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关键词:旅游管理,方案,建设,专业,教育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简介: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自1996年招收“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本科)专业以来,累计招收日制本科生700余人、成人本科学员300余人。目前已有四届日制本科毕业生,近230人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实现了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内容: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自1996年招收“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本科)专业以来,累计招收日制本科生700余人、成人本科学员300余人。目前已有四届日制本科毕业生,近230人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实现了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成绩和相应的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省建“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云南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发展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制定2004—2008年度“旅游”专业建设方案,从而推动我院旅游专业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因此,根据本专业特征并结合省情、校情、院情制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004—2008建设方案》。

一、

现状和建设基础

(一)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由旅游学系、地理学系和信息管理系,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所、区域经济与人口研究所,以及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环境教育中心和3S研究中心组成。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实体学院。具有治学严谨,负重拼搏,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是我省资源管理、环境教育、旅游教育等人才的摇篮。是省市旅游局旅游培训定点单位。具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四个硕士授权点一级旅游教学论、地理教学论等教育硕士方向。是西南地区集科研人员、教师培养、旅游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具有硕士、本科、专科层次齐全的地理、GIS、旅游人才的培养基地。全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约有一半以上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1992年建办旅游专业以来,向社会输送旅游专门人才400余名。这些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级学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旅游企业的骨干力量。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近900人,硕士研究生86人,本专科函授生1000余人。近十余年来,学院承担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和各种横向课题200余项。在旅游资源调研评价、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旅游地规划与经营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已完成课题中有2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奖励。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欧道明大学、南可达他州大学、田纳西大学,澳大利亚拉托布大学等进行合作,并建立了业务交流关系。特聘有国内外1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院在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也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近年来学院与各级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寻求一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学院遵循基础理论教育与人才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技能化、教学质量高标化、教育方法人本化等方面作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这种极具双元特色和能力为本的理论和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倍受各级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也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目前,学院旅游系的专业为:旅游管理硕士、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本科)和旅游文化与导游专业(专科)。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办学体系。

学院强调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科研先行,成立了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旅游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研究。在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开发与规划、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旅游线路的开发与产品组合、民族文化与旅游、旅游吸引物的展示与形象设计、节事旅游设计与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规模

截止2003年12月,旅游专业各类学生??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人,硕士研究生??人,成人学历教育生(脱产、函授、夜大)??人,我院已成为云南省办学规模较大、学历层次最完善的旅游专业。

(三)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专任教学科研人员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11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政府旅游专家2人,跨世纪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1人。1人为省政府领导小组成员。

(四)教学基础设施

全院在2个校区教学、试验总面积约3850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1万元,加上正在执行的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计划的教学仪器设备值545万元。用于教学的计算机93台。学院资料室藏各类图书文献资料56.1万册,另有200余种光盘数据库和多媒体电子信息资源。连网计算机118台。

(五)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

我院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开发。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省(院)合作课题及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6余项,开展横向科研项目32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编写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37篇。

(六)教学改革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并校以来,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了高起点、全方位、大力度的教学改革: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基础,制订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二是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三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试行学分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初步形成自我约束和监督的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适度超前于经济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坚定不移地实施云南省关于“科教兴省”和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学生规模稳定增长,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为构建更全面的旅游教育体系创造条件,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专业建设原则

1.总体原则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意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围绕学院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育特色,积极树立名牌,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指导,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经过4年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能适应旅游专业规模发展需要的框架,培养一个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建设体系,更好地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培养适用人才。

2.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

⑴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⑵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布局。

⑶应有相应学科依托,应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突出学科特色与优势。

⑷应有利于形成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有利于形成专业品牌。

⑸应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院定位与发展规划。

⑹应有利于学院教学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⑺统筹规划、分段实施、适时调整、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业建设工作。强调:

①以市场为导向,保持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方向;

②根据旅游专业多学科性特征,按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要求,合理构划学科布局,围绕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形成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与依托,以专业为基础,以学科为平台,有效促进专业教学的整体健康发展;

③有相应(相近)的学科或专业为依托,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三、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和改革发展思路

(一)总体目标

1.

“一个中心”

即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中心。

2.“三个立足点”

立足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立足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升华人格;立足于实践锻炼,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精神。

3.“四个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知识教育和能力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即结合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突出我院教育的特色,以培养有学识、有能力、修养高、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勇于迎接挑战的高级旅游专业人才为目的。经过四年的努力,在省、校、院的多方配合下,争取把旅游专业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专业。

在努力提高旅游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同时,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学术梯队建设为基础,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科专业方向调整,形成专业方向类别较全、覆盖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水平较高、结构较合理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部分专业方向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改革发展思路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2.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面向旅游教育、旅游专业策划、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3.建多种生源并存、多个模式教学体系并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为适应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分别制定出了普通日制生、专升本学生和成人教育的三个教学计划。结合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已开设自学考试“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并根据四种方式的教学要求制定出四个教学培养方案。

4.教学体系上突出综合实践特色。

本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充分突出综合性实践教学特色,以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大体系”为框架,以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三大系列”为内容,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5.在教学全过程中强调“内”、“外”结合。

6.加强实践性环节,突出能力培养的创造性。

7.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

8.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努力造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9.积极开展旅游科研工作。

10.建立适合我院教学特点的德育工作体系和育人环境。

四、

具体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具体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

发扬厚基础、重实践,始终坚持为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传统,把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重点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减少专科,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旅游高等教育基地。2008年,旅游专业各类学生达到2100人左右,其中普通本科生600人,研究生100人,高等职业教育生400人,成人教育生1000人。

2.科研工作

切实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队伍,提高科研能力。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密切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水平。每年的科研项目要达到20项左右,其中国家和省部级4项左右,到2008年,科研经费总额要达到500万元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定和培养现有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2008年力争有80%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达到100%以上;结合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方向建设,2008年要争取设立10个左右外聘教授岗位,聘请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员、著名旅游研究人员、出色的旅游企业家来我院兼职任教,成为我院外向型教学的一个窗口。

4.实验室及基地建设

实验室及基地建设要从学院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重点实验室建设要与专业方向建设相结合。对目前4个实验室及3个基地进行结构调整和管理改革,全面提高实验室的建设规模、管理水平、实验教学质量和投资效益。2008年所有实验室要达到合格评估标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实验室要达到优秀评估标准。

5.对外交流

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按合法、对等、互利、发展的原则,积极拓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对外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外交流要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服务,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领域,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深度,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如利用地缘优势,与周边国家及东盟国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的对外联合办学。争取承办国际会议,拓宽交流与合作领域。

6.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到2008年,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管理制度。通过理顺内部管理组织的关系,形成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有效监督的机制,提高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本着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教学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学院社会服务工作功能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院、系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

(二)主要任务

1.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1)建设要求:层次清晰,相互配合,主干突出,个性拓展。

(2)建设内容: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内容由两个模块组成。

①基础理论模块:

地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地理学基础

区域地理学

经济学理论

市场营销学

管理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中国地理学世界地理学

西方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旅游学概论

管理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

企业管理学

管理学

文化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原理

民俗学原理

社会心理学

基础理论:

基础课:

基本内容:

院级公选课:(任选三门必修)

旅游英语、旅游计算机应用、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秘

②专业技术模块:

旅游专业方向分类

旅游管理类:

●旅游地管理

●饭店管理

●旅行社管理

●城市规划与

园林设计

●旅游财务管理

●导游业务类课程

●旅游外语(含东南亚语等)

●其它

旅游策划类:

●旅游资源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美学

●旅游公关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文化学

●旅游规划

●策划原理

●旅游广告

●区域开发理论

●其他

旅游教育类:

●教育学

●心理学

●职业教学论

●现代教学技术

●多媒体课件制作

●世界旅游概况

●云南旅游业概况

●其它

专业技能

选修内容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建设要求:内容完整,形式多样,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

(2)建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实践。

①基本技能实践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导游技能、服务技能

②专业技能实践主要包括教学见习、导游见习、旅游策划(规划)实践及训练等。

③综合实践主要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

在实践教学板块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课外实习、企业见习及其他等多种方式。

(3)实验室及基地的建设:

①完善实验室建设。丰富各种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丰富本专业的教学软件,添置服务技能设备,完成对情景导游实验室和旅游项目设计实验室建设。

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A.教学基地建设:保持现有挂牌的教学单位,并进一步加强合作。帮助改善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是指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方式。

B.管理与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与新南疆酒店、康辉旅行社、红塔训练中心等大型旅游企业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固定的实习基地。

继续保持和加强与九乡、乃古石林、大跌水、彩色沙林、罗平九龙、多依河等景区的联系,相应调整对我院旅游专业实习的方式,适应新的实习方案,使实习能够取得实效。

五、

专业设置的基本框架(2004-2008年)

本着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方向、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指导思想,对旅游专业2004—2008年度的专业方向设置框架如下: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本科)

旅游教育方向

旅游管理与服务方向

旅游策划方向

就业领域:

1.

旅游职业教育

2.

其他中等教育

3.

其它教育

就业领域:

1.

旅游项目策划(会展、节事、旅游项目组织等)

2.

旅游营销策划(市场调查、预测、广告、宣传等)

就业领域:

1.

旅游行政管理

2.

社区游憩项目管理

3.

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

4.

高级导游

技能要求:

1.

综合品质修养

2.

管理经验

3.

服务技能

4.

外语能力

技能要求:

1.

深厚专业素养

2.

丰富实践经验

3.

创新能力

4.

计算机应用

技能要求:

1.

教学理论素养

2.

教学方法技能

3.

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述能力

4.

组织能力

六、

专业建设的措施

(一)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对不同类型的专业方向都要有不同的实施计划。每一个方向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通过5年重点专业建设,我院旅游专业将形成如下特色:

1.特色之一:面向市场、明确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是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一贯追求的目标,旅游专业所设计的三个方向(旅游教育、旅游策划、旅游管理与服务)都经过广泛的职业状况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研,为办好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特色之二:双证教育、导向就业

目前,旅游专业已把导游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未来专业课程的设置将与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要求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根据就业需要获取国家旅游局《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等;旅游策划方向获取“物业管理”等资格证书。使得旅游专业更接近社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的能力。

3.特色之三:强化理论、坚实基础

本科教学,强调具有坚实的理论素养,以为优秀学生奠定良好的深造基础。我院旅游专业是基于地理学的新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拓展为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相互交叉和综合的理论领域。强化这些领域的基础理论教学,会使旅游专业学生有了学科立足点,为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4.特色之四:产学互动、保证质量

旅游专业把准旅游区域发展的“主动脉”,深化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学互动的新路子。旅游专业以实习基地为依托,采取了学校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专业教学上推出“2+2”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授课两年,专业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年,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或集中实习一年,强化了技能与经验积累的教学环节,真正把技能培养落到了实处。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另外,为了更好地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准备在全院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把学业、专业与职业、创业融为一体,在创业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获得技能和思想上的“双赢”。

(二)根据不断发展的市场状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专业方向的布局,根据大学科门类标准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市场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四)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寻求专业突破口,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及专业发展动态。

(五)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改革与实践

要根据发展需要,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加强高教研究工作,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层次,在研究内容与水平上都要有新的突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宏观层面上要深入研究专业的定位与规划,在微观层面上要不断探索各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0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