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以下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推荐的xxxx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xxxx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得分评卷人

本题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把所选答案序号填入下列答题栏对应的题号下面。

答题栏题号123456

选项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瓦砾(lè)愧怍(zuò)亵渎(dú)随声附和(hé)

B.伫立(zhù)拮据(jū)伧俗(cāng)强聒不舍(guō)

C.枯涸(hé)轩榭(xāun)恣睢(zì)吹毛求疵(cī)

D.嶙峋(xún)镂空(lòu)繁衍(yǎn)恃才放旷(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籍频临追溯险象跌生

B.归咎猝然绮丽惟妙惟肖

C.并蒂噩耗藩篱销声匿迹

D.抽噎滑稽栈桥孜孜不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黄山上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由衷赞叹。

C.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杰作。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几百年,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全班同学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免积重难返。

D.人的天性就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则犹如移栽修剪。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者浸在油中

②也得到热了

③将身子扑向灯光

④为着追求光和热

⑤不惜死在灯下

⑥在最后一瞬间它得到光

A.③④②⑥①⑤

B.④③⑤⑥②①

C.④③⑤①⑥②

D.③①⑤②⑥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勇敢正直并充满爱心的孩子。

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文学巨匠。他著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二、阅读(28分)

得分评卷人

(一)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完成7—10题(14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11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12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简要回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8.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请简要作答。(4分)

答:

9.填空:第12段,作者以“个人经验”作为论据,证明了

。(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10.在学习中,格物致知精神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简要回答。(4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完成11—14题(14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11.简要回答,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

12.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请阅读文段简要作答。(4分)

答:

1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何在?请任举一例简要回答。(4分)

答:

14.第③段加点的“凡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答:

三、作文(60分)

15.请以“生活使我懂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2)记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议论有理有据;不得抄袭。

(3)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级得分总分评卷人

基础等级

50分一等

50-45分二等

44-38分三等

37-25分四等

24-0分

发展等级

10分一等10—9分二等8—7分三等6—5分四等4-0分

错别字扣分(3分)、缺题目扣分(2分)错别字2个扣一分,最多扣3分

泸州市二〇一二年初中毕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答题栏题号123456

选项ABBDCD

二、阅读(28分)

(一)议论文阅读(14分)

7.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2分)

8.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想象力、有计划而不能袖手旁观。(共4分,一点2分)

9.事实(2分)证明了上文中提出“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的观点。(意思大致相同即可,2分)(共4分)

10.答案示例: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动手实验验证教材的某个知识点,比只看教材死记教科书要学得更深刻,记得更长久,且更具实践能力。(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2分;答案体现了“实验精神”的好处且合乎逻辑,2分)

(二)说明文阅读(14分)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或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2分,照抄原文给1分)

12.决定物候来的因素有维度、经度、高下和古今差异。(共4分,一点1分)

13.答案示例:作比较,说明物候南北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或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物候南北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又或:举例子:用具体的实力说明物候南北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共4分,任答一种即可。说明方法2分,阐述合理2分)

14.表示没有例外(2分)这样就准确地说明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2分)(4分,表达不强求一律。)

三、作文(60分)

15.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分一等

50-45分二等

44-38分三等

37-25分四等

24-0分

发展等级

10分一等10—9分二等8—7分三等6—5分四等4-0分

错别字扣分(3分)、缺题目扣分(2分)错别字2个扣一分,最多扣3分

中国学科吧(jsfw8.com)初三语文教案

以下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推荐的xxxx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xxxx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得分评卷人

本题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把所选答案序号填入下列答题栏对应的题号下面。

答题栏题号123456

选项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瓦砾(lè)愧怍(zuò)亵渎(dú)随声附和(hé)

B.伫立(zhù)拮据(jū)伧俗(cāng)强聒不舍(guō)

C.枯涸(hé)轩榭(xāun)恣睢(zì)吹毛求疵(cī)

D.嶙峋(xún)镂空(lòu)繁衍(yǎn)恃才放旷(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籍频临追溯险象跌生

B.归咎猝然绮丽惟妙惟肖

C.并蒂噩耗藩篱销声匿迹

D.抽噎滑稽栈桥孜孜不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黄山上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由衷赞叹。

C.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杰作。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几百年,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全班同学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免积重难返。

D.人的天性就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则犹如移栽修剪。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者浸在油中

②也得到热了

③将身子扑向灯光

④为着追求光和热

⑤不惜死在灯下

⑥在最后一瞬间它得到光

A.③④②⑥①⑤

B.④③⑤⑥②①

C.④③⑤①⑥②

D.③①⑤②⑥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勇敢正直并充满爱心的孩子。

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文学巨匠。他著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二、阅读(28分)

得分评卷人

(一)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完成7—10题(14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

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11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12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简要回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8.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请简要作答。(4分)

答:

9.填空:第12段,作者以“个人经验”作为论据,证明了

。(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10.在学习中,格物致知精神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简要回答。(4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完成11—14题(14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11.简要回答,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

12.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请阅读文段简要作答。(4分)

答:

1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何在?请任举一例简要回答。(4分)

答:

14.第③段加点的“凡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答:

三、作文(60分)

15.请以“生活使我懂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2)记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议论有理有据;不得抄袭。

(3)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级得分总分评卷人

基础等级

50分一等

50-45分二等

44-38分三等

37-25分四等

24-0分

发展等级

10分一等10—9分二等8—7分三等6—5分四等4-0分

错别字扣分(3分)、缺题目扣分(2分)错别字2个扣一分,最多扣3分

泸州市二〇一二年初中毕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答题栏题号123456

选项ABBDCD

二、阅读(28分)

(一)议论文阅读(14分)

7.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2分)

8.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想象力、有计划而不能袖手旁观。(共4分,一点2分)

9.事实(2分)证明了上文中提出“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的观点。(意思大致相同即可,2分)(共4分)

10.答案示例: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动手实验验证教材的某个知识点,比只看教材死记教科书要学得更深刻,记得更长久,且更具实践能力。(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2分;答案体现了“实验精神”的好处且合乎逻辑,2分)

(二)说明文阅读(14分)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或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2分,照抄原文给1分)

12.决定物候来的因素有维度、经度、高下和古今差异。(共4分,一点1分)

13.答案示例:作比较,说明物候南北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或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物候南北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又或:举例子:用具体的实力说明物候南北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共4分,任答一种即可。说明方法2分,阐述合理2分)

14.表示没有例外(2分)这样就准确地说明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2分)(4分,表达不强求一律。)

三、作文(60分)

15.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分一等

50-45分二等

44-38分三等

37-25分四等

24-0分

发展等级

10分一等10—9分二等8—7分三等6—5分四等4-0分

别字扣分(3分)、缺题目扣分(2分)错别字2个扣一分,最多扣3分

中国学科吧(jsfw8.com)初三语文教案

    以上《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