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信息技术乡土化培训

信息技术乡土化培训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乡土,培训

信息技术乡土化培训 本文简介:“乡土化”培训中相关信息技术的意义和要求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今农村中小学现有条件和教师水平,怎样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优质的培训已成为我们培训学校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过程论述了对农村中

信息技术乡土化培训 本文内容:

“乡土化”培训中相关信息技术的意义和要求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今农村中小学现有条件和教师水平,怎样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优质的培训已成为我们培训学校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过程论述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乡土化”培训的意义和要求。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对教师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要变化,教师职业的专门性将大大提高。针对城乡的差异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的“乡土化培训”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化培训尝试一条区域化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之路,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意义。乡土化培训是基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整合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以解决农村教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指向,以转变教师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自主反思能力为主要途径,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

一、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过程中培训的意义

随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条件的日臻完善,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本身从目的到内容和形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以知识的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精心设计学习环境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学生可从多条途径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获得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农村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信息的闭塞,缺乏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有针对性的专业引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教师要将压力变为动力,主动积极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各级电教机构和培训部门要勇挑重担,总结以往的经验,找出失误的原因,从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方法、模式、过程、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一条快速、高效、优质的培训途径。

(一)“乡土化”培训应使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这种教育变革的前提是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首先,要认识到培训教师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远远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其次,要深刻认识教师培训的重大意义。要在培训中让学校领导和所有教师看到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强大影响力,看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看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可能产生的重大变革及深远影响,认识它的潜力和优势。在培训过程中,让教师深刻感受认识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动态性、丰富性、交互性及网络的强大优势,让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乡土化”培训应使教师必须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素质

所谓信息素质,是指人在信息社会中,接受、存储、分析、使用和生产信息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

“对于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质,我们认为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基本信息素质、学科信息素质、特殊信息素质、科研信息素质。基本信息素质,是指一个教师平时必须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技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的要求;学科信息素质,就是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特殊信息素质,是指计算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科研信息素质,是指一个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所应具备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在这四种信息素质当中,基本信息素质是形成学科信息素质、特殊信息素质、科研信息素质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

教师只有掌握了所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才能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知识,才能及时洞察本学科的发展情况,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最新信息。

在农村中小学中推广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开设一门信息技术课程,或让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具有一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授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各学科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优秀科技人才,以适应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乡土化”培训的意义和要求理解,教师培训机构可以针对性的对农村教师“进阶式”培训,从而构建城乡教师专业交流平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