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本文关键词:天朝,有感,崩溃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本文简介:拨开迷雾看历史------《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还原史实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茅海建先生他的成名作《天朝的崩溃》分析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朝廷中投降派当权,也不是因为有汉奸领路,但是中国仍然一败涂地,根本的原因在于清帝国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到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的全面落后。这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本文内容:
拨开迷雾看历史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还原史实
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茅海建先生他的成名作《天朝的崩溃》分析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朝廷中投降派当权,也不是因为有汉奸领路,但是中国仍然一败涂地,根本的原因在于清帝国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到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的全面落后。
这也许与我们一般的看法有些出入,但是茅先生用翔实的史料证实了他的观点。在被说服之余,我不禁深思:为什么我们对于这段历史有着如此多的误解?进而疑惑:难道那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都如此般严重偏离史实么?
历史教科书一贯被目以统治者宣传的感觉,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一般的史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不知不觉便跟随主流史观,而忽视了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例如史界一贯认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曾下令东北军不得抵抗。而1991年5月28日,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八人访张学良时问,蒋介石是否下过手谕令张不抵抗,张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我下的指令,与蒋无关。
在并无有力的证据下,此观点却被作为蒋的污点被大肆宣传,深入人心。虽偶有人质疑,亦旋淹没于众口之下。
一如于此,琦善,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的面目在久经描画之下,也趋于两极:好者极好,恶者极恶。而茅先生此书则如卸妆水般,抹去了遮盖与歪曲,还原了历史的真相。研究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历史中的错误,在茅先生的书中分析了鸦片战争中从高层决策者到底层执行者所犯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危害。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清帝国对这次把中国带入世界的战争的反应实在是可以用无动于衷来形容。挨打之后,赔款、割地、丧失主权等等。清帝国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吸取根本的教训,而且整个帝国社会依然是那种自大自负的心态。其结果当然可以想象,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挨打,所以就有后来的一系列的列强侵华战争。在这不得不提一下清帝国的老邻居兼老学生—日本,日本向中国学习了1000多年几乎完全吸收中国文化,但是在其遭受列强侵犯的时候,整个国家与民族都是与清帝国完全相反的行动,他们开始放弃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取欧洲先进文化,整个国家呈现一派向上的景象,就这样这个一直以来是中国学生的国家反过来赶超老师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而要注意的是鸦片战争的发生时间比日本维新要早很多,但当时我们却什么都没干,就这样等着一次又一次的挨打,才有了一段又一段的屈辱史。在这,我不想做什么假设,历史更不容许假设,我只能说历史的意义就是告诫后人,警示后人。
启迪今日
在本书序言中,茅海建先生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时光流逝而意义日渐。鸦片战争则不然。”“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书中罗列了清帝国一系列的失误,最终发现,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误,在当时的环境下原来都是情有可原,理所应当愚昧,主和派亦愚昧,皇帝、官员、平民都愚昧,上下一团黑,失败乃是必然。
时至今日,钓鱼岛问题成为热点,不少人鼓吹要和日本打一仗,然而正如茅先生所言“对现代化的敌人,只能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取胜。”也许今天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可以和日本抗衡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自信和豪迈终于让我们动辄就有底气喊出对某国“经济制裁”的豪言壮语了。然而众所周知,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30年间,“单腿走路”的结果就是经济一枝独大而其他领域望尘莫及,尤其是文化建设的落后和二次改革的滞后,使得中国目前正陷入了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问题频出的尴尬境地。而这些,也正在阻碍着中国社会良性发展和进一步的全面现代化。而没有完全现代化的中国,想要收复失地并战胜现代化的日本,显然还不具时机,当然我们也相信中国终将会有这个实力。
如当年的大清一般,中国目前更重要、更紧急的是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度陷入落后挨打的状态。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真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