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写给战争中的孩子的一封信

篇一:给战争中的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战争中的小朋友的一封信

正在遭受战争痛苦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小朋友,今年十岁,在保二小学四年七班上学。中国是一个长年没有战争的国家。这里是富裕、美丽又生机勃勃的地方。这里到处都飞着和平鸽,到处都开着和平花。这里的小朋友不用害怕战争的硝烟飞到这里。而你们却要时刻提防着敌人的炮弹飞到你们身边。在你们那儿,每天都有无辜的人被残忍的杀害,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自己还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其他的人。你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强,让自己变的更强大,要不然就会被战争的硝烟吞噬掉。可是战争不是无休止的,总有一天会结束,是早是晚,这就要看大家的了。如果你们想要早一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你们就要坚持斗争,就算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家园。

每当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们。如果没有战争,你们就会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讲,那感觉会是多么幸福啊!而我们现在却不喜欢学习,不喜欢那种枯燥无味的感觉。现在想一想,和你们相比,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本领,为了让以后的世界充满和平,能让世界上的小朋友不再饱受战争的折磨。

如果你们有机会能来到中国的话,我会邀请你们去参观一下辽沈战役纪念馆。那些烈士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园牺牲的。如果没有战争,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牺牲。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懂那些挑

起战争的大人们,他们难道不知道战争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会破坏很多温馨的家庭吗?谁也不想人类最后在地球上灭亡。

如果你们有机会来中国的话,我要带你们去参观西湖美景,还要带你们去参观苏州园林。让我们每个人都放飞一只和平鸽,种下一朵和平花吧。

祝愿世界充满和平。

一个来自中国的十岁小女孩 周文锦

2012-12-14

篇二:给战争中孩子的一封信

给战争中孩子的一封信

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们:

你们好!

电视上,几乎每天都会播出你们那无奈的神情。啊,我看见了,你们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你们那双无神、恐惧的眼神,更是令我心寒。你们在亲人遗体前那凄惨的痛哭声,我听见了;你们心中的向往,对于和平那强烈的向往,我更听见了!

炮火摧残了你们的家园,当我得知你们还处在战争的硝烟中时,我就为你们感到伤心与难受。你们的家园毁了,失去了心爱的校园,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也许还失去了其他亲人。当我们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时,你们却过早地尝到了痛苦与折磨;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时,你们却失去了心爱的老师、同学??一切的一切,都是万恶的战争!

你们的生活本该是平静而又幸福的。罪恶的侵略者,让无情的子弹来摧残你们的家园,让你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你们的家园呢?老师呢?同学呢?亲人呢?书包呢?你们的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从此,你们的童年将会有一段不可磨灭的黑色的记忆!

我知道,你们恨战争,发自内心地恨战争,恨它毁了你们的一切。可我也知道,你们面对现实,是无奈的。和平,对你们来说一是一个遥远的字眼儿。平日里,你们饱经患难,吃不饱,穿不暖,巨大的悲痛又笼罩着你们的心灵,一想到这,我的心就像被揪着一样的疼。

尽管黑暗笼罩着你们的心灵,不过,只要我们携起手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我相信,一切就一定会好起来的,你们一定会重返校园,重建起你们美丽的家园!

此致

敬礼

时刻关心你们的好朋友:杨菁

2008年1月21日

篇三:《给战争中孩子的一封信》

给战争中孩子的一封信

四(6)班张文岚

战争中的孩子们:

你们好!

你们现在过得好吗?那里是不是还是硝烟滚滚呀?我从电视上看见你们身处战火中,看见你们那泪如雨下的镜头,我觉得自己也在那战火中哭泣!

和你们相比,我是幸运的,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环境中,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我每天无忧无虑,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玩着有趣的游戏,伴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声??我知道,这样的生活是你们的渴望,你们渴望和平,渴望春天,渴望能像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战争是无情的,它让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从世界上消失,多少儿童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多少家庭因为战争而被拆散;战争也是冷漠的,它让本应该在安安静静、洁白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你们无依无靠,艰难地活着;战争更是残酷的,它把你们压在废墟下,透不过气来,曾经充满阳光的眼神也变得茫然??

战争中的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正忍着寒冷与饥饿,正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甚至还是承受失去生命的威胁。但是,你们一定要坚强起来,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相信你们一定能走出战争的苦难的!

就让我们共同祈盼,共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我相信,只要你们对生活还有希望,就一定会决处逢生的!

祝你们早日走出战争的阴影。

一个热爱和平的孩子张文岚

2016年4月11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