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全部教学反思

日期:2019-04-16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2019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东街小学数学组
为了推进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县继续开展了深度解读教材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和我校实际安排了各级名师、教学骨干和熟悉北师大版1-12册数学教材的教师共同研究,科学运用教材,分享解读教材过程中彼此的困惑与经验,并按时上交了各项资料。具体分为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组长张伶俐第二小组组长付艳第三小组组长杨红霞第四小组组长且敏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内容目标为依据来编写,体现了新世纪《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编写的知识思想。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下面我就针对各单元的具体内容谈一些我们的教学建议: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
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第三单元“乘法”。学生将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认识加法、乘法运算律。
3.第五单元“除法”。学生将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
正确的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的应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负数”。学生将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线与角”。学生将能识别线段、射线和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过程。
3.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综合运用
“走进大自然”和“数据告诉我”这两个综合运用活动,鼓励学生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激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各单元的重难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一)单元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提供素材,让学生经历直观、生动形象的“数一数”活动,体会大数的意义。
举例:数到进位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要进位,再让学生连起来数一数。如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直观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另外,还要多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数一数,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
建议二: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
(1)P6大数的读写,要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进行,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大数的读和写,而不是死记硬背几条“读法”和“写法”。在学生充分体会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2)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相对难一些,应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读数写数实践中体会方法,同时安排一些有对比性的针对练习。
建议三: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
举例一:P9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先让学生复习旧知,如比较:45000,8000,45600,这三个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回顾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而让学生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举例二:数据改写时要让学生明白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要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如9600000等于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而等号右边的是以“万”为单位,如果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一”为单位,两者相差太大。
建议四:结合情境,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1)这部分内容的两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接着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2)教学时,要把近似数和数的改写区别开来,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补充一些与求近似数意思一样的词语:精确到…保留到…..等。
第二单元线与角
(一)单元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份,射线又是直线的一部份,但只有线段与线段才能比较长短,由于射线和直线无法度量,线段与射线、直线不能比较长短。
建议二:关于读、画角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
(1)使用三角板画特殊角时,导致角不尖的小问题,注意方法指导。利用三角板拼角时,应留下画角的痕迹。
(2)学生读角度数时内外圈不分,将度数读成补角度数。可结合所读之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确定。
建议三:通过具体感知,拓展知识。
(1)两点间的无数连线中线段最短。
(2)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走进大自然》教学建议:
综合实践,尤其是《走进大自然》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最能体现教学大纲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因此,在教学此节内容时,教师要懂得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描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展示自己的见解。有条件应该尽可能地带孩子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条件不成熟的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创设相应的情景(可以是谈话式,可以是挂图式,也可以是幻灯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生活对于数学的重要意义。
对于每个小节的知识在复习后应归纳出知识点,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1.大数的读写知识
2.平行线、垂直线的定义、画法及生活中的应用,应展示学生找出的
生活中的相关线。
3.角的度量与画法
第三单元乘法
(一)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归纳一些结算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探索、发现乘法、加法运算律。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情境活动中,通过算法多样化掌握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P23“卫星运行时间”出示情境后,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学生估一
估,再计算,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
(2)在“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时,应注意末尾有0的竖式的特殊
写法和中间有0的竖式计算的强化训练。
(3)应用题的处理要结合乘法意义进行。强化数量关系:每份数×份数=
总数
建议二: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时可利用乘法
意义引导学生以部分估整体,由小见大,由少见多。
P36第2题的数据基本都在200附近,以200为标准,就能知道10天的
营业额。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进行估计?”“根据是什么?”
P38第3题是对估计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估计方法进行判断。
P38第4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教会学生用竖式计算时间的方法。
P37本题是一个综合练习,包含了多个数学模型如:路程、速度、时间,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估算方法,教学中可以逐步出现问题以减轻估计的难度。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建议三: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1)探索与发现(一)要求学生会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发现和表述规律,培养学生静心观察,善于比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于运算定律的教学要结合简算意识的培养进行,教学前学生应对25
×2,25×4,25×8,125×8等熟记于心。其次,运算定律的教学要从乘法意义着手,强化字母模型记忆,并用模型解决问题。
注意: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建议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
    以上《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全部教学反思》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全部教学反思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全部教学反思》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