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申报书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申报,旅游管理,特色,质量,工程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申报书 本文简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特色专业项目名称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单位(盖章)建设周期2014年—2016年负责人王钦安联系电话1565505278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申报日期2014年6月教务处制填写说明1.“项目类别”填写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申报书 本文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特色专业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

(盖章)

2014年

—2016年

王钦安

15655052789

[email protected]

2014年6月

教务处

1.“项目类别”填写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特色专业五类项目中的一类。

2.“项目名称”填写各类项目的具体名称。例如,申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时,此项填写专业具体名称。申报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时,请填写具体类别,如卓越工程师或卓越医生。

3.“申报单位”如超过1个,可另加行填写,并分别加盖各申报单位公章。如以联盟名义申报,需写明牵头单位。

4.“建设周期”填写示例:2013年-2017年。

5.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6.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7.申报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项目负责人情况

王钦安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10.29

最后学历

硕研

高校

教龄

12

所在单位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

职务

所从事

专业

旅游管理

?

2004.12—2010.09,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安康学院外聘教师;讲授《旅游地理学》、《地理科学导论》、《地理教学论》、《旅游学概论》、《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

?

2010.10—2012.6,安康学院,旅游专业教师;讲授《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学》;

?

2012.07月到滁州学院,旅游专业教师。讲授《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学》。

1.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旅游类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构建、实践体系构建与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教育教学主要成果:

(1)教研论文

?

王钦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时代教育,2013,(6);

?

王钦安,基于岗位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2)教研项目

?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能力的旅游专业课程构建创新研究(SGH0903092),主持人。

(3)教材编写

?

《旅游市场营销学》(普通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参编;

?

《旅游地理学》(普通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副主编。

(4)教学获奖

?

2003年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

2005年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

?

2006年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和学术成果评选二等奖;

二、项目主要成员情况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工作

单位

主要教育研究领域

主要

承担

工作

晋秀龙

44

教授

科技处

副处长

滁州学院

旅游生态

教学改革、科研提升

潘立新

47

副教授

院工会主席

滁州学院

旅游地理

教学改革、教研提升

金泉

37

讲师

教研室

主任

滁州学院

旅游管理

制度建设、师资培养

尹乐

32

讲师

滁州学院

旅游管理

实践课程

曹炜

31

助教

滁州学院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关晶

30

助教

滁州学院

旅游规划

课程建设

仲明明

30

助教

滁州学院

旅游规划

实践课程

庞兆玲

26

助教

滁州学院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吕俭

27

助教

滁州学院

旅游经济

课程建设

王秋龙

34

讲师

滁州学院

旅行社管理

教学条件建设

李养兵

38

讲师

滁州学院

旅游政策与法规

课程建设

彭建

25

助教

滁州学院

康乐与酒水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

汤云云

25

助教

滁州学院

旅游管理信息化

课程建设

唐帮勤

42

经济师

董事长

银瑞林国际大酒店

企业管理

专题报告、实践指导

周晓君

33

人力

资源

管理师

人力资源总监

开元名都大酒店

酒店管理

专题报告、实践指导

钱朝阳

47

省星级酒店星评员

市旅游局管理科长

滁州市旅游局

旅游管理

实践指导

陆梅

40

中级导游员

旅行社总经理

安徽晨光国旅

旅行社

管理

课程教学及实践指导

王谦

40

特级导游员

旅行社总经理

琅琊山森林旅行社

导游管理

实践指导

三、项目建设基础

师资队伍情况:

旅游管理专业有来自国内外的14名专业教师投身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其中,博士1人,其余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专业教师中有安徽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面试考官2人、滁州市星级酒店评审委员2人,取得酒店总经理资质4人、取得高级礼仪培训师资质1人、取得全国导游资质4人,英语中级导游资质1人。本专业大多教师都曾经或多次到过相关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中挂职或顶岗工作,具有旅游行业从业经历,对旅游相关行业及企业的最新动态有较好把握,能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带回到教学实践中,目前学校认证的“双能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5%。

此外,本专业还聘请了旅游研究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的8名高层次研究、管理人员做为本专业的外聘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举办了“旅游名师进校园”、“企业高管进校园”两项平台,定期邀请“双高”(高学、高管)人员来我院开办讲座,拉近旅游行业运行与前期教育的距离,共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科学详尽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多年来,旅游专业教师累计完成或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4多项,厅级及社会委托项目10多项,累计发表论文70多篇,累计奖项10多项,参编教材6部,为安徽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

教学条件:

旅游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在旅游学院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本专业坚持“校、政、企、研”结合的培养模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本专业实寻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本专业的建设重点始终坚持抓紧抓好。

目前,校内建有4个专业实训室(基地)即模拟中餐实训室(D106)、模拟西餐实训室(D108)和模拟客房实训室(D110、D112),嵌入式下校合作——晨光国旅滁州学院分社;校外建有实践基地11个:滁州市旅游局、滁州君家酒店、宁波开元名都、杭州海博大酒店、千岛湖喜来登大酒店、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上海海伦宾馆、琅琊山景区、芜湖方特、宝中旅行社、滁州晨光国旅。拥有涵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行业完善的教学实习、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网络,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毕业设计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

在此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建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信息管理模拟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实验室、茶艺实训室、酒水(调酒)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加完备的教学场所和设施。

本专业还是“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滁州市旅游培训中心”所在地,同时也是滁州市旅游协会会长单位,滁州市餐饮协会培训单位,可以开展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和导游年审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

人才培养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具备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经本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合从事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开发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工作。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规划2年内把旅游管理建成为滁州学院的品牌专业,建设成为安徽旅游类具有比较领先水平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习兴趣良好、学风浓厚。为了培养出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全面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给学生创造进入社会竞争的优良条件,学生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的考试、普通话资格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学生在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合格率2012年为56.3%,2013年为71.4%(本科班为:87.7%),历年均超过全省平均通过率二十个百分点以上。2013年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77.59%。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经三年有3人获得“安徽省未来之星导游大赛”中获奖,12人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

社会评价:

旅游管理专业开办以来,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达到的效果一直受到领导、师生、社会各界的较高评价,通过搜集多方信息了解,得知学生普遍反映我系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讲解清晰,富有教学激情,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学生课堂情绪饱满、学习兴趣浓厚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比较配套,管理规范。学生“肯吃苦、能力强、素质高”是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致评价。已有一大批学生因当时实习表现优秀,被实习单位聘用,有部分学生已经提升到了管理岗位;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平时文明礼貌、积极主动,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受到了旅游行业的普遍欢迎,历年应届毕业生将迎来均在90%以上。2011级本科学生实习的综合表现赢得了实习单位——杭州海博大酒店的高度认可,实习过程中企业还专门发来了感谢信。每年都有大量旅游企事业单位到校抢招毕业生和实习生,充分显示了本专业在省内外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四、项目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及培养方式改革为突破口,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培养方向正确、课程体系先进、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训和实习等配套设施完善、创新性强、教学质量好、社会认可度高的特色专业,构建面向21世纪的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区域和行业培养旅游业适用人才、优秀人才。

(二)阶段目标

(1)专业建设规划阶段(2014.8.-2014.12)

重点目标:在本专业的建设的总目标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及分期目标和分项目标。

结合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制订出特色显现的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出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

结合专业建设需求制定出切实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具体规划。

(2)专业建设实施阶段(2015.1.-2016.10)

重点目标:围绕特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及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规划内容的实施。

—建成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础的课程体系;争取1-2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3门获得校级优质课程建设。

—引进4-6名旅游类专业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力争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零突破;选派2-3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选派3-5名教师到企业一线作累计不少于6各月顶岗实践;聘请2-4名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现有专职教师根据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制订出个人发展规划。

—构建认知实习、小学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等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政、企”合作,与事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立3-5个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成1-2个校企合作冠名班或校企合作专业方向。

申请或完成省级或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2-3项,发表10篇以上有较高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教研论文;加大实训教材的建设力度,至少完成1部校本实训教材,联合国内同类学院编写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如何在学生一入学,告知其专业将来就业的主要领域及岗位,在四年学习中主要应掌握的核心知识、专业能力,需通过哪些课程与实训环节实现,让学生学有方向,有目标;如何加大校政企深度合作,在生产一线岗位上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服务、管理知识和能力;如何推行“双证书”制度及“定单式”培养。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广泛征询社会,特别是旅游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意见,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能要求,安心岗位工作,达到“会服务、能管理、懂研究”。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如何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尤其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如何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设置相关的课程,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如何按知识结构设置体现加强基础理论,突出核心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能力结构设置课程,加强专业技能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操控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3)

“双能型”教学团队的打造。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根本保障。如何在现有14名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力度及对现有骨干教师的培养,力争在2-3年内,使本专业的专业教师中具有职称结构合理,真正“双能型”比例达90%以上。如何聘请高水平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将最新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理念带到课堂,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和未来职业发展。

(四)预期成果(需包括学生受益情况)

1.培养方案优化。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突出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形成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

2.专业特色凸显。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我院新兴专业与管理专业中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的特色专业;为地方和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当前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同时集成专业建设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规范,为同类专业提供参考。

3.规章制度健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工作程序规范和工作制度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对教学运行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和制度。

4.课程建设与改革。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和主干课程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平台,累计建成1-2门校级精品公开课程、2-3门校级优质课程,建成1门教学效果较好、受学生欢迎的双语教学课程;

5.教材编写。完成1—2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校本教材;

6.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争取每年引进2-3名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选派1-2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或作访问研究。拓展与政府、企业界的联合,聘请2-4名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7.实训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在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旅游信息管理模拟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实验室、茶艺实训室、酒水(调酒)实训室中建成2-3个。继续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立2-4个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学生实训课程开出率达到95%,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8.

校企合作推进。通过校企合作,成功打造三个渠道: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渠道、实习渠道、就业渠道。

五、建设内容

1.

修订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的是“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创新性”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现“与市场接轨,适应行业需求”的宗旨,毕业学生在工岗位上要“会服务、能管理、懂研究”。完善“12345”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教学体系;两大平台:校内、校外两大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整合即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四个强化即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五个实践环节即认知实习、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组成。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发展变化、用人单位要求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服务业的地位,强化专业教学与旅游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更新培养理念,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2.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科学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培养的学生能胜任旅游管理工作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企业”。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教学体系,正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教最新的,让学生学有用的,将旅游科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利用顶岗实践和指导学生实习的机会,与实习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座谈交流,调查了解旅游企业的从业需要,筛选、提炼信息,把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移植过来,融合进教学内容中。在教学内容上适度增加管理、财经和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减少必修学科、增加选修课。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加强课程建设,建设期内争取1-2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公开课程建设,2-3门获得校级合格课程。

3.调整和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采用多途径多形式,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和职业示范作用强的教师队伍。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争取建设期内引进4-6名旅游类专业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力争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零突破。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业务提升,选派2-3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拓展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再聘请2-4名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夯实“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理论与实操双融通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教师具有真实的企业工作经历,选派2-4名教师到企业一线作为期累计不少于6各月顶岗实践和研修,;现有专职教师根据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制订出个人发展规划。

4.探索和完善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能力培养,构建认知实习、小学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等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更加注重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外创业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继续推进“校、政、企”合作,与事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立3-5个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成1-2个校企合作冠名班或校企合作专业方向;进一步加大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力度,做好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旅游信息管理模拟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实验室、茶艺实训室、酒水(调酒)实训室规划和前期建设准备,建设期内力争2个投入使用。提高实训场所的使用效率,保证实训课程的开出率在95%以上。办好“名师进课堂”、“企业高管进课堂”和“青年师生讲坛”三个专项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校内“水果拼盘大赛”

、“导游技能大赛”、“形体礼仪大赛”和“旅游线路设计”等大赛的水平。

5.竭力提升科研教研工作水平。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申请或完成省级或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2-3项,累计发表有较高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教研论文10篇以上;加强教材建设,尤其是加大实训教材的建设力度,至少完成1部校本实训教材,联合国内同类学院编写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六、进度安排

本特色专业拟在两年内按下列进度进行:

(1)第一阶段(2014.8.-2015.9)

①结合2014版人才培养制修订工作,制订出特色显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出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

结合专业建设需求制定出切实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具体规划。

引进2-3名旅游类专业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选派1-2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选派2-3名教师到企业一线作为期累计不少于6各月顶岗实践和研修;聘请1-2名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现有专职教师根据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制订出个人发展规划。

建成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础的课程体系;完成1-2门获得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申报。

构建认知实习、小学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等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政、企”合作,与事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立2-3个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成1个校企合作冠名班或校企合作专业方向。

申请或完成省级科或教育厅重点研项目1项;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做好教材建设,尤其是加大实训教材的建设的前期准备。

(2)第二阶段(2015.10.-2016.10)

进一步优化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争取1-2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公开课程建设,1-2门获得校级优质课程建设。

引进2-3名旅游类专业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力争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零突破;选派1-2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选派2-3名教师到企业一线作为期累计不少于6各月顶岗实践和研修;聘请1-2名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

继续做实认知实习、小学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推进“校、政、企”合作,建立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景区管理等门类齐全的校外实践就业基地。与事业、企业共建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2-3个,建成1个校企合作冠名班或校企合作专业方向。

申请或完成省级或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2项,累计发表有较高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教研论文10篇以上;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力度,至少完成1部校本实训教材,联合国内同类学院编写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改进和提升校内实训条件。将现有将现有的中餐、西餐和客房实训室规范化,增设实训技能培训内容。建成校内旅游信息化实验室或形体礼仪实训室、调酒实训室。

累计邀请国内外高级旅游管理专家和学者教授进行专题讲座4-5次。

全面整理和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材料以及支撑材料,向有关领导和专家征求意见,根据专家和领导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七、经费概算

(一)资金来源:

为完成本专业建设目标,学校投入建设经费20余万元,其中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拨款6万元,其他方面筹措建设经费14万元。

(二)资金运用:

资金运用预算表

序号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1

校内实践教学实训室建设(形体实训室)

10万

装修、设施等投入

2

教学科研经费

1万元

科研出差、资料、稿酬、成果出版等投入

3

教材编写、出版

2万元

人员、文献资料、出版投入

4

师资队伍建设

2万元

派遣到内地高校或科研院所学习提高。

5

学术交流费用

1万元

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6

课程建设

1万元

校级精品课程、合格课程、双语课程。

7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万元

实践基地扩增、实践基地交流等

8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建设

1万元

资助学生科研、实践等活动

9

其他费用

1万元

与专业建设相关的其他不可预计费用

合计

20万元

八、政策保障

学院依据专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专业建设。

学校加强对特色专业的领导和指导。院长亲自领导制定特色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科研、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能力。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牵头负责专业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专业建设方案。

实施项目化管理。对立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与动态管理,各项目按建设标准和要求制订建设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建设与改革工作,学院定期进行检查评价,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并达到既定目标。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特色专业建设点所需的人才给予进一步的倾斜,通过引进、培养、送出去学习和聘请等办法,及时补充、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在建设周期内,学院确保学校下拨的建设经费全部落实到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上,同时学院还将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

九、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盖

章)

主任签字:*年*月*日

十、申报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年*月*日

十一、联合申报单位意见

签章*年*月*日

十二、省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签章:*年*月*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