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是广告设计的谐音仿词,请改正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4分)

(1)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

(2)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

(3)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

(4)万事具备(某房地产广告)(  )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3.古诗文默写。(8分)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_______________。(《童趣》)

(3)《论语十则》中写曾子每天从以下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古诗词中你喜欢的连续两句描述优美景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二、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此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用“/”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5.这则故事表明子罕是怎样的人?(5分)

(乙)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7分)

终身食鱼

汉刘向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郑相:郑国的宰相。

6.解释加粗的字。(3分)

(1)馈:________(2)嗜:________(3)故:________

7.郑国的宰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点一盏灯

刘墉

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因为实在太晚了!

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告诉你在家中有着许多悬念的心。

是的!那是许多悬念的心,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电视、聊天,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情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直到你的脚步声,在前门石阶上出现,那许多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所以没再拨;练完则急着赶车,心想不久就能到家,便也省了。

这番话听来似乎有道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到亲人悬念,可不是只悬念一下,就不再悬念了?那是一直地念,且愈念愈焦,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

其实我不应该苛责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他们只顾自己玩,很少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父母,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痛苦施之于父母了。

记得我在你的年岁,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心想孔子说得有点过分,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大家是独立的个体,也当然有自主权。

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两句话,感觉就不同,我坚信:当孔子说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只有自己经历到看见子女受伤的痛苦,以及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子女爱父母,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母所给予的。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

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理睬的主妇,偶然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大的火势突然扩大了,使她几乎陷身火窟,从此,她居然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而当人问她原因时,她说:“因为我差点为这孩子送了命!”

说实在的,如果她事先知道火势会突然变大,恐怕不敢进去救孩子。但是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也就会增加对那孩子的爱。

同样的道理,哪个父母不是对子女做了万般的牺牲与奉献?而子女有几个在青少年时,就大大地回馈父母?当然,那奉献愈多的人,愈会付出爱!

所以,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直到有一天:

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

所以,今夜我点亮了门灯。希望当你在漆黑的夜色和寒冷的北风中归来时,能远远看见家门前一盏灯。你敢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没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吗?

我相信,当有一天你独自生活,踏过今夜这样的路,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

而后你结婚,寒夜归来,看见门灯正亮,便在心里高兴地说:看!我的妻子为我点了灯,她在等我呢!

而后,你有了孩子,大到可以深夜未归,你更会为他点上门前的灯!

于是,你终于深深地体验到:

每盏门灯后,都有一颗,甚至许多颗悬念的心!

8.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

苛责(    )火窟(  )回馈(  )温馨(  )

9.既然“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为什么还要“不由的将它点亮”呢?(4分)

10.“许多悬念的心”在悬念什么?哪一句话最能表现“许多颗悬念的心”?(4分)

11.作者在本文中讲述《点一盏心灯》里的故事是要说明什么道理?(4分)

12.文中哪段话道出了父母爱子女多,子女爱父母少的现状?(4分)

13.怎样理解“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5分)

14.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谈一谈读完本文的感受。(5分)

三、作文(40分)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

(1)我最想做的

(2)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依 贤 机 俱 2.A

3.

(1)勿施于人 (2)明察秋毫 (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4)提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

二、(一)(甲)4.宝/宝/我/也 5.是作风廉洁,不贪取财物的人。

(乙)6.(1)赠送 (2)爱好 (3)所以

7.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二)8.kē kū kuì xīn

9.它能体现着家的温暖,告诉你在家中有许多颗悬念的心,亲人的热切地盼望你平安归来。

10.怕你出事,惦念你是否平安。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11.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如父母所给予的。

12.哪个父母不是对子女做了万般的牺牲与奉献?而子女有几个人在青少年时,就大大地回馈父母?

13.漆黑与微弱的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对父母的爱,家的温馨就会感到异常的珍贵。

1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略)

    以上《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