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

日期:2020-06-0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 本文关键词:文选,心得,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 本文简介:群书治要摘抄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大臣将古代,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汇集成册,参考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经典,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成书,共65部五十余万言,并手抄十多部,送王子大臣,(日本天皇得知,遣使者来我华夏,组织抄写,半年才完成,曾被历代帝王、皇子、大臣奉为瑰宝)。安史之乱该书失传至今已

《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 本文内容:

群书治要摘抄

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大臣将古代,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汇集成册,参考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经典,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成书,共65部五十余万言,并手抄十多部,送王子大臣,(日本天皇得知,遣使者来我华夏,组织抄写,半年才完成,曾被历代帝王、皇子、大臣奉为瑰宝)。安史之乱该书失传至今已1300多年。在日本,一直被皇室收藏。

1996年春,外交部副部长符浩等爱国人士呕心沥血,将《群书治要》这部千古秘籍,逐页拍照后带回祖国。习仲勋得知,亲自组织校对翻译,督导要尽快出版,并题词“古鏡今鉴”,于2011年6月,重新出版。现已被中央党校定为教材。

国家主席习近平,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经典,读历史。并发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专题讲话:“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神州大地掀起了,

克念作圣,妄念作狂。

《群书治要360.敬慎》中,第一个题目就是“微渐”,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个念头,无时不影响着我们周围的环境,每一个念头跟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古代有一个书生叫李生,进京赶考投诉客栈,老板对他说:“昨晚梦中有人告诉我,今投诉的官人将中进士。”李生听后非常欢喜,他想,“做官后,先把家中的丑妻休了”,赴考前,老板梦到有人说,李生休妻之念,已折福,他考不上了。开榜那天,老板见他扫兴而归,便对他说:“我梦中听说你打算要休妻,是不是没考上?”李生一惊拔腿就跑。

《群书治要360.贵德.谨慎》中,第一句“惟圣罔念做狂”,我们本善明德,都可以成为圣贤,如果随顺邪念,使我们变为凡夫,甚至做很多恶事。反之,“克念作圣”,克制妄念,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育子女,不能怪他们笨,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反思自己的心态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第一要身教,要求的,自己先做到。

第二要耐心,水到渠成。教育不能求立竿见影。

第三要教子女尊师敬长,百善孝为先,要感父母的恩。

在《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大根本,教育就要从这里开始。

要父子有亲,延伸到爱兄弟姐妹,爱家族,爱邻里乡亲,爱社会大众,爱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这就是大爱,这就延伸到了,“凡是人,皆须爱”的境界。

“苟不教,性乃迁”。人得不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就会染上很多的欲望和习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知礼义不可以执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是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孔子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这个世间只要再出五个孔子,十个孔子,天下礼义、伦常即兴无疑。

人民不懂得礼义,国有法律也难实施,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法律的漏洞。(伯夷、叔齐:商朝的臣民,周朝推翻了商纣王后,伯夷叔齐不肯吃周朝的米粮,最后饿死,有气节,很清廉)

知足常乐,为善最乐

——经典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不能单学知识技能,有修身齐家的基础,才能真正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明明德,就是通过修身,把自己的欲望习气去掉,把自己明德的本善智慧德行透露出来,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我们冷静想一想,是小学的德行好,还是大学的德行好?如是前者,那么,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步伐莫慌张,停停脚步看方向,努力结果不都好,错了方向白累忙。

没有经典做导航,拼命赚钱身受伤,健康生活最简单,知足常乐德善常。

人生需少求太多,一日三餐六尺床,几个高官夜眠熟,几家富翁无高墙。

林彪主席葬沙丘,赖昌星能住牢房,黄光裕富狱自杀,李真省厅三月亡。

追求欲望是贪心,得反烦恼欲更强,德不配位生灾苦,不如本分营擅长。

领导用人之道

用人牢记亲君子,远离小人是上策,奸臣小人顺你意,为了取你宠幸乐。

荒乱之主闻誉喜,兴国之君乐闻过。闻过过消福慧长,闻誉誉损而至祸。

要明理精进

崇尚圣贤教导

贤能要尊重,和谐人人创,圣伏愚擅权,天下大不祥。德学慧受用,万事顺吉昌。

柴离灶近被烟熏,有人奉劝起烦心。一朝起火家产破,亲邻救助忙谢恩。

狱中劳苦刑记深,获救离苦是大恩。不遵法纪是大患,苦口良言不听信。

圣贤伦常当儿戏,吃亏方知师教恩。和谐幸福劳动创,行善勤俭植福根。

学习经典增智慧,五伦无常要记真。长幼君臣要有序,趋吉避凶事事顺。

仁义礼智为人信,自私自利障碍深。仁者不忧智不惑,勇者不惧慧生根。

一门精进常熏修,一经专读生慧根。为民服务积善德,日行一善正能存。

慎用人才《六韬.选将》用人八观

①以言辞观逻辑

②复查询观应变

③私考察观德行

④明问询观实诚

⑤使财产观廉洁

⑥试色好观贞洁

⑦告知难观其勇

n

⑧以酒醉观其态。

傲不可长欲不从,志不可满乐不极。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君子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开作供)

嗜欲,养生之末也(文子)

和神气,惩思虑,避风湿,节饮食,适嗜欲,此寿考之方也(昌言45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心有所定,计有所守;智不务多,务行其所知;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安之若性,行之如不及。

小人心不在乎道义之经,口不吐乎训诰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随转如流,不知所执。

人有六情*失之则乱,从之则睦。故圣王之

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

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韩诗外传)

【注释】*六情:人的六种欲求。

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

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君子所恶乎异者三:好生事也,好生奇也,

好变常也。

好生事则多端而动众,好生奇则离道而惑俗,

好变常则轻法而乱度。故名不贵苟传,行不贵苟难。纯德无慝,伏而不动,行而不远,远而已矣

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

一欧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

仁者莫大于爱人,智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能。有土之君,能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

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用足矣;用贤,则多功矣;

无私,百智之宗也;忠爱,父母之行也。

仓廩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四维:①礼②义③廉④耻)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反己自正也。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惑于疑;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责于下;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主制法先以自为检戒,故禁胜于身,即令行于民矣。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

墨子曰:国有七患:①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

②边国至境,四邻莫救;

③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④仕者持禄,游者忧佼(佼作反)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咈;

⑤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

⑥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⑦蓄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墨子34卷)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卷二

尚书)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息则谓水不胜火者,此与于不仁之甚者也(孟子37卷)

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弗德罔大,坠厥宗(尚书)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事物发展过快则衰亡也快,缓慢稳定地

发展则容易有圆满的成果)早晨开花的草,到了傍晚就凋落了;茂盛的松柏,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

修身和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

亡国败家,无一不是由于奢侈级欲。勤俭的人节制欲望,

奢侈的人放级欲望。放纵欲望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安全。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真正的过错啊)子贡曰:“君子的过错,就像曰蚀、月蚀一样。

所犯的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像日月蚀后重现光明那样,人人都敬仰他。”

人重大忌讳是知道过错而不改正,以至伤害身心,乃至丧失生命,有这样的行为,就是人之大忌

孔子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子曰: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达到政治清明的方法,先要除掉四患,才能推行五政。

四患是:一是弄虚作假,二是图谋私利,三是任性放级,四是奢侈浪费。弄虚作假就会扰乱社会风气,图谋私利就会破坏法令纲纪,任性放级就会助长越轨行为,奢侈浪费就会败坏规章制度

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

政:

1.提倡耕织来养育人民。

2.明察人们的喜爱和憎恶来端正习俗。

3.宣扬礼乐典章来昭示朝廷的教化。

4.建立军备来确保国家的威严。

5.严明赏罚来统理国家的法律。

子曰: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谭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孔子家语)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还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卷三十四.老子)

人臣之行,有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

六正:

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臣”

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为“良臣”;

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为“忠臣”;

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为“智臣”

五、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为“贞臣”;

六、刚正不阿,敢诤敢谏,为“直臣”。.

六邪:

一、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为“具臣”

二、巴结谄媚,曲意逢迎,为“谀臣”;

三、巧言令色,嫉贤妒能,为“奸臣”;

四、巧舌如簧,挑拨离间,为“谗臣”;

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为“贼

臣”;

六、幕后指挥,兴风作浪,为“亡国之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君之大患,莫大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

孔子说:“随侍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话没到该说时就说,是心浮气躁;话当说而不说,是隐匿之过;没有观察君子神色就说话,是不懂言语分寸,犹如盲人说话不看对方,大为失七,所以也是过失。”

好学近于智,力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斯

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修善事,即为恶人;无事于大,则为小人。

纣为无道,见称独夫;仲尼陪臣,谓为素王。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9)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矣哉。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富国有八政:

①俭以足用;

②时以生利;

③贵农贱商;

④常民之业;

⑤出入有

度;

⑥以货均财;

⑦抑谈说之士;

⑧塞朋党之门。

夫俭则能广,时则农业修,贵农则谷重,贱商则货轻,有常则民壹,

有度则不散,货布则并兼塞,抑谈说之士则百姓不淫,塞朋党之门则天下归本。(卷五十.袁子正书)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凡民有七亡:

①阴阳不和,水旱为灾;

②县官重责,更赋租税;

③贪吏并公,受取不已;

④豪强大姓,香食无厌;

⑤苛吏繇役,失农桑时;

⑥部落鼓鸣,男女遮列;

⑦盗贼劫略,取民财物。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①酷吏殴杀一死也;

②治狱深刻;

③冤陷无辜;

④盗贼横发;

⑤怨仇相残;

⑥岁恶饥饿;

⑦时气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生,欲望刑措诚难。

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

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以上《《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群书治要》文选及心得》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