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报告,唐诗宋词,桃花,现象

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2010-12-1209:40:48|分类:我的论文|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研究意义:桃树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桃花进入中国古典诗文,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传

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

2010-12-12

09:40:48|

分类:

我的论文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现象的研究报告

研究意义:

桃树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桃花进入中国古典诗文,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传达出古人不同的情感。桃花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颇高的,早在《山海经·夸父追日》中就有桃林的出现及文中的“邓林”,这是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桃了,后来的《诗经·周南·桃夭》也出现了桃的意象,再到后来的先秦,魏晋文学做品中频频出现这一意象。据统计,特别是在《全唐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293首,《全宋词》中涉及桃花的诗有169首,《全宋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词及文章,共有1800余首(篇)。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满眼的“桃花灿烂”。如此巨多的桃花意象,我们的前人们究竟想要通过桃花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思想,或者是意境呢?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地方,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因为选题是:唐诗宋词中有关桃花意象的研究,所以时间和文学体裁范围就有了一定的限制,只研究唐诗宋词。

研究现状:

这个题目对我来说算是原创,早之前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来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多次出现桃花岛这一虚幻宝地,顿时萌生出一种想法:“中国文人的桃花情结”。当我产生这种念头的时候,也联想到古诗词中有关桃花的意象,迫不及待的去百度,结果有关桃花的论文早就有人写了,这对我的打击算是不小,好不容易自己原创一个题目,竟然早就有人想过了。但是当我看到少的有关桃的论文时,有的只是从一个方面论述桃花意象,文化,有的是从某首诗歌中分析桃花现象,便觉得这里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要是能细化,详化研究这里的确有着相当大的空间,并且可行性强。

有这样的几篇论文《浅析诗词中的桃文化》网络论文《感时花溅泪——论杜诗桃花意象的感伤色彩》【作

者】赵海菱

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中国文人》【作者】廖开顺

福建三明大学中文系。这在浩瀚的中国桃花文化中可谓是九牛一毛。也许本人能力有限还没找到有关桃花的其他有价值的论文,但这几篇对于研究本课题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好像有专门研究“桃花”现象的著作,但是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在我校图书馆和网上竟然没有找到这本书。所以自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原作和别人的赏析中把握桃花意象,现象的内容。

研究思路:

桃花以其俏丽的颜色和缤纷的落蕊触动中国人的某种情愫和感情,和菊花,梅花一样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文化积淀,情感承载物,因而频繁的出现在众多的诗文中,也成为文人们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特定意象。本选题将桃花作为一个意象研究,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从桃花文化的悠久历史上

(这里对桃花在历史文学作品上做简要概括,把重点放在唐诗宋词上有关桃花出现的诗词。这一部分内容只作为论文开始的序言)

二、桃花意象探析

1、作为红颜意象的桃花。

(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羞容。而唐代韦庄的“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宋代蔡申的“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像桃花人面……”这里的桃花意象都是些美人)

2、作为春天和青春意象的桃花。

(唐代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唐代吴融的“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宋代白敏中的“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宋代李玉的“帘外残红春以透”这里的残红之桃花,暗指青春易老)

3、作为文人桃源情结意象的桃花。

(宋末元初的谢枋得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

4、作为思乡,念人意象的桃花。

(周延邦的《琐寒窗》“想东园,桃李自春,到归时,定有残英”)

5、在特定场合出现代表文人某种情感的意象。

(唐朝刘长卿的“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晚桃》)通过对深涧晚开桃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怀才不遇的感慨。唐朝元稹在“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亚枝红》)中,从两次所见桃花景观的对比中,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事业无成的感慨,格调深沉凝重。)

三、浅谈桃花意想产生的桃花文化

(桃花意想而产生的桃花文化反应这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出世和入世的观念这一文化现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1、“桃花源“中国文人的“乌托邦”。

2、以“桃花”取名(人名,地名)的象征意义。

3、追求自然和精神的永恒。

3、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

四、对唐诗宋词中桃花意想作概括性总结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

唐璋

潘君昭

曹济平

(这本书对于选题的研究非常重要,里面的许多有关桃的诗歌对于选题的研究奠定基础和事实依据。诸如:唐代唐彦谦的“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坐久好风休掩袂,夜来微雨已沾巾。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晚唐李咸《绯桃花》,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晚桃花》,唐朝元稹《亚枝红》,苏轼的《桃花》,周延邦的《琐寒窗》……这些诗词对桃花意象的探析有了分门别类的依据。)

2、《宋代词学资料汇编》张惠民

汕头大学出版社

(前面说过在宋词里提到桃花意象的词达到一百多首,为了论证的充分性,提议从这里面找出能论证本选题的词:朱炯远的《鹧鸪天》,晁补之的《忆少年》,蔡申的《苏武慢》,李玉的《贺新郎》等有关桃花意象的词,分析作者情感,从而分类意象。)

3、《宋词三百首》精华赏析

孟庆文主编

(补充论据的需要)

4、《浅析诗词中的桃文化》网络论文

(这篇论文个人觉得有可取之处,对意象的把握也挺准,最大的不足就是太泛化)

5、《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

中国文人》廖开顺

福建三明大学中文系。

(这篇论文对唐诗宋词里有关桃花文化的研究相当重要,在没有其他资料的情况下举足轻重,里面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比如说“桃花源“情结,“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等等,对于这些好的观点我既继承又会发展,关键是我研究的是唐诗宋词这块,万变不离其宗,站在比人的肩膀上就得又比别人的高的东西。)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