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自然教案第一册 5、5地球的运动(2课时)

日期:2017-06-28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1)地轴:地球自转的轴,叫地轴。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光热比热带少3.五带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比寒带多。

北寒带:北极圈以北获得太阳光热最少

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出现。

4.我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一小部分领土在热带。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A)太阳东升西落(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D)地貌变化

(2)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D)南温带

(3)南极考察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我国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昼长夜短(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D)黑龙江北部有极夜现象

(5)寒带之所以寒冷,主要原因是由于()

(A)阳光不易到(B)一天中阳光照射时间最短

(C)到处是冰雪(D)阳光倾斜的角度大。

2.课后作业

(6)读南半球热量带示意图回答。

1)图中(a)、(b)两条线

地理名称:

(a),

(b)。

2)填出(A)、(B)、(C)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三个热量带的名称

(A),

(B),

(C)。图5-10南半球热量带示意图

3)在(A)带太阳光线有现象,在(C)带则有

现象。

(7)南纬66.50以南的地区属于的热量带是()

(A)北温带(B)南温带(C)北寒带(D)南寒带

(8)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地区叫,位于;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的地区叫,位于。

(9)填出图5-1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所代表的节气和时间。

图5-11地球公转示意图

1)(A)点为节气,大约在月日前后;

2)(B)点为节气,大约在月日前后;

3)(C)点为节气,大约在月日前后;

4)(D)点为节气,大约在月日前后;

(10)实地观察记录当地阳光下物影长度的变化。

3.参考答案:

(1)(C)(2)(B)(3)(D)(4)(C)(5)(D)

(6)1)南回归线南极圈2)热带南温带南寒带3)直射极昼极夜(7)(D)(8)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9)1)冬至12232)春分3213)夏至6224)秋分923(10)略

4.简要分析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阳光的直射点会南北来回移动,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我国地处北半球当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

(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形成季节也相反,北半球以一月为冬季、七月为夏季,南半球以七月为冬季、一月为夏季。所以南极考察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5)纬度越高,阳光的倾斜的角度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能量越少,气温很低。

(6)这是一道综合练习题,以南半球为例,要掌握南回归线与南极圈是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的分界线,在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在南极地区则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

(8)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在南极圈以南,获得太阳光热最少,有极昼极夜出现。

(9)自一年中的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有阳光照射,称为极昼。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那时,北半球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10)组织学生在同一天或同一周时间内的上午、中午和下午,观察记录同一地方同一物体(可选择学校的升旗杆或建筑物)在阳光照射下的影长。具体化方法:可在早上、中午和下午在物体的影子下做好记号,再测量影子点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并进行相互的比较,从中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对地面得到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在实地观察中可以得出,正午是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中午物体影子短,太阳高度角大,倾斜角度小,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比较多,气温相对比早上、下午要高。早上、下午物体影子长,太阳高度角较小,倾斜角度较大,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比较少,气温比较低。

参考资料

回归年又称季节年,即春夏秋冬递变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走完轨道全程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为365.2422平太阳日(365日5时48分46秒).在一回归年期间,恰好太阳两次直射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故取名回归年.回归年又叫太阳年。全球各地昼夜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都是以回归年为周期,阳历和阴阳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也是以回归年为依据。

恒星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地心从天空中的某一位置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又回到原来出发的同一位置所需时间间隔,叫恒星年。其长度是365.25636平太阳日(365日6时9分9.5秒)。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年只有在天文学上使用。

—摘自《地理学词典》

自然教案-第一册5、5地球的运动(2课时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自然教案第一册 5、5地球的运动(2课时)》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自然教案第一册 5、5地球的运动(2课时)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自然教案第一册 5、5地球的运动(2课时)》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