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word版 本文关键词:利润,计划,分享,word

《利润分享计划》word版 本文简介:利润分享计划一、利润分享计划简介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员工根据其工作绩效而获得一部分公司利润的组织整体激励计划。是由企业建立并提供资金支持,让其员工或受益者参与利润分配的计划。在这种计划下,报酬的支付是建立在对利润这一组织绩效指标的评价的基础上的,利润分享计划是一次性支付的奖励,它不会进入到雇员的基本工资

《利润分享计划》word版 本文内容:

利润分享计划

一、利润分享计划简介

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员工根据其工作绩效而获得一部分公司利润的组织整体激励计划。是由企业建立并提供资金支持,让其员工或受益者参与利润分配的计划。在这种计划下,报酬的支付是建立在对利润这一组织绩效指标的评价的基础上的,利润分享计划是一次性支付的奖励,它不会进入到雇员的基本工资中去,因而不会增加组织的固定工资成本。在实际运用中,利润分享计划在成熟型企业中显得更为有效。

二、利润分享计划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物价变动是和经济发展同方向进行的,随着经济扩张与收缩而上下跌落,从未有过物价上涨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的现象。

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兹曼提出了一利润分享的薪酬制度为核心的分享经济理论,为医治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滞胀病开除了药方。

根据威兹曼的解释,利润分享制的主要形式是利润分享制和收入分享制。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对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提出了分享制的不同形式——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劳动者管理合作社,利润分享制,收入分享制和劳动资本合伙制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一套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体系,成为西方国家众多福利计划的主要形式,这其中又以美国最有代表性。

三、利润分享计划的基本原则

利润分享计划有四条基本原则,分别是公平,明确,参与和承诺

公平原则是以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组织的成功做出了贡献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计算相应确立,以分享收益。一般,员工得到的额外利润占个人报酬的4%到10%;不过,超过20%的额外利润,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明确公平原则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司必须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经营目的(目标),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自己起作用的方式。

参与利润分享计划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一切都离不开参与。必须确立一种参与制度,让员工界定清楚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的参与方式。

承诺毫无疑问的,这项原则是对于收益分享计划的成功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组织承诺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管理承诺。每位经理必须一起工作,相互帮忙,以树立组织平衡的范例。管理人员必须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收益分享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经理也必须参与。

四、利润分享计划的分配形式

利润分享的三种分配方式

第一是按工资级别分配。利润分享对应着工资级别,通常是按照工资的级别来进行分配的。如果工资制度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利润分享的合理性。

第二是按责任和贡献大小分配。也就是在利润分享中,再加入绩效考核。林肯电气的做法值得参考。它先是直接和业绩挂钩,彻底地实行计件工资,然后在利润分享机制中又加入了绩效考核。在林肯电气,一是考核员工的可信赖性,二是考核质量,三是考核产出(这个产出按说在计件工资已经考核了,但是它在分享的时候,还要考核你总的贡献是多少),四是考核建议和合作。实际上它的利润分享计划,尽管引入了绩效考核,但不是照搬奖金计划,或者照搬其它的工资增长计划中的业绩考核。

第三是按税后利润分红。即公司先交税,再分红。当然交税以后再分红,按照(美国)税收机制,它能够算作年终奖,也就是说它的税率是固定的。但是你要算在每个月的工资里,工资低的税率可能还要低,如果是工资高的,累进的话则税率更高。西方采取税前的方式比较多。我们其实可以笼统地把它用税前利润或者叫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来分配,甚至可以按毛利率的比例分配。这样能够计入成本,可以减少公司的纳税额,但是在每个人那里是按累进税来纳税的。

五、利润分享计划的主要功能

利润分享计划主要功用如下: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与士气。降低企业的管理监督成本。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获取利润,而利润成长则依靠高效率与好效果的企业运作,高效率的有效的企业运作则依靠高效率、高素质的员工,而要使员工高效率高素质的最直接且最重要的方法便是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与士气。利润分享计划正是通过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合伙关系,真正使员工把企业当成家,形成全员参与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最终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与士气。

随着企业工艺及业务流程的日趋复杂,对企业员工的监督管理成本大大增加,而利润分享计划则可用过程之外的利润结果来代替传统的行政命令,避开生产过程的监督难度,从而形成企业从下至上的层层自我约束机制,最终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六、中外利润分享计划案例

华为利润分享计划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但有一个西方比较不认识的例子,则是中国的电信巨擘华为,这是一家私人企业,股权都在员工手中。华为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立,目前员工总数已达到17万人,其中有超过4万人并非中国籍(在海外市场,有75%的员工都是由当地聘雇),并且全球顾客人数已突破30亿人。这也是唯一一家海外营收(67%)超过中国本地营收的中国企业。

从华为草创初期,任正非就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ESOP),当时他对于西方的各种奖励制度并不熟悉,还不知道股票选择权这种制度。当时,文化大革命在中国仍然余波荡漾,当个企业主、也就是个资本主义者,对很多人来说仍然观感不佳。面对这样的现实,任正非觉得对于老板来说,最安全的作法就是不要拥有这家公司。

在今天,任正非本人仅仅持有华为总股权的1.4%,其他股权则由82,471名员工所共有(根据2014年12月31日华为的2014年度报告所示)。此外,由于华为并未公开上市、而是由员工持有,也就代表公司的营收有一大部分会直接由员工享有。在华为的例子里,过去20年间的总净利润还比支付给员工的总净利润少了许多,讲得明确一点,员工的薪水、红利和股利股息加起来,是公司年度净利润的2.8倍,而且这个比例还计划提升到3.1倍。

这套ESOP的架构有两项重要前提。第一是儒家追求的平等及和谐,让任正非希望员工彼此之间的收入落差不要太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任正非相信如果是由员工来拥有公司,就能受到激励、以创业者的心态来行动,开启更多项目,让所有人都能赚得更多,并大幅减少财富创造累积时的差异。像这样让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增加财富,正是员工持股公司的特点之一,不像一般上市公司,主要只由最顶层少数人乐享利益、并且服务外部的持股人,结果公司内部的薪水落差则是不断加大。然而,虽然华为希望让人人都能够公平取得机会,并不代表他们要求将结果公平分配。

这里的第二项前提,就是在于平等的概念。工作愈努力,就能赚得愈多,但如果是超时加班,必须是工作能直接达成顾客的需求,否则并不会得到更多奖励。如果工作超时、但无法为顾客带来直接正面效果,就不会得到奖励。用这套办法,一方面能控制财富落差、让员工能够赚得更多,但另一方面也让那些能力强的员工能有更多影响力和权力。

在任正非看来,员工希望有归属感、希望能因为身处某个团体而自豪,但也希望能和别人有所不同。华为的ESOP能够满足人类的两种需求,一方面强调华为属于所有员工,一方面也强调任正非期望所有员工都能像个公司负责人,要全心全力投入。有这种创业精神,就能让公司整体一同学习、创新,支持华为的使命:透过沟通提升生活品质。

但这里有个限制,因为法规关系,虽然华为的许多非中国籍员工也表达了参加ESOP的意愿,但却无法实现。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华为最近开办一项称为时间单位计划(Time-based

Unit

Plan,TUP)的长期奖励计划,于2014年上路。这是一项关于利润共享及红利的计划,依据则是员工在所有合格员工之中的绩效表现。在TUP计划中,每位接受者能够取得不同的「时间单位」(time-based

unit,TBU),在最后年终及每期期末累积计算利润时,就能依据TBU来给予现金奖励。

另一项重要的限制,则在于华为是一间私有企业;这套措施如果要用到公开上市的公司,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而华为目前也并没有上市的打算。华为相信,上市可能影响他们的利润共享计划、造成不公平而影响士气、带来压力而使公司变得短视,并且阻碍创新及成长,而创新和成长正是电信业的重点价值。

华为的例子,可以让我们了解大规模利润共享方案的两件事。第一,员工拥有的公司必须有长期的目标及众人整体的方向,这也暗示着不会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员工利润共享方案之所以能够同时符合个人及整体的利益,是因为让员工想当个创业家的个别动机、与公司的愿景连结起来。就是在这点上,员工拥有的公司有潜力能够将员工的个人抱负转成内在动机及自豪的心理,让他们长期为公司目标服务。

同时,华为的例子也强调了全球性的公司也能采用利润共享计划,以及点出一些可能的挑战。特别是不同国家的公司可能面临不同的法规限制,而使得母国总公司与外国子公司的员工面临不平等的状况。华为处理这项挑战的方式,则是与谘询顾问公司想出了像是TUP这样的新激励方案,而且让非中国籍员工享有比中国籍同等层级员工更高的薪水。(通常也会高于当地国家或地区的同等工作。)全球性公司要让员工享有利润,另一项挑战则是要找出有利节税的激励方案。关于利润共享计划如何抽税,各国的税制不尽相同,像是在目前的美国选战中,希拉蕊的政见就认为采用利润共享计划的公司,应该在头两年可以得到减税优惠。这里的概念,是希望鼓励公司共享利润、让员工也觉得自己拥有公司:长期来说,这会是有利也有效的一种作法。

这样一来,主要的挑战其实就是要将我们的焦点从外部股东转向内部的利益关系人:这些人不该只是公司的高层,而是每个阶层的员工。而且,这也正是员工拥有公司所努力想达到的心态:财富和利润应该是共享的公共财,而不只是最高层少数人的禁脔;这样一来,就能提升生产力、创新能力,成为成长的动力。

沃尔玛与员工的利润分享计划

1962年美国沃尔玛公司创立于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1991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企业。2001年以后连续名列世界500强第一的位置,2002年销售额达到2465亿美元。

沃尔玛公司有折扣商店、仓储商店、购物广场和邻里商店四种零售业态,店铺4694个。员工人数约100万人,分布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如此庞大的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行,与其实施的员工薪酬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沃尔玛的薪酬制度是固定工资+利润分享计划员工购股计划+损耗奖励计划+其他福利。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这是山姆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举动,也是保证沃尔玛公司继续前进的诱因。具体规定是每一个在沃尔玛公司呆了一年以上以及每年至少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参与分享公司利润。运用一个与利润增长相关的公式,公司把每个够格的员工工资的一个百分比归入员工的计划档案中,员工们离开公司时可取走这个份额——或以现金方式,或以沃尔玛公司股票方式。结果这个计划发展速度极快且大获成功。

山姆是这样思考利润分享计划的:利润率的高低不仅与工资数有关,也与利润量有关。而如何提高利润呢?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这就是你与员工共享利润——不管以工资、奖金、红利或股票折让方式,公司的利润就越多。因为员工们会以管理层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顾客。而如果员工们能够善待顾客,顾客们就会乐意来这家商店,顾客越多,利润越多。而这正是该行业利润的真正源泉。仅*把新顾客拉进商店,做一笔生意算一笔或不惜工本大做广告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因此在沃尔玛的发展中,顾客称心满意,反复光临,才是沃尔玛公司惊人的利润率的关键。而那些顾客之所以对沃尔玛忠诚,是因为他们的员工比其他商店的售货员等他们好。

山姆在自传中对自己还没有很快想到这个问题而感到懊悔不已。他回忆到“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事实上,我整个事业中的最大缺憾就是当1970年我们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我们最初的利润分享计划只包括经理人员而没有扩大到所有员工。由于我太担心自己的负债状况,也太急于让公司迅速扩展因而忽视了这一点。”

但山姆很快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1971年,利润分享计划全面实施了不仅是对高层人员而且是包括大部分员工。1971年,公司开始在全公司内推行利润分享计划。具体规定为1.凡加入公司一年以上,每年工作时数不低于1000小时的所有员工都有权分享公司的一部分利润。2.公司根据利润情况和员工工资数撮的一定百分比提留。当员工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可以提取这些提留提取方式。可选择现金也可选择公司股票。而公司每年提留的金额大约是工薪总额的6%。结果计划发展极快。在1972年,用于该计划的金额是17.2万美元,共128人获益。随着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所有员工的红利也在增加。员工为公司发展努力也因此获益。

沃尔玛的员工,也是山姆的“合伙人”。就是这些对沃尔玛有着坚定信念的员工与山姆团结在一起,陪伴着沃尔玛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沃尔玛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这一切也全归功于山姆的远见卓识和他因为为员工着想而进选择这项计划。

随着利润分享计划的成功,山姆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例如公司的福利计划。它包括员工的疾病信托基金、为员工子女而设的奖学金、分享减少商品短缺的节约等。以1990年为例沃尔玛的各项福利计划加上分店经理奖和补偿方案等,使公司除了工资和基本补助以外多支付了1亿美元。

他们还有一个“雇员购股计划”。这个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的价格购买股票。这项计划从1972年开始实施,是属于职工福利,然而又是自愿的。员工购买公司股票享有比市价低15%的折扣,并可用薪水抵扣。由于公司股票的升值。这一计划使许多员工积累了大量财富。例如前述那位货车司机除利润分享金外,他还用买卖股票赚的钱买了房子和许多东西。当然那些管理人员包括在公司长期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积累的财富更多,不少了都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这项计划有约80%的员工参与。因为通过考核,他们的资格可以达到。但由于还有大约20%的员工要么还不够资格,要么是进公司的时间尚不够长从而不能参与利润分享。所以沃尔玛还推行了许多奖励和奖金计划,以使每个员工都能像给合伙人那样参与公司业务。其中最成功的奖金项目之一就是所谓的“损耗奖励计划”它最好的体现了沃尔玛的合伙原则。

沃尔玛公司不把员工视为雇员,而是合伙人(associate)。因此公司的一切人力资源制度都体现这一理念,除了让员工参与决策之外,还推行一套独特的薪酬制度。

沃尔玛通过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购股计划,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合伙关系,使员工感到公司是自己的收入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因此会关心企业的发展加倍努力地工作。不过这种薪酬制度也有局限性,对于那些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员工来讲,他们更关心眼前固定工资的多少,而非未来的收入。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讲,利润增加和股票价值的升值主要不取决于员工的努力,股票升值的潜力很小。这样就会使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购股计划不会为员工带来多少利益。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购股计划最适合成长性、发展型零售企业采用。

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详解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现任董事长为王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现有员工16000余人。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

目前房地产行业板块整体上比较低迷,可谓“内忧外患”。从“内忧”角度看,很多房企面临高管跳槽等问题,不仅流失了专业管理人才,而且某种程度上也会使得企业运营的各类核心技术流失,这会对后续项目竞争形成威胁。从“外患”的角度看,在今年整个楼市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高管对于市场经营实际上是持动摇态度的。传统房企对人才的激励,主要是通过“利益均沾”、“利润分享”来进行的,主要的手段无外乎以销售额提成、利润提成等方式。这种方式既有效地驱动了职业经理人与所有者利益捆绑,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支撑企业做大做强,但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此万科这个时候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将核心人才的利益和公司的发展绑定在一起,将极大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稳定和升级。

到今天为止万科2500多个骨干员工持有了万科百分之四多的股票,虽然很少,但是也是万科第二大股东了。员工除了工资收入外,和利润直接相关的奖金将通过信托计划购买公司股票,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将来还可通过此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杠杆融资,员工将获得更多额外的收益,当然也应相应共同承担经营的风险。高管和相关经营者通过项目跟投制度与公司“共创”事业,再用集体奖金买公司股票,既解决部分资金来源,又“共享”了公司股票升值带来的收益,最后通过合伙人制度让员工实际参与到公司经营,以主人翁思想“共担”公司发展的大任,打造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合伙人”文化。

合伙的合伙人一般有三类人,一是集团董事会成员、监事以及高管和地方公司高管;二是集团公司总部一定级别以上的雇员;三是地方公司一定级别以上的雇员。高管和相关经营者通过项目跟投制度与公司“共创”事业,再用集体奖金买公司股票,既解决部分资金来源,又“共享”了公司股票升值带来的收益,最后通过合伙人制度让员工实际参与到公司经营,以主人翁思想“共担”公司发展的大任,打造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合伙人”文化。

熟悉《公司法》的读者知道,由于有限合伙企业人数上限为50人,而万科1320名员工通过一个信托计划巧妙将资金注入盈安合伙,避开了限制。当然,这也存在未来购入的股权属于谁、谁说了算的问题,因此华扬资本建议在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时应配套建立相应的决策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以避免将来产生企业治理问题、纠纷。

由于员工合伙人并非直接持有万科股份,也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员工的参与是基于对公司未来的强烈信心,也是基于员工与公司背靠背的信任,但一旦万科股价下跌,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华扬资本建议在推行一项新制度时,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相应的退出机制,以防将来产生冲突、纠纷而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反效果。万科通过建立项目合伙人,间接实现员工内部创业,对于公司甚至房地产行业实现战略转型具备深刻意义。项目合伙人是房地产企业在成就分享机制上的一次尝试,其本质是在不牵涉集团股权结构重大调整情况下,在项目层面及在区域层面以合伙人或者类合伙人的身份使得重要人才、利益相关方人才能够在获得更大收益情况下为企业谋求更大利润。

星巴克的员工利润分享计划

星巴克,1971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起初靠卖咖啡豆起家,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四大洲拥有5000多家烘焙零售店的大型烘焙饼店,它的崛起靠的不是烘焙营销技巧,而是得益于对“关系理论”的重视,特别是同员工的关系。事实上,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烘焙饼店间的竞争已逐渐演化成人才层面的竞争,有效利用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是使烘焙饼店能在长远的发展中胜出的关键因素,而星巴克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有效的奖励政策,创造环境鼓励员工们自强、交流和合作。

绝大多数的老板在雇用新员工时都会签订工作合同,希望双方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通常,那些被雇用的人投入时间和才智,而老板投入时间、才智和金钱。但是双方并没有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因为员工只能得到先前签订的合同所规定的工资,不会因为公司利润而按比例获得奖励分配。你可以称呼他们为员工,但肯定不会是伙伴,因为在这种商业关系中,他们既享受不到公司成功带来的利益分配,也不用为公司的不景气负责。那么,星巴克的“员工”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吗?严格来说的话,不是这样的。因为星巴克的“伙伴”在工作中不用面对财务责任,但是他们却因咖啡豆股票而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合伙人的权益。

1991年,星巴克实现了健康的赢利水平,CEO霍华德·舒尔茨这时向董事会提出对员工实行利润分享计划。虽然董事会表达了担心,但计划还是通过了。1991年,当咖啡豆股票计划开始面向员工实行时,星巴克就停止使用“员工”一词,开始称呼每一个员工为“伙伴”,即使是兼职员工,在工作满6个月后,也有资格享受这个计划。在2010年11月,星巴克把这一资格的享有者扩大到了19个国家的115000名员工。这构成了整个星巴克薪酬机制的重要元素。在2012年财政年度,星巴克拿出了2.14亿美元的税前收益发放给公司伙伴。而且不管年度效益好还是不好,星巴克的领导者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原则,这也正是星巴克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星巴克在为所有的员工提供工资福利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利润分享计划,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烘焙饼店的合伙人,以将每个员工与烘焙饼店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根据这个计划,在每个申购季开始之前,凡是被星巴克连续雇佣90天以上,

且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少于20小时的员工,都有机会以抵扣部分薪水的方式或折扣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在申购即将开始前,公司会将申购资料邮寄到雇员家里,每个员工的申购资金限额为其基础薪酬的1%-10%.而在每个季度结束后,公司会选择一个较低的星巴克股票公开市场价格,将员工所抵扣的工资以低于市场价15%的折扣购买,即以“八五折”的价格购买。

咖啡豆期权计划。在利润分享计划的基础上,星巴克烘焙饼店有进一步推出了咖啡豆期权计划。而该计划与之前相比,赋予了更多员工购买并拥有星巴克股票的权利,目的是使员工充分分享烘焙饼店的烘焙经营成果。该计划规定自每年4月1日起至财政年度结束,或者自每个财政年度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或者自4月1日开始至该计划当年被正式执行之前,连续被星巴克雇佣且被支付了不少于500个小时的工资的员工,都有权利享受该计划。主管及以上职位的人员不参加“咖啡豆”期权计划,但可以参加专门针对“关键员工”的股票期权计划。在综合考虑烘焙饼店年度业绩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每年会考虑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定的股票期权作为奖励。员工个人应获得的股票期权数量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当年(财政年度)的烘焙经营状况及收益率;个人在该财政年度的基础薪酬;股票的预购价格或公司允诺的价格。公司的股票期权待权期为5年,任何满足条件的合伙人都可按照股票购买计划购买股票,合伙人购买股票时可以通过薪水折扣获得15%的优惠,这样只要股票上涨,股票期权就越来越值钱。

霍华德说:“利润分享计划计划不仅让星巴克成为一个更好的工作场所,而且使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公司的主人,并以此为傲。

七、利润分享计划案例的启示

1.依据中国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员工持股及利润分享计划模式。一个国家的法规政策不同,一个企业的性质、企业文化等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员工持股及利润分享计划模式。

2.专门的持股管理机构的建立,以便于集中管理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的管理机构应该以法人团体托管运作,具体可由原企业内部工会形成员工持股会,或者由外部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托管。中国企业可以在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下,合理选择形成持股管理机构的方式。

3.员工持股应该依据员工个人的意愿,避免强制性。中国企业在推行该计划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企业员工个人的意愿,抛弃过去为了融资而强迫员工购买的观念,抛弃将上岗、下岗的问题与员工持股相联系的观念,正确落实员工持股及利润分享计划。

4.股权管理必须明晰化,投票股权与收益股权相分离。首先,股权的管理包括股权的转让、回购、收益分配等,这些问题都是员工和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如果在计划实施前不明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争议和分歧就难以避免。实际上,万科是从去年按照“不同级别、不同比例”的原则,对万科各级雇员(包括高管层在内)的年终奖金进行了扣除留存,这笔钱在将近6个月后,被用于盈安合伙对万科A股股权的收购。

八、利润分享计划实施建议

建议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润分享资格制度。为配合利润分享制度的实施,建议企业建立利润分享资格制度,详细规定利润分享参与人的准入、退出等条件。

建议二: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利润。分配总额度是以企业的目标完成情况为分配依据的,因而对企业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是否公正合理,直接影响利润分享计划的总额度,进而影响利润分享计划的实施。因此,企业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企业目标完成情况的指标、数据来源、考核方式、对应利润提取比例进行严格界定。

建议三: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传递给员工。为配合和促进利润分享计划,建议在不引起公司机密泄漏的前提下,可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如果可能的话,让他们一起来参与计算利润分享额度,使员工真正了解感受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增强自身对企业的责任感,最终提升自己、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

九、总结

参与机制:利润分享的核心

所以我们看到,利润分享还依赖什么机制呢?依赖一个参与的机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参与管理。不是说设计一个分享方案就可以等着摘果子了,它是一个参与的机制,在参与的过程中,才可能把员工的智慧、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才能把员工得到认可的需求的动机与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员工受雇于企业,他的意见是没有影响力的,没有人听他的意见,而且如果说了,领导还觉得他是刺头。所以他就是看管理层的笑话,明知道你错了,他也不说。但是如果有了这种机制,情况就不一样了。员工参与以后,他把这个企业真正当成自己的企业,他能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认同、得到批准,最后在全公司实行,取得了效益。大家通过他的建议得到好处,又能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对某个人有好处,而是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所以大家也愿意协同企业去做。还有就是整个利润分享,如果做好了,这个参与机制设计好了,偷懒、搭便车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我原来插队的时候当过生产队长,那时候没有什么激励机制,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还有一个就是要带头干。但是我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带着他们干,他们一天没干多少,倒把我累得够呛。其实员工比你的潜力大得多,因为后来包给他们干,他们就能主动加班。那个时候就认识到,人的潜力非常大,就认识到制度设计好了,会带来很大的效益。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