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公开课教案

《练习1》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宇,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他人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像(向)已(以)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誊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执法()山()()在后()()在前
一()不()扶()济()排()解()见()勇()
()义()言唯()是()()人()贤()()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学会请教他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他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和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考虑:在这几种场所怎么向他人请教?
三、练习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扮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他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谓要符合他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五、教学第七题:学写毛笔字(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