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论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论 本文关键词:高质量,会计信息,重要性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论 本文简介: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会计信息的概念及重要性2(一)会计信息的概念2(二)信息失真的概念2(三)会计信息的重要性2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2(一)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21、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22、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33、助长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3(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31、符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论 本文内容:

要I

AbstractII

言1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及重要性2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2

(二)信息失真的概念2

(三)会计信息的重要性2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2

(一)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2

1、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2

2、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3

3、助长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3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3

1、符合法律规定仍然失真的会计信息3

2、不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5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8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8

(二)完善相关人员的素质9

1、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9

2、加强会计负责人的法律意识9

(三)完善会计软件,加强内部治理,发展信息网络化9

(四)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10

1、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10

2、加强社会及政府监督10

(五)对业绩评价制度进行改进,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10

(六)从执法的角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造假成本10

(七)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披露来进行监督11

四、结论12

谢13

参考文献14

-

II

-

在现今社会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为使用者做出更好决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平凡发生,这也造成了该现象已无法被忽视。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严重的怀疑,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严重的偏见,同时还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因此,通过客观、真实的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社会现象,明确这一现象的现状及它所带来的危害性,并找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再根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而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来预防和制约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改善会计行业的社会地位,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信息质量

Abstract

In

present

society,in

order

to

make

better

decision

for

users

in

the

working

process,the

importance

of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the

distor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being

an

unhealthy

social

phenomenon.

It

cannot

be

ignored.

It

leads

to

bad

result

that

many

people

wonder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and

then

losing

confidence

for

the

whole

accounting

industry.

Meanwhile,the

worst

is

that

to

limit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ing

of

our

country

s

economy.

Hence,we

need

confront

this

phenomenon

with

objective

and

reality

attitude.

To

understand

what

is

the

harmful

influence

with

this

distortion

phenomenon,what

is

the

reason

that

it

appeared,and

to

advise

or

suggest

how

to

solve

and

manage

this

worse

phenomenon.

Afterwards,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prevent

and

limit

the

distor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mprove

the

whole

accounting

industry

s

status

in

the

society,and

promote

the

developing

of

our

country

s

economy.

Key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formation

quality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分析价值,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为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现今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也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怀疑,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偏见。同时它也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及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已成为我国提高会计行业在社会中地位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许多的学者和专家都对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行了分析,并且也提出了治理的措施。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却并不是一个简单、快速的过程,也不可能只是单纯的依靠学者和专家就能完成。要对这个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就必须要靠社会各界人士及政府官员的积极配合,从多方面着手,循序渐进来对其进行治理。

本文就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来着手,了解是由哪些因素导致其出现这种现象,在根据这些因素提出其相应的治理措施来进行讨论。

一、

会计信息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及附注等形式从客观上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从而为企业管理和会计管理所用的经济信息。由于它所反映的是过去发生的财务信息、管理所需的定向信息、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因此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及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信息失真的概念

信息失真是指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失真中发生各类失误。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会计信息失真,也称为会计舞弊。

(三)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主要包含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前者是关于向企业外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后者是关于向企业内部提供经营管理的信息。所以说,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可以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且还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明确企业发展现状,为企业提供正确的经济决策,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信息也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企业经济信息总量的70%。因此,会计信息也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一)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

会计信息对我国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如果伪造、变造会计信息或者说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所传递出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就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现状,而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制定出来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出现不准确性、不全面性。由于制定政策上的失误,就会使得资产流失,同时还会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最终会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不确切、不可信,就会给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债权人和投资者产生假象,给他们造成损失,这也就会使该企业的信誉恶化,那么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就会不断减少,企业的筹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就可能使得企业的发展滞后,甚至倒退,最终可能面临破产。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给投资者、债权人造成损失,还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那么企业所做出的经营策略、发展计划就会出现严重的偏离,从而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3、助长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

一些企业为了给直属机关或主管部门看自己的优秀业绩,以展示自己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们不是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上做努力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是想方设法授意、指使或者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或者变造会计凭证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答应做假账,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种不正之风。同时,由于出现这种恶性循环就会使得内部的控制系统出现混乱,破绽百出。就会出现中饱私囊,账实不符等现象,伴随着这些而出现的就是贪污腐败

私相授受,这也就助长了经济犯罪的发生,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符合法律规定仍然失真的会计信息

(1)、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制定本应该是由各利益关联方通过多次的博弈而制定出来的结果。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来对会计事项,会计行为进行约束。但是,由于我国在其制定的过程中缺少了充分博弈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使得制定出来的结果不是特别的完善。如果在制定过程中代表关联方利益的人占多数,那么出台的政策就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其次,由于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是由政府部门来制定并实施的,其优越性是可以全面系统有效的进行实施。但是,这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因素。因为是由政府部门来制定并实施的,它就会以政府的利益为考虑前提而其他关联方的利益就有可能受限。再次,虽然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制定都是由人通过多次博弈而得出的结果,但是人自身的认识本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会造成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不全面,无法与客观事实相匹配。最后,也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并没与真正完全的建立起来,并且会计法律与各法规、制度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十分的严密。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随之而来的是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就会出现对同一种会计事务有多种不同的实务操作,那么所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大不同。同时还会出现许多新的经济业务,旧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已无法跟上其不断更新的步伐,而新的制度又还未建立起来,这就会使得实务在操作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制约。这些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是否符合规定,主要是由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决定的,但是我国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却并不理想。我们可以从已经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会计人员身上发现,他们大多数是高中或中专学历,而大学以上学历的相对较少。特别是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在会计岗位的广泛运用,而电脑和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却比较短缺。其次,到岗就职后,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重视,在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自学两方面做的不突出,大多数会计工作者都只满足于现状。所以,这些会计工作者就对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了解不够深。再次,一些会计监督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不认真或者说他们认真,但是自身的业务技能跟不上,无法对其做出正确的监督。所以说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不高,对培训的敷衍,对自学的不重视。因此,他们的业务技能就生疏,专业知识就匮乏,所得出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显而易见了。

(3)、会计软件系统的不成熟

在现今社会,电脑软件及网络通讯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这些技术也在平时的会计核算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我国开始把电算化运用在会计工作中的时间较晚,自身内部的科研技术也不够成熟。其次,我国在现今市场上已经有多款会计电算化软件,但是其功能却参差不齐。再者,许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方面并没有实施严格的管理,虽说在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制度上明文规定必须要有操作权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权限管理并不严格,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这就有可能会出现各操作人员之间的密码公开化,造成任意操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入帐套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不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

会计主体(指一般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企业主体(指企业负责人)更是对其负有主要的责任。

会计主体的违法行为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一些缺乏责任心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丢弃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挪用公款,私吞国家财产。同时,一些会计工作者做事拖拖拉拉,习惯应付了事,对其的工作不认真,这也有可能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会计工作者越来越多,其就业环境就越来越不乐观,这就出现了许多会计工作者为了抓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对一些违法行为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有甚者为了工作不惜牺牲自身的原则,听从领导的命令或者与其狼狈为奸,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主体的干涉

一些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本来这些企业负责人应该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他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或者小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为了使自己达到更好的业绩,已达到升迁的目的,他们就会开始想方设法,但是他们不是通过对企业进行改革、创新等方法来提高企业的效益,而是利用自身手中的权利,想方设法的授意、指使或者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或者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按照单位领导的意愿行事,就有可能会使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其实行打击报复更甚者会想方设法把其开除。而企业的会计人员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就开始顺从领导的命令,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依法的维护。由于会计信息被单位负责人进行肆意的处理,那么其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监督因素

对会计行为的监督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这三个方面来构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失效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出生本就处于一个比较畸形的环境,其机构的设置形同虚位,根本无法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主要是由于企业会计主管的任命是企业负责人来负责的。同时会计主管的工作报酬也是由企业负责人来直接决定的。这样会计主管的会计行为就会受到上级领导的制约,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味听从领导层命令的不良现象。而对于那些会计人员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遵循法律法规,不想随波逐流,就有可能会受到排挤或者遭受报复。因此许多会计工作者为了“明哲保身”及开始放弃其自身的监督权利,企业内部的监督职能就处于一种失效的状态。

社会监督不善

对会计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来实现。在我国虽有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但是社会监督并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社会监督体系。由于我国的社会监督起步比较晚,发展力度不够,有些事务所的会计师自身业务水平不高,职业道德水平欠缺,在工作中又不仔细,对于出现的一些漏洞无法被发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再加上由于事务所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工作单位,在现今社会,由于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增加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就会与一些企业达成某种效益,让企业把会计工作交给事务所做,而事务所就开始违背自身应履行的监督权利,抛弃应该维护的独立性原则,过分的迁就客户,按客户的意愿行事,帮助客户造假,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这就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发挥其应尽的监督职能,同时也就加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政府监督不力

政府监督不只是包括财政部门监督,还包括了审计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机关、保险监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虽然政府监督所涉及的部门众多,但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的不到保障。这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间的联系不紧密,配合度不高,各个部门又大多只重视自身所管辖的监督范围,并且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府监督体系。再加上,有些企业出现违法行为,而执法部门为了顾念旧情,就会对查出的违法行为采取不了了之或者做出象征性惩罚的处理方法,这样根本不能对企业产生约束,这只会使一些企业负责人无所顾忌,不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在眼里。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主要是以对会计信息的合法性为主,而对真实性的重视不够,这就出现了漏洞,使其有空可钻,这也就使得政府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业绩评价体系的不合理

一直以来,对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工作,有关部门都是以该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回报率和利润率等指标来判定其业绩是否优异,但是却对产生这些结果的过程是否科学、准确并不关心。再加上,相关部门只看重企业在既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同时与往年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比较企业现今是否处于优势。但是就因为只看重企业最终的数据、结果,而对得出这些数据、结果的过程并不进行详细的探究。由于出现的这些漏洞就方便了经营者造假,这也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峻。

(4)、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不明确

《会计法》中规定了对认真工作的会计人员实行奖励制度,相应的也提出了约束会计人员行为的规定。但是在我国现有企业中,很多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回报率和付出率却不对等,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无法得到平衡。那么他们就会开始追求物质上的平衡,这也为他们的会计造假行为提供了物质动机。再者,我国现阶段各种相应的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健全,各企业的约束机制还十分的欠缺。再加上经营者所获得的权利过大,出现一人独大的局面,这就使得奖惩制度无法兑现,而主要是通过奖惩来实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无法得到相应的发挥,其危害会更甚。

(5)、对违规的会计行为执法不严

对于会计造假行为的惩处办法,相关的法律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单位现象。这就造成了其法律制度无法起到惩处的功能。首先,当发现企业有造假现象后,但执法机关却缺乏有力的介入,而企业自身又通过托关系等手段,恳请执法机关“买情面”减轻对其的处罚,这就使得伪造者得不到严厉的惩处。其次,对造假者的处罚以经济处罚为主,而对起的行政、刑事处罚却过轻,更甚者就只对造假者进行经济处罚,又由于造假者在造假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远大于经济处罚的额度,这就使得其惩处根本达不到应起的约束作用。再次,出现造假的现象主要是对单位进行惩处,而对主要造假者的惩处却过轻。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样的惩处影响最大的却是单位内部的广大员工,而真正造假者的影响却过轻,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造假者的造假行为,可能使之变本加厉。最后,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实行严重的保护主义政策,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可以更好的向上级领导展示自己的政绩,以便自己有升迁的机会,他们就会把所有的目光放在既定的目标和最终的结果上,而对中间的过程就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这也就纵容了企业的造假行为。如果这些地方政府发现了有造假的行为,在惩处上,就对其实行政策上放宽、处理上留情,最终不了了之的解决办法,这也就促使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加的严重。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

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首先,在草拟的过程中,就应该最大限度的扩大关联方的空间范围,使得各方利益代表的人数达到均衡,这样才能使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更好反应各方的利益,规避其倾向性。其次,在草拟过程中还应该给予各方利益代表充足的时间,让其可以进行更反复,更深入的讨论,以防止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内容的狭隘性。再次,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对人自身的局限性进行克服,并且还应该对将来的经济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解析,使之与时俱进,以达到一定的持续性、超前性和稳定性,避免会计核算因将来经济环境的多变性而造成过多的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真正完善、相互间联系严密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这就应该在原来已有的基础上尽快的颁布比较细化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这样可以使得不同类型的机构、公司的会计行为有更为细致的规范,使得以前的漏洞处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维护。

(二)完善相关人员的素质

1、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一步就是从会计人员的素质着手。首先,应该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思想观念,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还可以使其保持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在主观上得到真实可靠的保证。其次,对已经到岗就职的会计人员应进行再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由于现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与以往的经济业务相比,会计事项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会计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也是更为的复杂。因此,会计工作者就应该积极的参加在教育培训,以此来熟悉新的经济业务、经济事项,这才能促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做出适当的处理和专业的判断,也才能给企业、债权人及投资者准确地会计信息,使其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各方对再教育培训工作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实行规范的培训模式以及严格的考核制度,委派专人对培训、考核进行监督,并且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

2、加强会计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定期要求企业负责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增强其法律意识,明确其所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且定期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其业绩,考评其行为。同时,随时对其的违法行为进行公布,从而避免企业负责人对会计行为的干涉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完善会计软件,加强内部治理,发展信息网络化

在促使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完善工作中,各软件开发公司应该多听取用户的意见,加大开发力度,对会计软件进行完善,使各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部功能相对统一,以便减少会计软件自身的不完善而出现的漏洞。其次,企业自身内部应该实施严格的会计电算化岗位管理以及规范各操作人员的权限,并禁止密码的公开化,以此来防止会计信息的随意篡改。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发展信息网络化,建立企业会计审计信息网,使得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能够进行集中的处理,这也就方便了各部门的使用,并且还使得其来源变得相对单一。同时,这也可以避免因手工记账出现的错误而引起的失真,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

(四)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

1、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

要改善单位内部的监督制度,最为关键的就是实行会计人员的委派制度。这里所谓的委派制就是会计主管、会计人员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过程中不受外部事项的干涉,能够真正的确保其在会计工作过程中的独立性,从而使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确切可信的。

2、加强社会及政府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是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监督,但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应该定期进行规范有制的培训,使其养成主动更新业务知识的习惯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促使其保持独立性。同时,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把会计师事务所改组为合伙制,增加其实力,避免因不良的社会竞争而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在政府监督上,应该把各监督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相互间的配合度,并对检查出的虚假会计信息予以及时的行政处分,必要时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一些政府部门因念旧情而减轻惩处的现象进行严格控制,一经查出,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都应遭受处罚,并且处罚加重。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不定期的把以审过的会计报表进行随机抽查,如有违规问题,应加重相关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的惩处,从而来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对业绩评价制度进行改进,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于过去的企业业绩评价制度应该进行改进,不应再是只看重企业业绩的最终结果来对其进行评价,而是应该重点对得到这些结果的过程进行考核,看其是否合法、是否科学。通过这可以避免不法分子看到业绩评价因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一漏洞来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外,还应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使之行之有效,就必须坚持奖惩分明,坚决兑现并持之以恒。

(六)从执法的角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对于那些会计信息被检查出有造假现象的企业,执法部门要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其实施严厉的处罚。特别是那些对会计信息进行恶意造假的企业,必须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主要会计人员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刑事处罚,不仅要其在经济上付出代价,使其倾家荡产,并且要有关报刊杂志上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披露,使其无法在其所属行业立足,而且还要让那些因会计信息造假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负责人,主要会计人员接受法律的审判,把其送进大牢,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明白进行会计造假的成本之高,是自己无法承受的。同时在执法时,应该派相关人员对执法部门进行监督,严格杜绝“买情面”的现象,必须做到一经发现,立即处理的办法,使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阻止会计信息造假的势头,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确切可信。

(七)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披露来进行监督

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的披露,最为有力的武器要当属新闻媒体。同时,由于我国进入了高速信息时代,各种科学技术发达。使得网络无处不在。因此,新闻报道通过网络来进行披露,使得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就好比现在出现的微博这个信息平台,使得人们获得信息变的更加快捷。其次,我国在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这方面还应该借鉴国外发达的经验技术,对相关的新闻法规对其进行完善,同时赋予其相关的报道权,使其有权对违法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并受法律的保护。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披露使的信息更为公开化,避免徇私舞弊的行为出现。并且还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得造假者遭受鄙视,从而杜绝造假行为。

四、结论

真实、准确地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找准方向,可以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济决策。也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正确的投资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非常的严重。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了眼前的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治理就变成了一个十分迫切且艰巨的任务。

要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相关人员的力量来共同治理。总之不但要从外部入手,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同时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使有关部门可以充分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此来防止不法分子钻法律的漏洞。并且对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单位、个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其造假的成本。同时,还应该从内部着手加强企业自身的监管,制定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案,定期组织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以及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自身的法律观念、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素质。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非常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细心的指导与督促。没有X老师对论文的指导与修改就没有今天的论文。

感谢我的班主任XX老师,谢谢他为我们班这四年来的付出,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让我很是感动。也要谢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谢谢你们悉心的教导,为我们打下了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谢谢你们四年来的陪伴,在即将各奔前程之际,祝大家一路珍重。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悉心的培养和辛勤的付出,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最后,再一次对各位师长、同学、朋友、父母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骆新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2]伍琳,陈建:《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及治理》,经济师,2010,(10)

[3]廖盼盼,廖前虎:《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

[4]袁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与治理》,职业圈,2007,(02)

[5]姜灵敏,王正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2,(01)

[6]任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事业财会,2002,(05)

[7]程小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会计研究,2002,(11)

[8]宋慧敏:《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农业经济,2006,(05)

[9]杨黎青:《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知识经济,2009,(11)

[10]张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中国经贸,2011,(10)

[11]白荣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7)

[12]孟晓兰:《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01)

[13]石阳:《从会计人员行为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考试周刊,2011,(03)

[14]钟雪梅:《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科技信息,2011,(11)

[15]靳少华:《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16]侯庆芬:《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浅析》,魅力中国,2011,(04)

[17]罗旭东:《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建议》,甘肃冶金,2010,(04)

[18]刘宝英:《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

15

-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