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教学计划 内容页

廉政文化进校园教学设计:清廉正直、铁面无私的包拯

  廉政文化进校园教学设计:清廉正直、铁面无私的包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法制观。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好孩子,为他们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

  教学重点:敬廉崇洁知识教育。

  教学难点:如何将廉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

  1、师生利用书籍、现代多媒体等,课前搜集关于包拯的故事事迹

  2、搜集关于包拯的名言。

  3、排练“包黑子”断案学生小品。

  4、贪污腐败案例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话说廉洁

  导入语: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的民族。廉洁自律,立身之本。反腐倡廉,众志成城。近千年来,在历代人民心目中,一直有着一位正义之神,一位廉洁自律、大公无私的“清官”,他就是,敢为民请命的包拯,人们也叫他“包青天”。今天,他的形象仍然活跃于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里,就在此刻,这位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包青天”跨越历史的时空,来到了我们班,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是如何英明果断的断案的。

  二、回顾历史,感受廉洁

  (一)学生小品表演:《包公巧断牛舌案》

  (用黑色卡纸做好包公面具,面具额头上有一弯月)

  小品剧本:早在天长县时,包拯就处理过一件偷牛案、有一个无赖,将农家的牛舌割掉了、农民告到官府,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宰杀吃了。那农民真的回家把牛杀了。宋代法律规定,擅杀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个无赖到县里,控告那农民杀牛。包拯大怒,立即审问那无赖,你为什么把人家的牛舌割了。无赖只得招供,并且暗自吃惊:你包拯怎么会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实,包拯是依推理法做出的判断:既然有人要害别人,那么别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机告状,所以包拯叫农人干脆把牛杀了,以引诱割牛舌者来告状。

  师提出问题:根据小品,你们讨论包拯断案有哪些特点?

  生答:略

  师小结:这个小品反映出了包拯断案时明察秋毫,英明果断,敢为老百姓伸冤的特点,所以老百姓叫他“包青天”,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包拯清廉正直的故事?

  (二)学生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包拯廉洁正直的故事

  1、不持一砚归(清正廉洁,大公无私)

  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2、律己戒子(克己奉公,刚正不阿)

  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经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家训的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就是说,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不好,不要欺负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

  3、坐镇开封府(不畏权贵,铁面无私)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师小结:大家知道这么多关于包拯廉洁自律,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的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他所说的话来品评他清廉正直,铁面无私的高尚人格。请看大屏幕。

  (三)(屏显)关于包拯的几则名言,师简单予以解说。

  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2、“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3、“秀才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宋]包拯

  师小结:千百年来,包公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正义之神的化身,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人们给予他又有什么样的称呼和评价呢?

  (四)(屏显)关于包拯的称呼和评价,师简单予以解说。

  1、包青天

  2、包待制

  3、包龙图

  4、“阎王爷”

  5、包公祠有一副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6、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7、时称“包拯笑比黄河清”

  8、“包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师小结:包拯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清官” 他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一个人的功过历史,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一旦自己的行为被实践证明对社会、对人民有功有利,那么,人民终究会给他以恰当的评价。名垂青史的包拯为人民所歌颂与怀念,正是由于包拯一生的实践,有利于社会与人民。这实践,不仅是由于他为当时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确实有不少同时代人,甚至我们现代人都难以企及。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发人生省的录象,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课件:公安局长爸爸,知法犯法视频全过程)

  三、透视现实,正视廉洁

  师: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答:略

  师小结:贪污腐败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同时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痛苦。贪污腐败害人害己。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爸爸,你会怎么做呢?

  生答:略

  师:从你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廉洁自律与我们每个少年儿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时刻给爸爸妈妈提个醒,让爸爸妈妈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让自己的家庭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幸福。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与廉洁自律不和谐的音符?请大家完成下面这份问卷。

TAG标签: 廉政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