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调查报告

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秦淮,花灯,调查报告,制作工艺

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江苏南京秦淮花灯制作工艺的调查调查主题江苏南京秦淮花灯制作工艺的调查调查目的1、了解“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艺术形态、文化内涵、使用过程等方面的内容2、认知“秦淮花灯”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文化功能、当地民间信仰以及地域性活态文化传统3、考察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老南京民俗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状况以及

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江苏南京秦淮花灯制作工艺的调查

调查主题

江苏南京秦淮花灯制作工艺的调查

调查目的

1、

了解“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艺术形态、文化内涵、使用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2、

认知“秦淮花灯”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文化功能、当地民间信仰以及地域性活态文化传统

3、

考察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老南京民俗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状况以及流变的原因

调查时间

2014年6月

调查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调查人员

美术学(师范)系本科一年级

调查人数

4人

调查对象

南京秦淮灯会以及制作秦淮花灯的民间艺人

调查采用的具体方式

1、

采用口头调查方式

2、

追踪式调查法

3、

采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

调查具体内容的描述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古称“金陵“)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秦淮灯会源远流长,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灯会期间游人如海,万灯齐明,一派热闹景象。

一、起源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得到迅速发展,明代时达到了鼎盛。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举办过元宵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尽管隋朝以后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毕竟开始蔚然成风了。

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并索性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洪武五年(1372)元宵节,他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朱元璋还是一位制作灯谜的高手,由此促进了元宵灯会内容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永乐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

“,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3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以后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后,南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之一,《南都繁会景物图》等画卷,形象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百姓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明代后期《正德江宁县志》所描绘的灯节,更是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

自明代伊始,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所无。而仅秦淮灯彩的品种就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即使在端午节等其他一些节庆,张灯结彩景象也高潮迭现。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桨声灯影、歌舞浪漫等繁华盛况,也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名士才子缱绻逗留,吟咏不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两岸红灯射碧波,一支兰桨荡银河“……我们还可从流传下来的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窥见到当时秦淮及南京灯火盛况的社会画卷。

每逢农历新年,元宵前后,秦淮河畔处处张灯结彩、歌舞狂欢,一派欢乐祥和、繁荣热闹的节日景象,“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美誉由此蜚声天下。

二、主要活动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于此的历代王朝宫殿内外,以及夫子庙、三山街、笪桥、评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贸繁华地带。20世纪后基本上集中在夫子庙地区,现已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风光带上。核心区域主要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王导谢安陈列馆、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以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琵琶路一带。

年节和民俗味十足的夫子庙地区更呈现出斑斓十色的花灯海洋,万千灯火不夜天。“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

南京地区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在秦淮灯会时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不断地营造出“万星烂天衢,广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托自己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

三、意义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内容,也是一种民间社火形式。灯会上还是展示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间艺术,以及歌舞、曲艺、杂耍娱乐活动,这些民间文化艺术门类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南京地区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天下太平,在秦淮灯会时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不断地营造出“万星烂天衢,广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与生活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每年的秦淮灯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人,他们在领略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巨大,作为南京地区的特色文化空间,它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形成结论或调查结果

人文价值

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象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南京文化的代名词,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秦淮灯会则是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秦淮灯会中所展现内容来看,其中的诸类民间艺术基本上都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民俗风情等密切相关,一些传统伦理道德也蕴涵其中。

艺术价值

从秦淮灯会形式和内容来看,大量南京本土的文化艺术贯穿其中,大大的丰富了秦淮灯会的艺术内涵。在尽情表现和竞赛技艺的过程,广大艺人从信仰习俗、爱美心愿和对未来憧憬出发,凭藉直观感觉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既忠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善于借鉴文学艺术中的夸张变形、对比呼应、抽象写意、象征借喻等表现技巧,突出形式与趣味的探求、传统与现代的交接,讲究丰满浑厚、简约夸张等艺术布局,进一步地强化了艺术的表现技法和制作手段。艺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以形写神,以情动人,以美冶人,进而提升了秦淮灯会的艺术水准。

社会价值

秦淮灯会的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秦淮灯火甲天下”的声名早已享誉海内外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陆续拨巨款建设夫子庙地区,不断提升秦淮灯会的硬软件环境,使之成为南京民间文化民俗活动的品牌。如今每到大年三十灯会启幕以后,年节和民俗味十足的夫子庙,便呈现出斑斓十色的花灯海洋。暮霭降临,广大市民和游客便拥向夫子庙地区灯会中去。即便是风雨飘零、雪花飞扬的天气,亦挡不住人们前来观灯的闲情雅兴。曾记得“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这正好比把南京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民俗文化活动比作一出戏剧,不来赏玩花灯就像未能见到该剧的高潮一般。整个春节、元宵节期间的观众往往达五、六百万人次之多。

经济价值

每年的秦淮灯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他们在领略游览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附注图例、表格、文注及其他补充

秦淮扎花灯

老艺人在扎荷花灯

秦淮灯会

花灯艺人徐平山在加紧扎制花灯,为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备足货源。(郎从柳

摄)

秦淮灯会“我来扎花灯”比赛在南京老门东举行。来自民间的灯彩传承人、灯市扎花灯艺人、中小学生一起参加比赛。以青奥会“砳砳”为原型的“砳砳灯”成为选手选择的项目。(万程鹏

摄)

夜深了。70岁的“老灯痴”曹真荣仍在灯下玩味他的“百骏图”。马年快到了,曹家父女一展身手的时候也日渐临近。曹红和父亲,同为秦淮灯彩的非遗传承人。心怀不同的灯彩理念,父女俩常顶牛。可当曹真荣在门东首届民间工艺大赛的竞技台上端出绝活“马踏飞燕”时,曹红一双大眼睛亮闪闪的,“爸爸,这个绝了!”(余乐

摄)

如今,陆有昌坚持做花灯已经近60年,摊开他的双手,手指发黑而粗糙,指尖明显有烧伤和割伤的痕迹,有的手指甚至没有了指纹。陆有昌表示,只要身体没问题,他会一直做下去。(卢辉

摄)

南京秦淮花灯国家级传承人陆有昌和妻子刘红为南京亚青会设计的吉祥物花灯。卢辉摄。今年71岁的陆有昌是秦淮花灯国家级传承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南京老城南出了名的“秦淮花灯”匠人,他从10岁开始就跟着长辈们学习扎灯技艺,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混口饭吃”。2001年退休后,他开了一家花灯厂,并开始思考如何让花灯这项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图为秦淮花灯国家级传承人陆有昌和妻子刘红、以及4位花灯厂工人正在为外地客户赶制10盏荷花灯。(卢辉

摄)

图为秦淮花灯国家级传承人陆有昌和妻子刘红、以及4位花灯厂工人正在为外地客户赶制10盏荷花灯。(卢辉

摄)

反思总结

此次调查,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传统节日文化是通过具体地域性体现的,活态文化反映出鲜明的文化人民性。同时发现秦淮花灯的前景堪忧,后继之人太少,以备下次再深层次地调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