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I卷(客观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对峙似的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B.绾结纨绔挽联莞尔而笑顺蔓摸瓜C.山岫星宿绣花秀外慧中乳臭未干D.觊觎舆论逾越尔虞我诈鹬蚌相争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字帖丢三拉四汗流浃背横挑鼻子竖挑眼B.扫描相形见绌欢度春节己所不欲,忽施于人C.龟裂各行其是人才备出有志者事竞成D.篮球天崖海角要言不烦既来之,则安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那样做,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反而把事情搞砸了。②下岗分流人员自谋出路,自觉承受改革的艰难,政府相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也当不折不扣地。③学生作文要改得好,教师就得自己动手练习习作,甘苦备尝,冷暖自知,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能更好地指导学生。A.本意兑现不仅/也B.本意实现不仅/也C.本义实现从而/并D.本义兑现从而/并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B.流感是当今未被消灭的“大瘟疫”,它造成的总死亡人数在各种传染病中高居榜首。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已进入成熟期,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瑞士与中国建筑师合作的“鸟巢”设计方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C.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D.精粹的语言是简洁的;无论铺陈、排比的语句,在意义上也不能无意义地重复,否则,将会犯画蛇添足的毛病。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C.“哎!”作家叹到,“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第二自然“生物圈”是通过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护而获得力量平衡实现存在与生存的。人类也和生物圈中所有的成分一样,依赖于他和生物圈其他部分的关系。工业革命以后,这种依赖关系一直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但工业革命后,人们获得了征服生物圈的力量,人类成了生物圈中力量更大的第一个居民。然而,对一个物种来说,比生物圈力量更大与其说是福音,不如说是灾难。人类对自然分门别类的征服是极其成功的。所有这些成功的总和,造就了一个崭新的自然——第二自然,这个异化的非天然的自然威胁着只能产生和存在于第一自然的人类。人类如果没有成功地驯服天然的自然,就永远达不到他在此之前热切向往的“自由王国”。问题在于驯服行动导致人科动物越过了地球生态边界,从而改造出一个不能依托的第二自然,人类在总体上失败于他的各个局部胜利成果。人类是生物圈演化的产物,在大自然里众多生命中的一种。生物圈之所以能栖泊生命,是因为它的诸种要素互为补充,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联系。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圈的任何成分都未曾获得力量打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使生物圈成了生命的收养所。在人类出现之前,那么不是太软弱就是太富侵略性、无法与生物圈的节奏相协调的物种,在他们的软弱性和侵略性未远未打乱这种节奏之前就被这种节奏的作用消灭了。一切物种的生命都依赖于这种节奏,每一种生物都忠实地履行自己在生态链中的角色,生物圈中恶恶善善均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和原则,演奏着生态和谐的音符。这种网络式生态链的完善,真似有一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操纵。生物圈是如此完美,人之所以以要破坏这种完美,是因为除了人以外的任何一种生物的特殊结构都是完善的,都是立即受到限制的,然而人的潜力却毫无止境,它没有获得完美的形式,他也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一步,人自己达不到完善并破坏生物圈的完美,原因是相同的,人是生物圈中唯一能思维的生物。对生物圈的摧毁和拯救和是人类道德潜力的恶善两极。摧毁的潜力他已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拯救则意味着人类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状态。7.对画线句“比生物圈力量更大与其说是福音,不如说是灾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比生物圈力量更大必然会导致对生物圈的摧毁。B.因为这种力量打破了生物圈自我调节自我维护的平衡。C.因为生物圈可以没有人,但人类不能没有生物圈,事实上生物圈正是以它与人类较量的失败来打败人类的D.因为人类好用的特点决定了他在拥有超过对方的力量之后不可避免地要打败对方。8.对有关“第二自然”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所谓第二自然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全部成果的总和。B.人类造就了第二自然只可能出现在工业革命后。C.人类如果不改造出第二自然就不可能达到自由王国。D.第二自然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对立的。9.对生物圈遭到摧毁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人具有精神意识,他要追求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完美形式,又有无止境的潜力。B.因为人类在技术上的进步使人类获得了超过生物圈的力量。C.因为人类以自己的力量在和生物圈较量时在各个局部上取得了胜利。D.因为人类是一种不可能和生物圈的节奏相协调的动物。10.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出现以前,生物圈的力量远大于栖身其中的任何物种。B.人类是生物圈中第一个有能力也是唯一一个必然要摧毁生物圈的物种。C.要保持生态的和谐,人类在追求自由王国时其驯服自然的行动不能超过地球生态边界。D.人类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人类的精神潜能,很好地保护第一自然,也即天然自然。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以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为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为丞相三年,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无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座,子信代,坐西寸金失侯。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侯之谓耶?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史记卫绾列传》)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次迁为中郎将次:依次B.属教景曰属:通“嘱”,嘱咐C.常让他将让:责备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相:辅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文帝且崩时彼且奚适也B.及文帝崩,景帝立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C.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独不怜公子姊乎?D.久之,迁为御史大夫师道之不传也久也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有功,常让他将③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无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⑤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召请文帝左右近臣宴饮,卫绾借口生病推辞。B.景帝曾想赐予卫绾一把宝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从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品行端正。后因平叛有功得以提升,又因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来代替桃侯刘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从他开始做官直至官居丞相,始终没有提出过什么议论。D.武帝即位后,卫绾因在景帝卧病时滥杀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卫绾虽“讷于言”,却能“敏于行”。B.张调“教化”,卫绾为政虽不整肃却能成功,虽不苛严却能安定。C.说明为臣之道应“言必信,行必果”。D.启示后世人臣,为政应当从卫绾对“言”“行”的不同态度中吸取经验教训。第II卷(共105分)四、(15分)1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释译画线的句子(5分)郗超与谢玄不善,苻竖将问晋鼎,既已狼嗜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维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感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②1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1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4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2)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曹操《龟虽寿》)(3)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魏征《谏太宗十思书》)(4)等闲实得春风面,。(朱熹《春日》)(5)它山之石,(《诗经·小雅·鹤鸣》)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感动是一份养分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下,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深深地感动了我。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只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稳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处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储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的极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地不痛不痒中丢失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清波荡漾,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水面?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象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他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常常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感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者、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真挚、亲密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的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享不尽的吸吮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19.“常常有一些无法演说的感动”,作者为什么说“无法言说”?请从文中找了两点理由来。(1)(2)20.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之所以能让作者感动,其原因是什么?(1)从事物本身的角度看(2)从作者的角度看21.为什么说“感动”是做人的养分?试概括出五条理由来。(1)(2)(3)(4)(5)22.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这句话,既照应了文首的那句话,又引出了下文对“感动”产生的原因的探究。B.作者认为,人要被感动,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身边的美好事物全部移进自己的内心。C.第六自然段中的“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意思是为在对生活的麻木不仁中,将会失去对生活的思考能力。D.美好是事物“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于我”,意在说明钟情于美好事物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美好的事物。E.这篇散文叙议结合,作者的感情表达的自然、质朴;在揭示主旨的过程中,具有逐层深入的特点。六、(12分)23.依据下面一则新闻的内容,拟写两个7字句,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4分)本报讯我国政府已决定拨款6亿人民币,在今年三月为中国科学院聘请300名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说,每位受聘科学家将获得200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资助。他们将参加以中科院为主体的创新工程的课题研究。他介绍说,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新材料与制造、资源与环境、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和重大交叉科学等八大领域。此次招聘重点是年龄在30—40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海外专家学者,同时中科院也将引进一些国内的优秀人才。24.阅读下面的例句,根据提供的材料,依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长句。(4分)无论是六岁能文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还是七岁就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奥地利神童莫扎特,无论是十七岁就名噪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还是十八岁就统率东吴千军万马的帅才周瑜,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①法国的巴尔扎克付出了一生的辛劳才完成文学巨著《人间喜剧》②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地跋山涉水、遍尝百草,终于写出医学巨著《本草纲目》。③爱迪生不怕挫折,通过上千次艰苦的实验发明了灯泡。④徐霞客风餐露宿,矢志不渝,徒步旅行,笔耕不息,成为伟大的地理学家。25.下面是近三年一些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表中表现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请用简要文字表述。(4分)年度xxxx年xxxx年xxxx年平均比重26‰29‰32‰最低比重20‰20‰20‰最高比重41‰41‰42‰七、(6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户人家在搬家时发现杂物堆中有两只老鼠。大家齐声喊打,却又突然停了手——人们发现那两只老鼠有些异样:大敌当前,它们并没有的慌不择路的逃匿,而是从容镇定地交了交颈,然后,其中一只老鼠便轻轻咬住同伴的尾巴,它们竟象手拉手横穿马路的孩子那样,大摇大摆地进行“战略转移”……原来后面那只老鼠是一个瞎子。那只健全的老鼠不忍心丢下可怜的同伴,就把自己的尾巴送到同伴嘴里,引导他脱离险境。看着这悲壮的一幕,人们心软了,不约而同地让出一条道,目送这两只老鼠胜利逃走。这两只老鼠是什么关系呢?人们会有多种猜测。你是怎么猜测呢?请以“关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或材料中心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山西省实验中学xxxx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客观题答案(含一、二、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ACACCCDBCDADC四、(15分)16.(1)在这紧急之时朝廷议定派谢玄统兵北伐,人们当中对此很有不同看法。(2)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并敬重他不因个人爱憎埋没人才的品格。(5分)17.(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愉悦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伤之情(或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友人已逝的悼念之情等)(2)<咸阳值雨>中的“还是”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城南亡以别墅>中的“还是”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一一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两个“还是”由今及昔,由此及彼,由实及虚,通过活跃的联想构成了奇妙的关联)18.长使英雄泪满襟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必积其德义;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攻玉五、(18分)19.(4分)(1)感动作者的往往是一些极小的事物(2)感动具有不能提前准备,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归纳总结赏析的特点。20.(4分)(1)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持久地拥有令人感动的特质;(2)作者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21.(6分)(1)感动能净化人的灵魂;(2)能丰富人的内心;(3)能让人享有智慧和激情;(4)能让人保持良心与天性;(5)能使人保持做人的尊严。22.(4分)BC六、(12分,每上题4分)23.政府拨款6亿元,聘请海外科学家24.不论是付出了一生辛劳才写出文学巨著的《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还是几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遍尝百草终于写出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不论是不怕挫折、反复实验上千次才发明了灯泡的爱迪生,还是风餐露宿、矢志不渝、徒步旅行、笔耕不息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5.平均比重逐年递增,最低比重没有变化,最高比重基本稳定。现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七、作文(60分)

    以上《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