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本文关键词:素养,小学生,课题,培养,实践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本文简介:编号:课题名称:《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美: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其中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对于教育而言,“美”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本文内容:

编号:

课题名称: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美: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其中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

。对于教育而言,“美”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

尚美:就是崇尚美,追求美。

尚美素养:

是指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实践美的能力.

实践研究:就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为抓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各门学科协调配合,实现学校教育的全程美育,全员美育,营造“尚美”的学校教育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就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为抓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各门学科协调配合,实现学校教育的全程美育,全员美育,营造“尚美”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达到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学者对美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本体论阶段,涉及领域从最初的哲学领域扩展到美学,文学,教育学,伦理学,最终形成了庞大的尚美文化体系。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先哲们在教育上对尚美的探索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提出较为系统的美育理论的是柏拉图。他主张“人从儿童时代就应该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要天天耳濡目染与优美的作品,想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她们好的影响,是使他们不知不觉培养其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席勒通过研究认为“在美生成的较高阶段上,美将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塑造人本身的教育,美将与教育合辙并行。”

国内,在教育领域对尚美的追,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孔子和孟子提出了具有尚美思想性质的诗教、乐教理论,强调“诗”“乐”的交化作用。

在近代,我国的教育家看到了尚美对于情感培养和发展的作用。提出来尚美就是情感教育的主张,初识了尚美的心理效应。

不过我们也看到,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美育、艺术教育、教育审美化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学生接受的审美教育影响贫乏,师生教学美感体验肤浅,审美能力低下。

学校过去的审美教育较多注意了利用多种多样的“外来美”来培养人,而忽视了学校和教学活动本身的美。那些被“借到”教育中美的因子因为缺乏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融洽存在的形式,难以发挥出最佳的整体效应,而是孤立地产生一些外在的影响,最终还是因为指导思想或操作形式与内容性质的不统一而使自身美的特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如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也常常变相成为以达成智育目标为主的课程就是例证。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构建尚美教育理论。在研究过程中以“尚美教育”为追求目标,以发展师生尚美能力为着力点,以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基地,建设生命课堂,彰显个性特色,构建尚美教育系统理论。

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2、本课题研究以尚美教育为指导,以发展师生尚美能力为抓手,致力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审美性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的校园氛围,让花香浸润校园,让书香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成长,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为师生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理想课堂的理论探讨,追求高效而富有个性特色的尚美课堂的建设。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学习尚美教育理论,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学生培养成行为文明,能够具有一定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小学生尚美素养的途径.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书画特色更加彰显.

研究内容:

1,关于尚美理论的文献研究,对尚美理念,内涵做理性的思考和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尚美素养.

2.研制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目标研究

学校有总目标,按年段分为低、中、高不同目标

3.

营造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氛围研究

校园的美化、绿化等规划建设也是对学生尚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要收到成效,就必须建设一个适合于教育的环境。大到整体环境的设计,小到一个标志牌、一棵树、一丛花都要体现审美理念和教育理念。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享受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感化。在美中成长人自然会越来越美。我们要美化、绿化我们的校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让美的环境影响师生,陶冶美的情操、孕育美的心灵。

4.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

将美的元素融入到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逐步构建尚美课堂.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接受美的教育.

(1)、强化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音乐、体育和美术是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要求艺术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全面进行艺术课程的改革。并注重培养和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美化生活,美化环境,尝试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如艺术标志设计,校徽校标设计等,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美感、健全人格,认识社会,培养能力。

(2)、努力改革知识学科课程的教学,加强知识学科的美育渗透。要求教师在其他各科教学中加强美育。,“尚美”课堂旨在追求“美”的境界,令“美”的旋律贯穿课堂,让孩子们享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让“尚美”成为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习目标。如阅读教学中抓好语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领悟语文课文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接触、感受、认识周围事物,发现现实的美。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有着逻辑关系排列的节奏美,以及抽象的符号美;外语课中指导学生认识音节与语言的节奏美和文字符号美,社会课中带领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美、人文进步与生态平衡的美.

(3)继续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多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尚美教育.

利用我校的书法和国画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书画方面的艺术教育,让学生在书画的学习中感受中国汉字和国画之美,并能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5.构建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活动研究

针对学生平时行为不太文明的现象,建立“尚美小志愿者小队”,分别为“尚美卫生志愿者”,“尚美行为志愿者”,“尚美安全志愿者”等小分队,督促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做一个举止文明有礼的学生。

开展系列师生尚美活动,例如开展”尚美“之星的评比,“尚美艺术节”,尚美课堂竞赛”,尚美队会课”,尚美读书节,尚美书画竞赛,尚美教学月,撰写尚美格言等等.用丰富多彩系列活动,将尚美教育更深入的开展起来。

6.基于尚美教育的案例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前后的变化,研究尚美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影响,并收集各种典型的个案,编写形成案例集.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我们将广泛地收集、整理相关的现代尚美教育理论,深入开展课题实践与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结合学校特色学和学生发展需要,以更有效发挥其尚美教育功能。逐步建立并完善“尚美之星”评价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践研究,提炼.

本课题实践研究的过程为:

(一)实验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讨论并提出研究课题。

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前测,形成课题研究前测报告。实施问卷、个案等调查法,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4、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行调查,充分挖掘其中和美要素,有效整合资源。

5、由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审议,制定课题方案、申报课题。

6、培训课题研究成员,并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

(二)实验实施阶段:

全面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在分解课题研究目标,细化课题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分工协作,分组实施。课题实践与研究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相关尚美理论的学习。

2、平安、和谐、舒适的教育环境与氛围的营造。

3、“尚美之星”评价标准的初步建立,拟定方案实施细则,激励师生民主评比、和谐竞争。

4、逐步完善尚美网络平台。

5、尚美课堂模式的构建。

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在全校举行1—3次尚美课程观摩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学期主题各班级每学月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充分利用学校环境与设施,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扎实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育的效益。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整编相关文集成册。

(三)、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完善课题研究资料;形成经验总结论文集,尚美案例专集;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尚美课堂的基本特征,建立并完善“尚美之星”评价标准,形成有效的尚美教育评价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尚美教育的功能,总结实验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相关文集,并注意推广运用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更好地为互动共享的理想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使我校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行动研究法。研究本课题的参与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

、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应用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不断收集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片段,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

实施策略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以新课程理念学习、新教育实验为重点,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系统学习《新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专著,使教师形成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2.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功能,树立课堂即实验,反思即研究的科研意识。

3.着力构建尚美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会课机制,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艺,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构建尚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发掘师生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记录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成果。总

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的自身修养得到提高,行为举止更加彬彬有礼.

2.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多关注美的事物,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更具艺术性.

可能的创新之处:

1、特色引领。我校是一所书画特色学校,南京市书画艺术四团.有着自己的书画校本课程.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结合我校的书画特色,进一步深入挖掘书画教育中的潜在的美的因素,研究书画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尚美教育。

2、研究对象的特殊。结合课题,研究对于外来务工子女这样较特殊人群如何进行尚美教育的。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接触美的机会比起我们这样的民工子女要多得多,对他们进行尚美的教育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在家庭中他们对美的认知,感受几乎是一张白纸。如何利用我们的课题,让我们的孩子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美的熏陶,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小学生尚美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2012

课题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证书

论文

每学期统计

校园尚美文化节系列活动

照片,光盘

每学期统计

学生作品,图片等展示

图片

每学期统计

课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

每学期统计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生尚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2015

尚美课堂教学案例,反思集

案例集

2015

各种研究成果资料

文集

2015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由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教研组长组成。他们都曾经主持或参与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其中两人是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是区优秀青年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有多人的论文多次获省,市,区级奖项。有3人的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2.研究基础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查阅了许多有关美育方面的资料,收集了相关的研究课题的资料,召开了全校的教师大会,征求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修正我们的方案。并邀请教科室的专家来校研究课题的方案。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的获得

图书馆,网络资源。

(2)研究经费的筹措

学校在课题开展的5年中,保证所需的各项费用。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另外还根据研究成果设立了奖励制度

学校为本课题的开展充分提供时间,政策,外出学习及其他各项条件的保障。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9

-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