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本篇

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本篇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作风,抓落实,效率,范本

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本篇 本文简介:2017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本3篇【2017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1】近几年,从严治党催生了政治新常态,忠诚、干净成为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在纪律的高压线下,乱伸手胡开口无不被绾上了“笼头”,戴上了“金箍”,但有人就错误地感慨为官不易了,干事动力减弱,工作激情消退,有的不干事不作为,出工不

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本篇 本文内容:

2017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17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1】

近几年,从严治党催生了政治新常态,忠诚、干净成为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在纪律的高压线下,乱伸手胡开口无不被绾上了“笼头”,戴上了“金箍”,但有人就错误地感慨为官不易了,干事动力减弱,工作激情消退,有的不干事不作为,出工不出力,有的遇事推诿扯皮,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有的对群众冷漠傲慢,让办事群众多次奔波往返,有的甚至故意刁难,以手中的权力卡人为难人,凡此种种,滋生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攻克,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享受到方便及时的政务服务。

提高办事效率,要夯实岗位职责和办结时限,推行各种便民措施。政务服务事关百姓的衣食冷暖,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可推延不可怠慢,更不可置之不理或设置障碍。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天职,理应尽心尽力,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设身处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方便。要杜绝为民服务中的“肠梗阻”现象,就要建立章法,规范流程,让行政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政务大厅或市民中心,都要明确岗位职责,夯实任务,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办,大力推行亮牌上岗、首问负责、流程公开、一次性告知和主办辅办协作等制度,严禁对办事群众推来推去,严禁上班时间以各种理由闪人,严禁让群众三番五次地跑材料,真正让办事群众急切而来、满意而归。为方便群众,还可以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比如网上公开、网上咨询、准备样表材料等办法,都是便民利民的好点子。

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满意率考评和投诉机制,强化责任追究。要把为群众真心办事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庸懒慢”的问题,不仅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正向激励,同时对个别态度蛮横、作风漂浮的一定不能少了查处究办!可以借鉴一些商业服务单位的满意度测评机制,对党员干部的服务进行“打分”,建立群众投诉机制,对推三阻四甚至吃拿卡要的行为一经查实,用党纪政纪严肃追究问责,直接与本人的位子和票子挂钩。不换态度就挪窝,不换脑子就换人,看谁还敢对群众的事冷漠不上心,或者伺机为个人谋求好处!只有把正面倡导与负面追责结合起来,才能让党员干部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为群众办事服务的机会,让老百姓办事不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高效和快捷!

【2017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2】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践行落实“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全力整治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消极懈怠、不敢担当、办事拖沓、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

其实,治“庸”是治理工作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业务素质不强等问题。治“懒”是治理消极颓废、精神不振、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吃大锅饭、朝气锐气不足、拼搏精神不强等问题。治

“散”是治理纪律涣散、自由散漫、擅离职守、上班迟到早退、工作不在状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问题。

治理“庸懒散”是打造一流软环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着力提升政府形象,提高办事效率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强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治理“庸懒散”就得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解决较变干部作风的具体体现。只有环境更加优化,才能得以快速发展,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得到加快,各项既定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为确保各地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各级部门成立明察暗访小组,全方位开展监督,明确将采取面上检查、突袭暗访、模拟办事、随机询问、电话查询等方式,抽查相关情况,及时通报曝光典型问题,最终达到群众评价说了算,群众满意为终止。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还得建立长效奖惩机制倒逼责任落实,逗硬问责是关键。让各单位、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查找本单位干部在“庸懒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将这项工作一抓到底,成为常态化的工作,让各级领导干部根生蒂固、永不忘记。

【2017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3】

有人说领导很忙,还针对办事就找领导,找到领导才好办事这一现象阐述了自己的高见。比如说下放审批权限,规范行政事项审批,做到标准明确、程序严密、权责分明,既能方便群众办事,又能有效防止腐败滋生;

制定权力清单,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给权力划定边界,并向服务对象公布,从而使每项权力的运行既符合实体正义,又符合程序正义;要认真执行按时办结制等等,总之就是要改革。还说了有事找领导的现象急切需要改变。

固然简政放权,细化权责,拟定行之有效的办事流程是提高群众办事速度的基本前提。但文章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是我国政府所重视的,并在具体事务中有所体现出来,该篇文章所谈到的改革不算有新意。否则请列举出中国政府机构过于精简,不能满足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实例。恰恰相反我国需要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建设效能型政府,从而减缓机构臃肿和财政压力。一份资料表明我国财政供养系数至少在1/25以上,实际财政供养人数在5300万以上,而离退休人员约为20%。就是说在职在岗的人数相当庞大,政府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保障社会服务全面有效。在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挂牌的机关单位,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政府已经将职能部门细化详尽。文章中的一系列改革难道是要中国的机构继续细分,这必将加剧机构臃肿,冗员严重。

现实当中机构分工精细,人员配置完备,领导确实很忙,群众办事找领导确实好办事。看是两相矛盾,细细分析不难发现根本症结不是文章中所说的要权责细化,简政放权,按时办结制实施。不让领导那忙,不让公布领导手机号这种开放积极的官方态度被理解为一场作秀。根本上是要人民群众、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现今提倡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的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已经显现,职能转变需要伴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小时候乡干部在我们的眼中很吃香,乡干部下村是一件大事,一定得招待好,千万不能得罪的,能巴结上也是无上荣光。群众看待政府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的衙门,领导干部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而在领导干部的眼中人民群众是被管理者而不是服务对象,政府是以管理者的视角审视一切,这也是因为自古以来的官民有别的错误思想根深蒂固。这将必然导致人民不了解政府,不熟悉办事流程,进而影响办事效率;一种又敬又畏的心理也必然选择敬而远之疏远政府,进一步加剧对政府的不了解。

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想要改掉种种弊病并取得实际效果不是短时间能为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积累下来的弊病又岂能仅凭一些制度的改革就能在一朝一夕取得实效,更何况我们的制度设计,人员配备已几近完备。制度改革容易,思想转变难之又难!我们有“两学一做”的教育宣传工作;我们还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政府正在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并且党对人民承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已经有很完备的制度了,为什么老百姓办事还要找关系,还要拼命拓展人脉,因为我们有些工作人员不能照章办事。只有通过长时间多角度的工作努力,摒弃官老爷思想、官僚作风,树立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让人民群众愿意相信和亲近政府,抛弃一直以来的找关系靠人脉才能办事的旧观念,一切照章办事。思想上与政府统一,行动上同政府同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