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二语文试题北大附中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北大附中02-0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第Ⅰ卷基础知识(44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选择答案,在括号内写出它的字母,然后再将答案填入表内。(共32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挑衅(xìn)嶙峋(xún)虔诚(qián)计较(jiǎo)

B.寒噤(jìn)裨益(pǐ)竣工(jǜn)惘然(wǎng)

C.上溯(sǜ)瑰丽(guī)瞥见(pēi)颁发(bān)

D.拮据(jié)栈桥(zhàn)褴褛(lǚ)镶嵌(qiàn)

2.按所给多音字的读音组词有误的是()

A.称(chèn)称心据(jū)拮据B.煞(shà)煞白难(nàn)劫难

C.曲(qǔ)曲折间(jiàn)间隔D冠(guān)衣冠挑(tiǎo)挑拨

3.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临事而迷辛苦恣睢永往直前B.毫无疑义错综复杂巧妙绝伦

C.从容自如迟疑不绝因地制宜D.错落有致与日俱增雍荣典雅

4.句中没有反义词的是()

A.我与他,分明是素不相识,却怎么如同面对一个历经劫难、久别重逢的友人?——生疏而又熟稔,凄切而又温存……

B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

C.大厅内部的高度只有15米多,由于运用了方井高、四周低的手法,形成不同层次的对比,就显得明朗宽敞。

D.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5.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感情色彩与其它不同的是()

A.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B.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在劳动的过程里,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斤斤计较。

D.徐悲鸿先生在画室里挂了一幅自书的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以表示他对xxx统治的坚决反对。

6.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A.丘壑(坑谷、深沟)千头万绪(情绪)B.天壤之别(地)永垂不朽(腐朽)

C.环拱(围绕)瞻仰(抬头看)C.天堑(壕沟)入都要道(重要的)

7.句中加点字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8.结合句意解释加点的词语有误的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B.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莫名其妙: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C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D.(于勒叔叔的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福音书:这里指好消息,幸福的消息。

9.根据句意,用“||”划开主、谓语不正确的是()

A.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

B.最重要的||是你不要丧失信心。

C.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D.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10.对句中划线部分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谓语)

B.三十年以来,在人们解放战争和人们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状语)

C.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宾语)

D.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状况)

11.句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顺序是()

初二(1)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班级

①唯一②我们学校③荣获文明集体称号④连续三年

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12.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家用净水器的迅速普及正说明了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

B.进行技术革新以后,这个厂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C.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3.古诗文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诎(qū)右臂支船舟尾横卧一楫(jì)

B.持就火炀(yáng)之以松脂、腊和(huó)纸灰之类冒之

C.浑(hún)欲不胜簪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D.鸢(yuān)飞戾天者中峨冠而多髯(rǎn)者

14.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15.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维盖。

B.猿则百叫无绝,蝉则千转不穷。

C.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D.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16.组句成段,最恰当的顺序是()

①全浮式气垫船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水陆两栖性能。

②根据保持气垫的方式不同,气垫船有全浮式和侧壁式两种。

③这种船舶的船底与水面有一层高压空气的垫子,船就坐在这个垫子上运行。

④侧壁式气垫船的密闭性能比较好,如果要保持同样的气垫高度,它只要全浮式气垫船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功率就够了。

⑤气垫船是一种离开水面,腾空飞行的高速船舶。

⑥我国制成的“金沙江”号气垫船就属于侧壁式的。

A.⑤②④①⑥③B.②①③④⑥⑤C.⑤③②①④⑥D.②⑤③①⑥④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

17.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

A.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C.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

D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18.揣摩例句,用上加点的词仿写一组排比句。(2分)

例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运

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对“时间”进行生动或富有哲理的表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填空(2分)

①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_______或阐释_______为主要内容。

②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③《我的叔叔于勒》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的一篇短篇小说。“于勒”是文中的_________人物。

④《活板》一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卷阅读(46分)

三、阅读文言文(8分)

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②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③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④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分)

A.人则以纸帖之()B.每韵为一帖()

2.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含义。(2分)

3.文中第①句用了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2分)

4.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第④句的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回答“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的原因是________(1分)

6.对“未为简易”正确的理解应是()(1分)

A.不是很简单的B.不能算是简便的

C.没有成为简便的D.还赶不上简便的

四、阅读记叙文

(一)①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②小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逢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③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④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的心情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影像________心绪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在小说中属于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2分)

3.文中第③段中的两句是_______句。(A.反问B.设问C.一般疑问)(1分)

4.文中第④段中用了3个“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②段中加“方框”的词语“横着”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段文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德育考试

①学校德育处接到区教委一份通知:

通知

区属各学校:

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加德育考试竞赛。不准带任何考试用品。

区教委

×年×月×日

②太突然!

③三日—太短!

④各校立即绷紧神经,筛而又筛,挑而又挑,选出拔尖而又拔尖的三好学生,并配备优秀教师,三日72小时,马不停蹄,人不歇鞍地辅导。

⑤幸亏学生天赋极佳,一本《青少年道德修养》早背得滚瓜烂熟,不漏标点。

⑥各路考生奔赴考场,兴许刚刚清扫罢考场,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几把笤帚。考生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啪”作响,有两个调皮鬼一脚将笤帚踢上天。

⑦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铅笔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的废纸。

⑧各就各位,拧开墨水瓶,汲饱墨水。“刷刷刷”削好铅笔。考题发下,考生目瞪

口呆—题太简单:

l+1=?

⑨考生欣喜若狂。“沙沙沙”奋笔疾书,三下五除二,便丢下试卷,飘然出门了。

⑩第二天,成绩公布出来:

百分之六十考生,零分。

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

百分之五,优良。

(11)师生愕然,急索答案。如下:

试卷:零分。

拾起门口笤帚:40分

铅笔屑盛在盒里,不乱扔废纸;30分

离考场,墨水瓶盖拧紧,笔帽套上:30分。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现学校重视、学生优秀、教师尽力的短语。(2分)

2.文中用了“刷刷刷”和“沙沙沙”二个词,表现了参加考试的学生_______(2分)

3.文中开头一则通知中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2分)

4.文中第⑥段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最准确的是()(1分)

A.突出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B.表现中学生劳动服务意识的薄弱。

C.说明中学生对这道“考题”答的不好。

D.表明中学生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

5.文中第(11)段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愕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2分)

五、阅读说明文。(共15分)

(一)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xxx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中“永定河上”四个字主要说明了卢沟桥的_________。从这段文字看,卢沟桥具有____________,设计精巧,__________,造型优美四方面的特征。作者之所以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______________石桥。(2分)

2.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2分)

第②句第⑥句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1分)()

A.从现象到本质B.从原因到结果C.从概括到具体D.从整体到局部

4.文中加点的“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的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里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养,也未能使其发芽。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年,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树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树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正好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年,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试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臼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试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1.文中有两个(两个字的)词语合在一起能准确概括第①段中画线句的含义,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1分)

2.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作答。(1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2分)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吸收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极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磨薄促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第Ⅲ卷写作

六、作文(60分)

提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学校和家庭的一员,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革,每天在你的身边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故事。请你写一篇叙事的记叙文,把它们记录下来。

题目: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

2.中心明确。

3.600—900字。

初中语文期未测试参考答案(北大附中)

二、(共12分)

17.A.江入大荒流B.随风潜入夜C.家书抵万金D.昔人已乘黄鹤去(4分)

18.略(2分)

19.略(2分)

20.①事物事理②刻画人物形象③法莫泊桑线索④《梦溪笔淡》宋沈括(2分,错一处0.5分)

21.雕板印的书籍,在唐朝时也还未广泛使用。(字迹笔画)细得像蚊子脚—样,但一笔一划非常清楚。

三、(共8分)

1.A.tiēB.tiè

2.A.(代)字B.另外,自己(2分)

(代)原因自动

3.作比较突山活字板印刷的神速。

4.补充说明不用“木”的原因,使说明更全面,更突出活字印刷的优越性(1分)

5.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1分)

6.B

四、(一)(共11分)

1.这里是印象的意思。心情(2分)

2.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悲凉、萧索的气氛,为故事发展作铺垫。(1分)

3.A

4.是指“渐近故乡时”所见到的悲凉、萧索、没有—些活气的景象。(1分)

5.“横着”在这里是动词,表现了那几个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状态,比较贴切。(2分)

6.作者描绘了一幅萧条、衰败的农村悲惨的景象和“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2分)

(二)(共12分)

1.绷紧神经筛而又筛挑而又挑尖而又尖马不停蹄人不歇鞍(2分)

2.拟声词胸有成竹,有备而来(2分)

3.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2分)

4.D

5.愕然:惊讶,不可理解,表现了师生们对这次考试的不理解。

.急索:赶紧讨要表现师生们急于知道答案的状态。(2分)

6.10段(1分)

7.通过—次别开生面的德育考试,提出了一个教育的重要课题: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劳动意识并且能够为社会为自己服务的人。(2分)

五、(共15分)

(—)

(7分)

1.(地理)位置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联拱((2分,每空1分)

2.列数字作比较(2分)

3.D(1分)

4.不能去掉。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在这里不仅强调了桥上路面平坦的程度,而且指出路面与河面并不完全平行的特点。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事实不符,说明语言就不准确了。(2分)

(二)(8分)

1.特有稀有(1分)

2.①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大颅榄树龄相同。②渡渡鸟的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2分)

3.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1分)

4.作比较强调说明了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不易破裂的特点。(2分)

5.C(2分)

六、(略)依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以上《初二语文试题北大附中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二语文试题北大附中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二语文试题北大附中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