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

日期:2020-06-0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 本文关键词:一处,景物,教案,介绍

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 本文简介:《介绍一处景物》习作指导备课二一、教材分析《介绍一处景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人文专题编写的。本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

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 本文内容:

《介绍一处景物》习作指导备课二

一、教材分析

《介绍一处景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人文专题编写的。本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前提下,指导学生完成本次习作。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组成,《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三篇文质兼美,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是很好的范本。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空间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香港,璀璨的明珠》则介绍了香港的四种美称“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三篇课文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对学生介绍一处景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通过重温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组课文后安排了三个积累作业:《古诗两首》要求学生积累有关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美丽的小兴安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描写祖国山河的谚语,《美丽的小兴安岭》则要求学生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按照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观察,并进行交流,为习作教学做好准备,有效地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升入三年级,学生们开始由写句子向写简短的段落过渡,从而达到能够写篇章,在对习作充满好奇的同时许多学生也很迷茫,“怎么写”又应该“写什么”成为困扰学生的问题。经过前五个单元的习作学习与练笔,学生基本能够做到初步独立完成习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将日常积累的好词好句应用到习作之中。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即这个地方的特点)”来观察,来介绍,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2.通过学习例文,掌握一些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将积累的有关景色描写的古诗、谚语、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4.通过修改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讲明白。

四、课前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引导学生理清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的。

2.结合本单元每课课后要求,指导学生积累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谚语等,并反复朗读,已达到灵活借鉴的目的。

3.布置学生整理自己去过或是想去的地方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说明】

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内容是一致的,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将两个环节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即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又能够提高习作的质量。鉴于此,本次习作教学共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在交际中指导写作;第二课时,在评改中提高质量。

第一课时

【课前互动】

同学们,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一同领略了祖国壮丽的山河,课前我们还做了大量有关祖国山河的词语、谚语、诗句的积累。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三言两语话美景(制作课件),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眼光准、思维快。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才出地名,说出特点,并用一句谚语来形容:

(1)三峡风光:雄伟,谚语:三峡天下雄。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2)黄山奇石:奇特,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称赞)

(3)峨眉风光:秀美,谚语:峨眉天下秀。

(4)西湖美景:美丽,谚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景色的特点,正因为景色的这独一无二的特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来观光游玩。

(可以小组积分)

【课堂教学流程】

(一)揭题,明确要求

同学们,我们既要用心灵去体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还要学会用笔来描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习作:《介绍一处景物》。大家说好吗?(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7页,阅读一下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提示,一边读一边划出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预设:学生自学要求提示,明确具体要求。

汇报:指导学生通过汇报交流,互相补充等明确要求,教师相机板书或者课件出示要求:

去过或者想去的地方

怎么吸引人

有顺序

抓特点

写生动

(说明:学生如果能够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到“有顺序”“抓特点”,就相机出示,如果学生说不到就在下一环节“回顾例文,学习要领”时引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或短语、句子等提炼重点要求。

(对照原教案修改的原因:变教师优美的较长的导入语言,变为简洁的阅读提示,变教师的引领为学生的自学,通过在阅读的同时划出关键词的方法,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回顾例文,学习要领

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描写景色的优秀文章,请大家回顾一下作者描写的这些地方是怎么吸引你的?

课文

怎么吸引人

结构

有顺序

抓特点

写生动

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分—总

首尾呼应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抓住海水的颜色来写)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四季

美丽、富饶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用词准确)

(2)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恰当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等特色

美丽、繁华

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用词丰富)

(说明:出示回顾提示,给学生1-2分钟回顾时间,然后指小组或同学汇报交流,填全表格。“怎样写的这么吸引人”或者说“怎样写生动的”这一问题,只说出一两个例子即可,重点在回顾方法上。“首尾呼应、拟人”等术语不要过多讲解,只适当渗透即可。)

师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也很善于总结。本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可以借鉴的好的习作方法。相信会帮助我们出色的完成本次习作的。

(三)小试抓特点、写生动的习作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把刚刚总结的好的习作方法,用一用,大屏幕上有两幅图画:一幅是桂林的山,一幅是小兴安岭的山。请仔细对比观察它们的特点。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桂林的山:险、陡。小兴安岭的山:连绵不断)

同样是山,却有不同的特点,你打算怎样突出两种山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写才能写生动,随机总结学生运用的方法。好的方法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汲取课文养料,做到读写结合,这是教材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重温课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三)再现情景,指导习作

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内容

具体要求

去过或者想去的地方

怎么吸引人

有顺序

抓特点

写生动

1.

自读自改

课前,同学们回顾了曾经去过的地方,并整理了观察记录。你觉得哪一处最美?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习作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看看你整理的材料有没有这些项目,如果有,总结一下你是怎么把它写生动的?如果没有,在脑海中再现一下游览时的情景,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说明白。

(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自读自改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2.互评互改

请一名同学读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认真听,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看看他的文章有哪些优点?

(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闪光点。)

再看他描写的这处景物,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来问细节,在互问互答中引导该生回顾细节,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预设:

学生习作:泉城广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广场上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花坛。花坛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有紫色的喇叭花、黄色的小菊花,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呢。广场的东边有一个荷花样子的喷泉,每当音乐响起,喷泉就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着花样。水花喷的别提有多高了。泉城广场上还有文化长廊呢,里面有许多铜像。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得习作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抓住了泉城广场大的特点,还介绍了花坛和喷泉。

师: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生:感觉没有顺序。

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吗?

生:我建议他,可以先写一写泉城广场的整体感觉,在分别写一写文化长廊、喷泉、花坛,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师:谢谢你,给他提了这么好的建议。同学们,读了他的习作,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泉城广场究竟有多大?

师:小作家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大约有十几个操场那么大。

师:虽然你不知道广场的大小,但是你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广场很大,对吗?还有同学有疑问吗?

生:文化长廊上有什么样的雕塑,能具体说说就更好了。

师:是呀,如果小作者在现有的习作上将同学们的疑问写清楚,那么你的习作就会吸引人了。

同法再指导另一名同学。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写作顺序,可以简单渗透。在小学阶段需要我们掌握的描写景物的顺序一般有三种。同学们都去过泉城广场吧,那么我们以泉城广场为例,第一种顺序是空间转换的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脚步或目光的转变而更换描写的景色,比如:先写文化长廊,在写喷泉,最后写写鸽子广场。第二按类比写,先写泉城广场上的花草树木、再写护城河。第三种就是时间顺序可以写一年四季的泉城广场。也可以写一天之内早、中、晚不同时刻的泉城广场。

3.小组互改

小组交换习作,运用同样的方法互问互改,在互改中提高习作质量。(用铅笔进行修改)教师相机指导。

4.自读自悟自改

小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仔细修改文章中标点、错别字等,如果读出又不通顺的句子自己修改,不会修改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对于三年级学生默读修改的要求过高,所以指导学生在小声仔细朗读中去发现不足之处。)

5.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

相信此时同学们一定都想把自己的佳作分享给同学们吧!现在请把你的习作读给小组内的同学。组员共同商议,推选一篇作品一会儿在全班交流。开始吧!

哪个小组想把自己组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听的同学要认真听,评一评他的习作好在那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课前观察,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等,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提高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和修改的能力,同时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

(四)课下再改,誊抄习作

作业:

必做题

1.

搜集你最喜欢的地方的照片或者图片,将图片进行整理。

2.

课下再次对照图片和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再读一两遍,认为比较满意了,誊抄一遍。

选做题

3.如果最喜欢你想去的地方,搜集有关资料,按照要求进行再写一篇小练笔。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讲评)

(一)开展“我来当导游”活动,交流习作

1.小组活动

小组内把自己的习作对照图片介绍给大家,听的同学有不明的地方还可以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每个小组评选出一个最佳小组“小导游”到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评选小组最佳“小导游”,在互相听说、推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会听和说,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二)指导完成习作题目

俗话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吸引人。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使题目更加吸引人呢?说说你的经验吧。

(三)指导完成习作的首尾

在写文章的时候,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总结性地写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做到首尾呼应,也可以只在开头或者结尾一处进行总结性概括。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习作补充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反复修改重点段落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文章的首尾,指导学生有写段落逐步向写篇章过渡。因为本单元的课文具有非常典型的文章结构,可以在本次习作中提高点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三)班内小导游

小组最佳“小导游”到班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再次补充完善习作。评选班级最佳“小导游”。

(四)誊抄习作

叶圣陶曾说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经过大家的反复修改,我们的习作就比较成熟了。下面我们把习作誊抄在习作本上,在誊抄过程中还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在每个环节都提出了修改的要求,培养训练学生在听、说、读、抄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以上《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介绍一处景物教案二》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