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连云港20XX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训练(一)练习

连云港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训练(一)练习 本文关键词:连云港,版中,复习,训练,化学

连云港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训练(一)练习 本文简介:主题训练(一)[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2.下列均是净水方法,其中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方法是()A.吸附B.过滤C.蒸馏D.

连云港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训练(一)练习 本文内容:

主题训练(一)

[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均是净水方法,其中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方法是(

)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D.消毒

3.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KNO3、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用于保存食品

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C.明矾:用于净水

D.苛性钠:用于改良土壤

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6.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

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C.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

D.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可再生

7.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8.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H+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OH-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二、填空题(共22分)

9.(8分)(1)初中化学教材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

a.氧化性b.还原性c.可燃性d.毒性

e.吸水性

f.酸碱性

g.腐蚀性

请选择合适的序号(a~g),填写下列空格(每空只填写一个序号)。

①固体烧碱常作为干燥剂,是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它的________。

③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验溶液的________。

④硫酸和氢氧化钠对人体的皮肤有________。

(2)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3)某地区的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减小。

(5)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

Al(OH)3

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如图C1-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C1-1

(1)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3

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11.(4分)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灯泡发光。

[实验二]

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

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稀盐酸的

质量分数

3%

3%

15%

15%

反应现象

少量气泡

无现象

许多气泡

无现象

(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____________性。

(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如图C1-2),请回答:

图C1-2

(1)用图中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用废铁屑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控制产生氢气的速率,应选______。

(2)若用图中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b”或“c”)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导入。

(3)若用F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a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13.(12分)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否为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

粉末逐渐溶解

该灭火剂不属于报道中的“假干粉”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②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

猜想1: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2: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

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1正确

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

设计实验方案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0分)

14.取Mg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10

g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图C1-3中实验及数据进行计算。

图C1-3

(1)计算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

(2)计算溶液B中NaCl的质量分数。

(3)要配制与溶液B相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200

g,需要质量分数为24.4%的NaCl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A

6.C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使用最早的是铜;不锈钢是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要大;钨熔点较高,通常用作灯丝;金属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7.C

[解析]

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根据磷矿粉呈灰白色,氯化钾为白色,可以通过颜色区别。

8.D

9.(1)①e

②b

③f

④g

(2)乳化

(3)煮沸

(4)压强减小(或气压减小)

(5)Al(OH)3+3HCl===AlCl3+3H2O

10.(1)在t2

℃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同

(2)75

g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丙、乙、甲

11.(1)导电

(2)Ni+2HCl===NiCl2+H2↑

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

(3)把粗细、长短与实验二中金属丝相同的锌丝放入15%的50

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多少

12.(1)AE

BD

(2)c

b

(3)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解析]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还需要用导管将气体导出;铁屑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反应容器用锥形瓶即可,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通过活塞调节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c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就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G装置装满水正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从b端进入,将水从c端排出,如果气体从c端进入,则它会从b端逸出,收集不到气体。(3)由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生成的铁是黑色的,所以a处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13.探究一:水

有气泡产生

NaHCO3+HCl===NaCl+H2O+CO2↑

探究二:

[提出猜想]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设计方案]

B

[反思评价]

残留物中有碳酸钠,无论残留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固体溶解后,溶液温度都可能升高

14.解:设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117

x

5.8

g

y

x=9.5

g

y=11.7

g

(1)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100%=95%。

(2)溶液B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6.1%。

(3)设质量分数为24.4%的NaCl溶液的质量为z。

24.4%×z=200

g×6.1%

z=50

g

答:(1)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95%。(2)溶液B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6.1%。(3)需要质量分数为24.4%的NaCl溶液的质量是50

g。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