,天文、历法都有所涉及。即使在被关进监狱受审期间,他也能向在《礼经》方面很有研究的监狱长请教很多问题。这表明他的勤奋好学。
B.顺帝继位之前,曾被安帝废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为太子,崔瑗认为这种做法不合正统,于是想和陈禅一起劝阎显把握好时机,拥立济阴王。但陈禅没有这样做。济阴王即位后,杀了阎显,崔瑗也被牵连。陈禅要阎显说出真相,被阎显拒绝。
C.崔瑗喜欢交朋结友,不仅当时的文化名人马融、张衡与他友谊很深,而且当时许多重要官员如大将军梁商、大司农胡广、光禄大夫杜乔、太山太守李固等对他都极为推崇。
D.崔瑗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充当幕僚时能积极为其主出谋划策,担任县令时积极为老百姓开垦稻田数百顷;但是他不过问家里的生计,平时也只是粗茶淡饭,当时之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4分)
译文:
(2)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4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4分)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2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君不见青海头,;新鬼烦冤旧鬼哭,。(杜甫《兵车行》)
(3)画图省识春风面,。,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灵魂的在场
周国平
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因此,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却仍不免感到空虚。
个人无论怎样超凡脱俗,总是要过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总是平凡的。所以,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能够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今天,日常生活变成了无休止的劳作和消费,那本应是享受之主体的灵魂往往被排挤得没有容足之地了。
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独处与交往等。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在时间上,一个人的生活可分为两部分,即工作与闲暇。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的独特倾向的工作。当然,远非所有的人都能从事自己称心的职业的,但是,一个人只要真正优秀,他就多半能够突破职业的约束,对于他来说,他的心血所倾注的事情才是他的真正的工作,哪怕是在业余所为。同时,我也赞成这样的标准: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为本身。这就好比造物主在创造万物之时,是以同样的关注之心创造一朵野花、一只小昆虫或一头巨象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中的确蕴涵着一种神性,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或敬业精神所能概括的。度闲的质量亦应取决于灵魂所获得的愉悦,没有灵魂的参与,再高的消费也只是低质量地虚度了宝贵的闲暇时间。在空间上,可以把环境划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类型。如果说自然是灵魂的来源和归宿,那么,人工建筑的屋宇就应该是灵魂在尘世的家园。无论是与自然,还是与人工的建筑,都应该有一种亲密的关系。空间具有一种神圣性,但现代人对此已经完全陌生了。对于过去许多世代的人来说,不但人在屋宇之中,而且屋宇也在人之中,它们是历史和记忆、血缘和信念。正像有人诗意地表达的那样:“旧建筑在歌唱。”可是现在,人却迷失在高楼的迷宫之中,不管我们为装修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力气,屋宇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仍然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说到人与人的关系,则不外是独处和社会交往两种状态。交往包括婚姻和家庭,也包括友谊、邻里以及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譬如说,论及婚姻问题,从前的大师们关注的是灵魂,现在的大师们却大谈心理分析和治疗。书信、日记、交谈——这些亲切的表达方式是更适合于灵魂需要的,现在也已成为稀有之物,而被公关之类的功利行动或上网之类的虚拟社交取代了。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缺席,这种孤独就咸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倘若灵魂在场,我们就会体验到,独处时的充实,从而把孤独也看做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
18.“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但为什么“却仍不免感到空虚”?请简要回答。(3分)
答:
19.第5段引用“旧建筑在歌唱”,请具体说明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0.第3段说“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算“灵魂在场”,请结合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加以具体说明。(6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作者目光犀利,指出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进而对现代文明进行深刻的反思,引发人们去追求生命的意义。
B.文章关注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指出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应当要有精神理想,注意精神享受,不可能完全超凡脱俗。
C.文章作者用造物主以同样的关注之心创造一朵野花、一只小昆虫或一头巨象,来比喻人们不论工作重要与否都应得到尊重。
D.从前的大师们关注的是婚姻的灵魂,现在的大师们一谈婚姻却大谈心理分析和治疗。作者对现在的大师们所谈的这种故弄玄虚、灵魂缺席的婚姻持否定态度。
E.文章质朴、平实、雍容平和,深刻的哲学论述中闪耀着诗性的光华,平静的文学语言浸透了哲理的智慧。
六、(12分)
2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2分)
在家过惯了生活的他们一下子来到离家万里的异域他乡,感觉自然不一样。


23.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鲁迅侧重的是
(3)歌德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24.根据下面提示语要求造句。(6分)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两条校园宣传标语。(要求:①每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②有文采,并体现人文关怀;③每条不少于10个字)
(1)
(2)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爱好或玩乐亦有高下之分:有人嗜麻将,有人好围棋,有人喜读书,高下则大异;同是集邮,有人为了艺术,有人却为了赚钱,相去也甚远。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或者是否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爱好”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届高三第一次全国语文大联考参考答案
1.A.(A读音均为jīng;B锲qiè,其余均为qì;C读音分别为:拎līn棂líng聆líng瓴líng棱léng;C圄yǔ佝gōu揄yǔ隅yú予yǔ)2.C(A裹—果,世一时:B烁—铄;D座一坐,甩—摔)
3.A(“琢磨”是指反思、思索、考虑。“捉摸”是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忘怀”是指忘记。“释怀”是指人内心某种情绪或感情的消解;“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4.D(“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5.B(A句号应放在括号注释之后。C“力量”后可改为句号;也可改为冒号,改冒号时,“意义”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D后四个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6.C(A多重否定不当;B表意不明,是“仪器”简单还是“观测”简单,没有说清楚;D“乔迁”不宜用于自称,另外,“水草”不属于鱼类,分类不当,不合逻辑)
7.D8、B(“迅速”“普遍”,夸大了范围)9.C(“彻底杜绝”、“完全排除”,言过其实)10.A(“超声波清洗”只是“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达到清洗的目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未必就没有这个结果)
11.C(指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12.D(放于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A拿,用/凭,*;B表顺承/表修饰;C这/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3.D(A组中第一项“年十八”与“大儒”不相符合;B组中第一项只能说明其交往,第二项只能说明他的勤学好问;C组中第二项说明他的清廉)
14.C(光禄大夫杜乔检举他贪污)
15.(1)他专心好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从事学问。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重点词:“虽”、“于是”、“释”)(2)废黜少帝,迎立济阴王,这样做,一定能上合天意,下合民心。(重点词:“引”、“上当”)
[参考译文]
崔瑗字子玉,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全能继承他父亲的学业。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因而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他和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友谊很深。
崔瑗在四十多岁时,才任为郡衙的办事吏员。后来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监狱长对《礼经》很有研究,崔瑗受审讯之外,常常向监狱长请教《礼经》的有关问题。他专心好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从事学问。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
后来又被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在阎府中任职。当时阎大后垂帘听政,阎显入朝参政。在此之先,安帝废黜太子刘保,贬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刘懿为太子。崔瑗认为北乡侯立为大子,不合法统,他预见到阎显将要垮台,于是对长史陈禅说:“中常侍江京、陈达等人,因他们得到先帝的宠幸,把先帝哄得迷迷糊糊,于是废黜了合法的太子,另立旁支子弟。少帝即位时,就在宗庙中犯了病。我想和长史您一起求见将军,劝他上奏太后,逮捕江京等人,废黜少帝,迎立济阴王。这样做,一定能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如果违背了天意,君主的宝座久空,你即使没犯罪也逃不了首恶的罪责。这是祸福转换的关键时候,也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陈禅听了犹豫不决,不敢听从。恰好北乡侯这时病死了,孙程立济阴王为帝,这就是汉顺帝。阎显兄弟都被处死,崔瑗也被连累遭罢免。崔瑗的学生苏祗对崔瑗的谋划了解得一清二楚,想上书皇帝说明这一情况,崔瑗听到后,就马上加以制止。当时陈禅任司隶校尉,把崔瑗找来对他说:“你姑且听任苏祗上书说明,我为这件事作证。”崔瑗税:“这话像小孩子们说的悄悄话,希望司隶校尉大人不要再说了。”于是辞职回家,再也不应州郡的征召出来做官。
过了很久,大将军梁商建立大将军幕燎机构,首先征召崔瑗。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了。这一年,他被荐举为秀才,被任为汲县县令。他在知县任内,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应实行的政事,为百姓开垦出几百顷稻田。他在任七年,受到百姓们歌颂。
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推荐崔瑗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从囊期间政绩突出,不应该让这样的人才沉沦下僚,因此升任他为济北国相。当时事固任大山郡大守,他很欣赏崔瑗的学识,不断给崔瑗写信致意。过了一年多,充禄大夫杜乔充任巡察使者,剃各地巡视,他向朝廷检举,崔瑗犯有贪污罪,于是崔瑗被送司法机关审理。崔蓑上书为自己辩护,辨明无罪后被释放。后因病逝世,时年六十六岁。
崔瑗是写文章的高手,尤其擅长写书札、记文、箴文、铭文,所著共五十七篇,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崔瑗喜欢读书人,喜好招待宾客,为客人摆设丰盛的宴席,准备各种美味莱肴,但不过问家里的生计。他平时只是粗茶淡饭而巳。因此,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当时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16.合理。(1分)因为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凉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3分)心情变化;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2分)
17.(”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2)古来白骨无人收天阴雨湿声啾啾(3)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18.这是因为灵魂缺席(或灵魂不在场),失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享受。(答“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得2分)
19.引用“旧建筑在歌唱”,揭示了过去人们和环境的一种和谐关系,屋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成为人们思想和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3分,意思对即可);同时,也反衬现代人的精神与环境的剥离,由于灵魂的缺席,高楼豪宅迷失了现代人的自我。(2分,意思对即可)20.答题要点:(1)工作与闲暇:工作追求尽兽尽美,闲暇时应获得灵魂的愉悦。(2)自然与居住:把自然当成灵魂的来源与归宿,把屋宇当成灵魂在尘世的家园。(3)独处与交往;在交往中找到灵魂的表达方式,把孤独看成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21.C、D(均不是本文之原意)22.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②坐享其成。
23.(1)要注重积累材料。(2)积累要长期坚持。(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4)要多积、广积材料。(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4.示例:捧出一颗爱心,送去一份温暖!(2)春风化雨润幼苗,阳光普照暖人心!(3)为了失学儿童的未来,为了贫困山区的明天,请伸出一双友爱的手,献上一片真挚的情!

    以上《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_高考模拟题库(1)53》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_高考模拟题库(1)53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_高考模拟题库(1)53》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