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获奖教案《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与思考

日期:2019-04-16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培养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推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经验唤醒
1.用简便方法计算。
36+(51+64)362+504
(1)独立练习,将简便的主要步骤写出来。
(2)思考:在计算过程中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回顾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列式、举例、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乘法运算律的编排与加法运算律的编排类似,通过回顾加法运算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以及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沟通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程的记忆,为今天学习乘法运算律在方法迁移上提供可能。】
3.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
二、探索规律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第一个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3×5。
再问:从这两道算式入手,联系加法的运算律,你准备怎样探索乘法算式中的规律?
小组交流,确定探索的步骤。
结合讨论,归纳探索的主要步骤:
①根据上面的例子猜想,乘法中可能存在怎样的规律?
②再举一些例子,看其他的乘法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
③用字母等符号表示出算式存在的规律。
小组合作,探索乘法交换律,教师巡视。
(2)组织反馈。
教师及时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收集起来:
①不计算,直接写出等式的。
②所举的例子比较单一,如只有一位数乘一位数的。
③所举例子中涉及到特殊的算式的,如:0×0;1乘几等。
④所举的例子涉及的面广、利于研究的。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叙说探索的过程和组内探索的结论。)
(2)组织谈论:
①观察每组列举的例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②对于不同组最后呈现规律的表达方式你是什么意见?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阐明自己的观点,更要学会关注他人的观点。对于不同的意见或不一样的表述要能客观公正地分析、判断,不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不同,而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意识,努力找出它们内在的本质的特征。】
(3)揭示乘法交换律。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4)提升认识。
①结合刚才的探索过程,谈谈你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②此时,你有什么新的猜测?
学生可能想到:多个数相乘,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三个数相乘,先将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乘和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乘的结果相同……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加法运算律的学习经验,作由此及彼的联想。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为下面进一步学习提供向导。这里,也进一步体现了课始复习铺垫的价值。】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出示第二个例题。
独立读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23×5×6、5×6×23、23×(5×6)等。
(2)结合题意、理解算式。
提问: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是先算的是什么?
(3)同桌两人合作:从以上一些算式中,根据你研究的需要,选择两道算式,按照我们前面探索的方法进行研究。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收集的信息,先请选择23×5×6和5×6×23两道算式研究的小组进行汇报。
可能会得到以下的结论:
①几个数相乘,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乘得的结果不变。
②三个数相乘,先将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乘和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乘的结果相同。
再请选择23×5×6和23×(5×6)算式的研究小组进行汇报。
交流的内容包括:选择这两道算式的理由或者说为什么想到要选择这两道算式;研究的过程和探索的结论。
举更多实例验证,揭示乘法结合律。
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从众多的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能力。采用小组学习、汇报交流,丰实了教材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交流过程中,明晰研究的方法,产生对其他规律后续研究的需要。】
3.教学“试一试”。
(1)学生先独立完成,并思考各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汇报交流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先算这两个数,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明确:仅仅应用乘法结合律,还不能使计算简便,还得先应用乘法交换律交换乘数5与37(或37与2)的位置,再应用乘法结合律,才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理解
1.练习“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
(1)出示后,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指名口答,核对答案。
2.练习“想想做做”中的第2题。
先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交流各自的体会
3.练习“想想做做”中的第3题。
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快速地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汇报交流:请速度快的介绍自己的经验。
4.练习“想想做做”中的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算法一:47×2×5算法二:47×2×5
=2×5×47=47×(2×5)
=10×47=47×10
=470=470
思考:不同的算法,第一步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对于这两种写法,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涵,体会不同的算法所应用的运算律也有所不同。初步学会理性分析,在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哪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
四、课堂总结
1.引导思考:今天探索乘法运算律和前面探索加法运算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猜想、举例验证的方法还可以去研究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探索运算律的一般方法,领悟其内在结构关系,增强研究意识。鼓励学生运用研究方法进行拓展性研究。】
    以上《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获奖教案《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与思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获奖教案《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与思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获奖教案《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与思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