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制度与角色及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及一个视角

制度与角色及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及一个视角 本文关键词:中国政府,互动,视角,当代,角色

制度与角色及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及一个视角 本文简介: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整个社会的公共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社会关系结构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交换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社会需求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我国政治体系的改革相对迟缓,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特

制度与角色及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及一个视角 本文内容:

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整个社会的公共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社会关系结构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交换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社会需求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我国政治体系的改革相对迟缓,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特征当前仍比较明显;政治体系的制度容纳能力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还不太适应;政府过程的各环节对社会公共需求的回应比较乏力。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政治体系与政府过程面临的结构性缺陷,对于这些结构性缺陷,只有通过政治体系和政府过程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根本的是实现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两大变量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过程方法是研究政府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本文研究政府过程的角度是制度与角色的互动,这是分析政府过程的一个新角度。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方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在重点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制度与角色互动场域与表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及其成因,最后指出制度与角色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本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绪论重点对研究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进行阐述、分析和说明。对本文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制度与角色进行研究。指出制度与角色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重要变量。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政治系统论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重点对政府过程中的制度及其功能和政府过程中的角色及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场域与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场域的内涵及其特性。对政治输入过程、政治转换过程、政治输出过程以及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政治输入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遵守,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排斥,弱势群体制度化利益表达有效渠道存在不足等。政治转换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听证制度的形式化,专家与思想库失灵,地方政府政治转换过程中的地方保护,部门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参与决策的影响力不平衡等。政治输出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利益相关方对制度的抵制,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保护,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利益倾向,政策执行中的部门间冲突,决策中枢对制度执行力的强调与监督等。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反馈信息失真,第三方评估主体与制度互动不足等。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软化制度约束的刚性,损害政府的公共性,削弱政府的权威性,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的安全阀,达成政治共识,增强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主体地位,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理性精神。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成因。催生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原因主要有: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制度本质与人利益意识的觉醒,委托——代理机制的天然缺陷,制度供求关系失衡,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组织化权利主体的政治参与等。重点阐述制度与角色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构建“社会基础秩序”,坚持制度优先不断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增强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与透明度,增加政治机会;培育公民社会,推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加快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理性生长,增强制度、角色互动的协调度与社会和谐度等。结合电动车新国标事件和钓鱼执法事件两个个案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个个案生动的分析,使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更直观、更生动。【关键词】:中国政府过程制度角色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4第一章绪论14-31一、问题的提出14-19(一)研究缘起14-17(二)研究对象17-19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9-27(一)对政府过程各阶段的研究19-24(二)对政府过程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24-27三、研究设计27-31(一)研究角度27-28(二)研究方法28-29(三)研究框架29-31第二章制度与角色: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重要变量31-57一、政治系统论: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31-35(一)输入——输出系统论32-34(二)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34-35二、政府过程中的制度及其功能35-48(一)制度主义的回归:政治科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35-38(二)作为政府过程环境一部分的制度及其功能38-44(三)作为政府过程输出的制度设计及其功能44-48三、政府过程中的角色及其功能48-57(一)角色理论: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48-51(二)作为决策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51-52(三)作为执行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52-53(四)作为监督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53-54(五)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54-57第三章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场域与表现57-86一、政治输入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57-68(一)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遵守59-66(二)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排斥66-68二、政治转换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68-78(一)听证制度的形式化:以”逢听必涨”现象为例68-69(二)专家与思想库失灵:政府咨询项目”闭合循环”过程的局限69-72(三)地方政府政治转换过程中的地方保护72-76(四)部门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76(五)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参与决策的影响力不平衡76-78三、政治输出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78-83(一)利益相关方对制度的抵制79-81(二)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保护81(三)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利益倾向81-82(四)决策中枢对制度执行力的强调与监督82-83四、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83-86(一)反馈信息失真83-84(二)第三方评估主体与制度互动不足84-86第四章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分析86-102一、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消极影响86-96(一)软化制度约束的刚性86-89(二)损害政府的公共性89-92(三)削弱政府的权威性92-94(四)影响社会稳定94-96二、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积极影响96-102(一)社会的安全阀96-99(二)达成政治共识99(三)增强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主体地位99-100(四)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理性精神100-102第五章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成因分析102-117一、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与人利益意识的觉醒102-107(一)”经济人”假设:对人利益意识觉醒的理论抽象102-104(二)”公共人”假设:对现代公共管理中政府人的定位104-105(三)政府人”公共人”特性的获得不是天然的105-107二、政府角色错位:委托——代理机制的天然缺陷107-109(一)政府行动的边界到底在哪里?107-108(二)社会转型期政府越位、缺位并存108-109三、社会需求结构根本性变革:制度供求关系失衡109-113(一)社会公共需求快速扩张:中国社会需求结构根本性变革110-111(二)制度供求关系失衡:制度供大于求与供小于求并存111-112(三)制度供求失衡的根源:需求失灵与供给失灵并存112-113四、社会组织发展:组织化权利主体在行动113-117(一)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过程的重要力量113-114(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主体114-117第六章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117-157一、构建”社会基础秩序”:制度优先与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117-120(一)社会基础秩序的内涵与要素117-118(二)良好的社会基础秩序:决定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118-119(三)制度优先: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119-120二、增加政治机会:增强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与透明度120-125(一)政治机会: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的公共空间120-122(二)打通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前端环节122-124(三)借力信息技术,增强政治系统开放性与透明度124-125三、培育公民社会:推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125-130(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类型125-126(二)积极发挥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功能126-129(三)充分认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两个主要环节129-130四、加快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130-151(一)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型政府的经验与不足130-133(二)政府转型的目标及其难题133-137(三)以整体型政府建设推动服务型政府构建137-149(四)提升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与监督力149-151五、促进理性生长:增强制度、角色互动的协调度与社会和谐度151-157(一)构筑政府信息传播的”双管道”:克服政府信息失真151-152(二)由经济理性到政治理性:坚守公共领域的核心价值152-155(三)社会和谐度:政府政治理性生长的目标定位155-157第七章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个案分析157-169一、电动车新国标事件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157-163(一)决策主体对意见征求制度与公共听证制度的排斥158-159(二)诉求激增: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之争与利益表达159-162(三)互动的成果:暂缓执行162(四)小结162-163二、”钓鱼执法”事件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163-169(一)张晖、孙中界等的主动维权:政治参与主体在行动164-165(二)”钓鱼执法”违法165(三)部门利益与群体寻租:助推”钓鱼执法”165-166(四)”钓鱼执法”的危害166(五)终结”钓鱼执法”166-167(六)小结167-169结语169-172附录172-173参考文献173-189后记18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