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 刘 薇
  执教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内容见附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