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评审,中级职称
中级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本人于2004年参加工作,2005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学建筑工程专业学习,并于2008年1月顺利毕业,2009年取得二级建造师(建筑)执业资格证书,2010年取得温州市住建局颁发助理工程师职称,2013年取得一级建造师(建筑)注册资格证书,2014年取得一级建造师(市政)增
中级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于2004年参加工作,2005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学建筑工程专业学习,并于2008年1月顺利毕业,2009年取得二级建造师(建筑)执业资格证书,2010年取得温州市住建局颁发助理工程师职称,2013年取得一级建造师(建筑)注册资格证书,2014年取得一级建造师(市政)增项专业资格。从2010年10月份开始任职项目经理一职,主持项目开始至竣工的一系列管理事宜,本人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工程建设是一项百年大计的工程,小者几十万、大者动辄上千万、上亿。工程项目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优化管理组织以及管理计划,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工程建设项目也是一种商品,通过公开市场的买卖形成了一系列的价格基础,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买卖,一般的商品买卖大多是一次性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形式来满足买卖双方欲望的需求。而工程建设项目的买卖是一项综合性、多次性、复杂性的买卖过程。它涉及面广、影响面广,单件成品的价值量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在前三十年借鉴了前苏联老大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形式,其结果是这三十年的国民经济水平日益匮乏,民不聊生,而计划经济实行的老大哥前苏联也在1991年解体,我国则在邓小平同志的深刻认知下,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定下了经济发展的总基调,进行了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自行调整商品的价格和商品流通的渠道、形式,后三十来年的发展证明了,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挽救中国经济。
1998年开始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带动了国内GDP的迅速增长,而房地产行业如今在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绑架了中国经济,在这样深刻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于我们从事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孜孜不倦的劳动者,应当予以警示,我想,就自身的工作岗位来说,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无能为力,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我们是有话语权的,因此,我想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当考虑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通过由下而上建立目标指标,由上而下执行既定的各项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管理措施,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三控、三管、一协调,“三控”即是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三管”即是: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即是组织内部沟通协调和组织外部关系协调。本人就以上七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下:
一、
成本控制
总所周知,一个盈利性的生产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创造的利润是否能满足经营需要的最低要求,简单点说就是会计要素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而该利润是否为正数,如果为负数,那么这家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的好日子也就不长了,建筑行业内的企业一般来说都属于盈利性的生产企业,建设单位出资建房,房建造好之后推向公开市场进行买卖就是盈利的过程,设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设计施工图,出卖的是知识劳动力,换取的是货币,这也是盈利的过程,勘察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拟建场地进行勘察,出卖的也是知识劳动力换取货币,即是盈利的过程,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为建设单位建造房屋,从而获取相应的利润也是一种获利行为,监理单位同样也是一种盈利性的企业,从来没有听说过建设主体各方免费参与市场行为,就算有,也是一种商业策略,长期来看,还是需要盈利来满足自身成本的支出需要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都是有价格的,价格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就如同无地下室桩基础的建筑工程造价一般大概为2000元/平方,有地下室桩基础的建筑工程造价一般为2500元/平方,有地下室桩基础又有玻璃幕墙或者干挂石材外墙的建筑工程造价一般为3000元/平方,因此价格的大小,间接反映出了内容的不同,而这正式其商品价值的体现。
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控制,从建设方和施工方两个角度的理解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在预算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代价换取最高的商品价值,不同点是,建设方作为购买方,需要控制资金的供给不能超过预算要求,而施工方是在控制自身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价格,说白了就是要通过成本控制在一件商品上多赚取购买方(建设方)的货币。因此双发的造价控制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施工方的造价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这里主要阐述的是施工方的造价成本管理。
要做好造价成本的控制必须要了解造价成本的组成,《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规则和清单编制的具体要求。最新一版是2013年颁布的,其中对于综合单价的理解尤为重要,综合单价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一定范围内的风险管理费组成的。而建设工程的造价组成如下表所示:
建设工程造价组成表
建设工程造价
直接费
直接工程费
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措施费
施工组织措施费
施工技术措施费
间接费
企业管理费
规费
利润
税金
对于施工方来说,在项目建设的招投标阶段,就要开始分析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最好能组成一个投标团队,建立以经营部为首,牵头各个相关部门的精干力量,组建投标策略小组,就温州市的招投标市场来说,目前较为大型、重要的建设项目一般都需要编制技术标,而技术标的分数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占总分数的权重一般为10%-20%,因此在编制技术标的过程中,工程部相关人员应当将工程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书面文件,与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共享,供报价部门在考虑不平衡报价时予以提高或降低部分报价,以保证项目建设阶段时,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项目中标后,在签订合同时,建设单位一般会在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文本下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这时在前期组建的部门中,合同控制部门就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参与了前期的投标策略小组,对项目的建设情况已经很了解,因此在与甲方合同谈判的过程中,就游刃有余了,当然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的修改,是不能通过住建委系统的合同备案的,这也算是为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提供一个政策上的优势。
签订合同之后,项目经理就需要组建团队,与公司签订项目经济目标责任书以及其他的相关授予文件。
项目建设阶段,我认为造价成本的控制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要安排专职人员现场进行工程量的复核,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对工程量有疑问的地方要求建设方进行明确,或则修改。并签订相关手续文件,作为日后工程量计价的依据。
2、结合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成本控制部门根据已审批的施工进度计划,建立以“挣值法”为成本控制的方法,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的成本控制措施。每旬或每月统计已完工程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程实际费用(ACWP)、计划工程预算费用(BCWS)的数值,并进行对比,确定成本进度控制是否满足目标要求。
3、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跟踪计量实际已完工程量,为每月申报工程量提供数值依据。
4、与工程部门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工程量的变更,应做好沟通,确保变更的同时,计算好自身的施工成本,以便为变更造价提供依据。
5、记录施工过程情况,依据合同实施索赔管理,及时如实的在索赔事件发生时,及时收集索赔证据,及时提交索赔通知及索赔的其他文件。
6、在结算阶段,要做好与建设方的各项沟通工作,根据合同约定,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项目结算的顺利实施。
二、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往往是与造价成本控制息息相关,因为从建设方的角度,为了实现前期投资的资金能够早日收回,那么就要使建设期尽量缩短时间,从而满足投资收益率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从施工方的角度来看,施工进度在合理的条件下,有计划的压缩一定的进度,有助于减少管理成本,从而降低整体的造价成本。但进度计划从编制到实施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由于进度计划的控制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如果仅仅通过横道图的形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虽然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施工的总体进度计划,但是不能表达工作之间的逻辑性,或者说他们之间的逻辑性很难表达清楚,因此需要使用更为科学和精细的网络计划图的方式进行编制,网络计划图最早是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而发明的一项任务控制系统。通过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即紧前、紧后关系,编制工作安排的一种网络图,有效地提高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完成效率。
在工程建设领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计划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使得在建设前期能够判定项目是否满足规定工期要求,在建设期能够明确进度偏差是否会给总工期带来影响,而且影响的幅度能够通过网络进度计划图进行精确计算。
在国外的工程建设领域使用网络计划图控制施工进度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而目前温州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也进步较大,行业中使用较多的是《品茗施工进度计划控制软件》,但本人经过实际操作后,发现可操作性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快捷键的使用,打印布局的设置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维达进度控制软件》,当然行业中其他进度控制软件品种繁多,功能也许更加强大,但就本人来说,实用和够用就是最高的性价比。
就工程进度控制本身而言,前面已经说过,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因为造价成本的控制和进度控制是共存的一种关系。往往一个项目造价成本控制的出色,其进度控制也是相当到位的。从技术上讲,上节所讲的“挣值法”的运用,就与进度计划的实施密切相关。“挣值法”就需要通过编制时标网络计划图为基础进行精确控制造价与进度的关系。
通过实际的管理经验,我总结了进度控制当中,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项目前期投标阶段,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套时间定额,计算各项工序的所需作业时间。
2、根据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制施工总进度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图。
3、根据套时间定额的工序作业时间,调整施工总进度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图。
4、检查计算出来的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工期时间是否能够满足标文内容要求。如满足则按照建设方要求的工期作为计算工期调整各项工序的作业时间,如不能满足,则调整各项工序作业时间,以满足建设方的工期要求。
5、在项目实施当中,进度计划的编制应当更为项目和切合实际,因为实施进度计划的条件和信息比较充分,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影响进度计划的风险因素,从而更好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因此,在中标后,应当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条件,编制更为具体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更强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同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监理方、建设方审核批准后实施。
6、实施过程中,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实际施工进度数据的收集,并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分析提前或延后工期对总工期是否会造成影响,影响的幅度是多大。从而为调整施工进度的措施,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持。
7、若发现施工进度计划存在延后,应首先分析其是否超过总时差,也就是是否会延后总工期,如若已经影响到总工期,那么在后续的关键工作中,就应当选择压缩工期成本较低的作为压缩工序项,合理组织好人力物力压缩后续关键工序,以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8、当然进度计划的控制不是单方面的,要建立在其他管理事项均能够平稳有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计划与实际基本相符,但实际的操作中,往往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施工总工期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那么这是否就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协调,或者压缩工期、或甩项、或延长要求工期的方式以解决进度偏差问题。
三、质量控制
对于质量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建设工程的任何时刻都要做好的一项工作。而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是否能够满足设计功能要求,是否能够达到投资目的的需要。
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书中的第一遍就讲了一则故事,当然这个故事的含义是说分工能提高生产力,但我认为从另一方面讲,分工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因为分工让工人的工作更加专业化,专业化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质量有可靠的保证。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最大的矛盾仍然在于生产力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因此人们开始使用专业化的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实际上永远也不能满足),机器比人的的生产效率更高和质量更加有保证。
那么建筑工程行业呢?实际上,我04年来温州至今已经有十年,十年间明显可以感觉得到,工地上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原来使用较多的是自拌混凝土,现在基本上都是使用预拌混凝土,脚手架的搭设使用电动扳手进行作业,升降机的安全性能越来越高,施工测量放线的仪器越来越先进等等。
当然上面所说的基本上都是生产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也就是说其质量的本身通过先进的生产工具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是一种内部的控制,是客观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那从外部上讲,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人”,需要那些工作呢?
总所周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本人的经验来说,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我想应当做好一下几点:
1、建立一套班子。组织保证措施的建立,质量出问题,首先找组织原因,也必然是组织上存在问题。所谓组织,就是要建立一套班子,在一个组织框架内,做好具体的分工,确保各项质量控制工作,有相应的人员对应管理。那么质量出问题,肯定就是组织有毛病,一则是否是人员不到位,二则或是人员素质不够,三则或是分工不明确。总之就是组织上的缺失导致的问题。因此必须在组织结构和分工体系上,建立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
2、建立工作程序,建筑工程的特点是工作是有先后程序的,前面的工作不做好,必然会影响后续工作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立必要的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制度,是质量控制的管理手段之一,这就是所谓的“交检”,光靠交接检查验收显然不能满足验收要求,还要通过专业人员的测量设备,通过“看摸敲照、靠吊量套”的方法,建立必要的专业检查验收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专检”,以满足部分比较专业的验收需要。当然作为工作人员本身,本着负责人的态度,应当在作业班组内部建立必要的质量检查程序,这就是“自检”,通过“自检、交检、专检”的检查验收措施,从验收的程序上,严把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3、严把材料进场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质量不过关,有再好的施工工艺也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材料进场是做好书面检查,即“三证”的检查工作,及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复试报告,做好仓库保管工作,建立必要的仓库保管制度,入仓、出仓均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对库存材料进行整理。防止出现材料积压出现过期,导致材料性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4、对于施工措施难度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重点部位或重点工序,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及施工技术交底,切实认知质量控制的要点,严格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
四、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安全第一”即是生产的首要条件是要满足安全需求,因此应当在项目建设前期,做好安全防护,确保生产人员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进行生产,“预防为主”也就是说要进行安全上的主动控制,即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期就要控制到位,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我项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确定人员的相关分工及职责。保证各项安全管理事项有专人负责落实。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即建立必要的安全生产程序,例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安全验收制度、安全审批制度等。
3、加强现场安全形式的监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有责并不是说人人都必须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而是有义务参与到安全建设当中,责任还是需要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承担的,因此安全管理的“责、权、利”的划分应当明确,要求专职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时进行监控,确保安全形式处于受控状态,参与建设的其它人员,虽然没有具体的责任,但是本着职业道德的底线,应当在职业道德的驱使下,参与项目安全管理,发现安全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报告,从而使得项目参与人员均能够得到项目盈利带来的收益。
4、编制具体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针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要运用必要的安全技术工具,根据现场实际收集的数据,计算专项方案实施的可能性,确保作业人员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
5、编制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在项目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及时的处理,当然在平时,应当做好应急物质的配备,确保在发生应急事故是,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危机。
五、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合同的履行,实际上,从项目合同的谈判到合同的订立,其实质都是为了使得合同具有可操作性,合同管理始终贯彻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来说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使用阶段、项目维修阶段,项目建设各方都是围绕相应的契约,也就是合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在对立统一的建设各方能够获得各自最大的收益。
本人由于长期在施工单位工作,因此,对于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比较熟悉,因此,这里谈的是施工方的合同管理,施工方作为工程实施工作的具体落实者,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权利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合同双方主体在平等、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去实施的,2013年颁布的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本本》中,就从法律条文的角度上,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
就工作经验而言,我认为合同管理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明确合同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专业人员的讨论,确定合同是否存在误解,或疑虑,在合同中用确定的语言来描述事物,防止生成歧义。
2、建立合同管理和实施部门,分析合同存在的风险,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对出现比较容易违约的情形,进行列表分析,防止出现严重违约的情形。
3、做好自身义务条款的解读,并向项目管理人员做好交底,加强团队意识,确保合同义务有相应的人员去落实到位。
4、做好合同控制,收集双方履约情况的证明材料,以防止在对方发生违约情形时,自己没有相应的证明材料去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
六、信息管理
21世纪信息时代各项技术发展迅速,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是,用BIM技术建立工程模型,通过三维动态模型,模拟建设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在问题发展前期就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投资效益。
信息管理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大型的信息管理,假如本身造价不大、效益不高的工程项目,就没有必要建立具体细致的大型的信息管理系统了。
目前实际工作中,用的比较多的是,采用局域网的信息共享,采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盘,通过信息录入员或资料员,将原始资料数据,通过一定的归类整理的程序,分门别类储存到信息共享盘,项目建设各方主体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可以查看一些自身需要的文件。这提高了参与建设各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然在工程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等工作中,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例如在资料管理中,温州建设行业中使用较多的是品茗资料软件,本人2004年就开始使用该资料软件,到目前为止已经更新了好几代,随着验收规范的越来越齐全,资料表格的类型繁多,填写的要求和方式也多种多样,通过专业资料软件的编辑和整理,能够提高资料管理的效率。
七、项目内外部协调
项目管理的内部和外部协调,是一个宏观的话题,所谓内部的协调,我把它理解为是施工方内部的一种协调,协调的内容包括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和控制,参与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能力,而外部关系则表现为是一种施工方外部参建单位或相关利益方的关系主体,通俗讲就是除了自身以外的其他利益方都是外部,相对于自身的内部协调来说,外部协调是比较复杂。
我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外部协调:
1、
了解项目建设地地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尊重和遵守地方的文化习俗。
2、
加强人员教育,建立必要的外部关系协调机构。
3、
做好本职工作,确保自身的各项责任落实到位。
以上是本人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多有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