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公开课说课稿

说教材:
《蚂蚁和蝈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3个生字。(由冬汗)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3、练习表演故事,深化理解,积累语言,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2、指导学生学写3个生字。
3、懂得课文寓意,并能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趋向。
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且富有情趣,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说学法:边读边想象,进行各种角色体验,感悟任务特点,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领会故事寓意,深化理解文本。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通过检查学生12个词语的掌握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熟读课文的情况。
2、借助文本和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通过朗读、表演、说话等多种方式与文中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蝈蝈的懒惰。
(1)具体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注意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如“背”,“拉”,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并引导他们进行角色体验。在结合插图,从蚂蚁头上的汗,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满头大汗”。
让学生通过“演、读、想”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辛苦。同时针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能有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受与体会,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教学第二段时,对比着蚂蚁的勤劳,蝈蝈又在干什么呢?自然引出本段第2句话,在解读本段第1句话的时候,让学生想象:蝈蝈会笑蚂蚁什么?那小朋友是不是和蝈蝈一样,觉得蚂蚁很傻呢?把你的想法说给蝈蝈听?用小朋友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想,自然地引出所揭示的寓意,再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三段时,蚂蚁和蝈蝈又过得怎样呢?还是结合插图和一些句式训练,让学生在边读、边看、边想的过程中体会蚂蚁此时的幸福与快乐,蝈蝈部分的学习也是图画与句式的结合,再让学生想象体验:“蝈蝈啊,现在的你们,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有什么话想对蚂蚁说吗?”指导朗读体会此时蝈蝈的无奈与后悔。
3、回读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课文
4、写字指导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把学生带进写字的氛围中,再通过议议,想想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在引导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