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给小陈的一封信范本

给小陈的一封信范本 本文关键词:封信,小陈,范本

给小陈的一封信范本 本文简介:亲情·生命·法律——写给小陈的一封信小陈同学:你好!我从网上看到你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事,为你对亲情的呵护、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认同而深深地震撼,并发自内心地佩服你!很多司机都知道,虽说开车接打电话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但因为其隐蔽性较强,警方往往查无实据,无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此一来,一些司机也就不

给小陈的一封信范本 本文内容:

亲情·生命·法律

——写给小陈的一封信

小陈同学:

你好!

我从网上看到你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事,为你对亲情的呵护、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认同而深深地震撼,并发自内心地佩服你!

很多司机都知道,虽说开车接打电话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但因为其隐蔽性较强,警方往往查无实据,无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此一来,一些司机也就不把这条交通法规放在眼里,时常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这样做,无疑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严重隐患。现实生活中,不少车祸就是因为开车接打电话引起的。

众所周知,驾车拨打或接听电话,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这时的人脑反应比酒驾时还要慢30%,导致交通事故风险比平常高4倍;此外还会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加剧路面车辆拥堵,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

我从网上得知,你获得了警方的表扬,但一些网友却对你的举动持否定态度,认为你违背了“亲亲相隐”的传统伦理,举报父亲,是对父亲的不孝。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指亲属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

确实,亲亲相隐有助于家庭和睦,但我们必须看到,亲亲相隐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负面性不容小视。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一旦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唯有如此,才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是违法者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面对违法者,亲人若是“亲亲相隐”,违法者就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遭受更大的惩罚。就此而言,“亲亲相隐”不是爱,而是害。

面对开车接电话的父亲,你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亲亲相隐”,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如果你选择沉默,可以说就是对父亲的纵容,日后开车接电话就会成为父亲的一种习惯,有此习惯,可能就会有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果真如此,你的沉默就是对父亲的伤害。二是果断举报,让警方依法处罚父亲,让父亲醒悟过来,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有了良好的开车习惯,父亲的人身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种举报,值得肯定。

你用法律维系着真正的亲情,你用法律保护了父亲的生命,我由衷地佩服你。情、理、法三个方面,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作为大学生,你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作为即将叩开大学之门的学子,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祝你学业有成!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点评]

此文标题格式规范,要素全面。正文部分,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详加分析,紧扣现实,入情入理,思路清晰。能恰当运用事实论据,引用法律条文,观点鲜明。不少语句蕴含生活哲理,如“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是理性思辨的结果,促人深思,发人深省。

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华

2015年6月7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