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报告 >> 汇报材料 内容页

【知胜大咖】太极驾到,遇见高新区——郑州高新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情况

郑州高新区是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复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园区。大型科技园区,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业试验区,连续5年荣获国家先进高新区荣誉。截至2019年底,全区辖区面积9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2.14平方公里,共有“四级以上”企业942家,销售收入148家。规模以上企业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完成投资343.8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130人。2017-2019年,高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累计支出44.6亿元(含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高新区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依法对高新区实施统一管理,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相应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新区于1991年建立一级金融管理体制,《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县(市、区)金融管理体制的通知》(郑政文[2020]第2号) 16)2020年起实施 郑州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个品牌,一个联合办公。

5个办事处,梧桐办事处、石佛办事处、勾赵办事处、凤阳办事处、双桥办事处。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负责人

(一)总体规划

郑州高新区建设用地规模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400平方公里(“400圈”)范围内52平方公里,圈外47平方公里,圈内26平方公里。允许的建筑面积。条件限制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面积8953亩。高新区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徐水河和红松路以东、花花路以北、西三环以西、开元路以南。建成区内的产业园区主要包括格力产业园和电子电器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企业加速器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较成熟的住宅小区有万科城、千祥万禾城、锦华园、锦绣园、公园路1号、祝福红城等;郑州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钎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棉花学会棉花研究所、三厂国家重点实验室。1公园路、祝福红城等;郑州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钎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棉花学会棉花研究所、三厂国家重点实验室。1公园路、祝福红城等;郑州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钎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棉花学会棉花研究所、三厂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多规合一”情况

高新区统一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坐标系,有利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职责统一在规划部门,便于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工作。按照《郑州市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方案》(政政办[2019]26号)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土地用途预审应当一并处理。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编制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涵盖高新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

(一)促进科技创新

郑州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官网_郑州高新区人才网_郑州雏牧香高新区地址

一是创新主导型企业快速成长。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1399家,同比增长75.1%,分别占全市和全省的37.8%和16.5%。有效期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23家,同比增长46%,占全市的40.2%;创新龙头企业14家,占全省的14%、58.3% % 城市的。二是创新引领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新引进培养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84人,同比增长52%,占全市新增人才的31%;常驻院士18人,市级以上创新团队122个,80余人,各类科技人才000人,科技人才密度和创新资源居中部地区前列。三是创新引领平台稳步推进。高新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23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3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居全省高新区首位。“国家磨料磨具工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建设,是河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工业计量测试中心。四是加快创新引领机构建设。

(二)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建设

2008年以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以园区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加速器+产业园”在2019年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高新区孵化载体数量以3400个孵化器位列全国第五,电子大学科技园(东部)等孵化器区)和大学科技园(西区)成立。以及电子电器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原广告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

(三)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发展

聚焦智慧产业,坚持以智能传感、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北斗导航等主导产业定位,深入开展产业研究,全面启动规划、政策制定、平台建设、环境建设,并规划“一产业、一规划、一会展、一学院、一政策、一基金”六大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天剑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打造了全国智慧产业领域的“排头兵”。

(四)创新政策支持

一是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瞪羚独角兽双十”政策,推动供给侧动力转换,系统构建了瞪羚独角兽五级企业成长梯度体系和六级培育计划;《管理办法》支持创新企业、人才、机构、平台购买创业成长所需的专业服务。二是落实民营企业扶持政策。研究出台《郑州高新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办法》从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加快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同时,针对高新区主导产业,出台了“互联网安全十项措施”、“北斗十项措施”、“互联网安全十项措施”、“传感器十项措施”等政策。密集出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

(一)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措施

郑州雏牧香高新区地址_郑州高新区人才网_郑州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官网

高新区招商工作重点围绕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产业、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及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以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在轻金属材料上。产业,突出重点企业,突出重点领域,围绕“做大量、提质、抓引领”的总体目标,借助资本力量、专业机构等要素平台,由机遇型向战略型转变面向类型。截至2020年,高新区共出台了7项招商引资政策,涉及文化产业、网络安全、北斗、传感器、产业等领域。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

2017年至2019年,签约主导产业项目37个,主导产业总投资279.56亿元。37个主导产业项目中,33个项目已履约郑州高新区人才网,31个项目已投产。其中,鼎石综合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正在组建科研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建设项目正在申请事业单位证书;深圳旭子信息安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中通源智能POE交换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证书正在等待拿地,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

(一)基础设施绿化改造

1.扩大城市绿化总量,打造精品绿化工程。2017年至2019年底,累计新增绿化面积649.03万平方米,新植树木32万余株;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公园10个,新建500平方米以上小型游乐园82个。并对外开放;已连通生态廊道、绿道44公里;新增绿化道路23条,升级改造优质道路11条。

2、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公路立交及出入口绿化。制定《铁路沿线、生态廊道、交通干线、高速公路立交、出入口等区域绿化工作方案》,完成五大区域绿化320.72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1万余株。

3、大力推进庭院园艺。按照市级园林小区(单位)标准要求,绿化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截至2019年12月末,已申报市级园林社区(单位)20个,其中17个获得市级园林社区(单位)称号;完成屋顶绿化11000平方米。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郑州雏牧香高新区地址_郑州高新区人才网_郑州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官网

1.印发《郑州高新区2019年节能低碳发展工作重点》(郑开开〔2019〕156号),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出总体要求在整个区。区内仅产生大宗工业固废的企业 泰祥热电和拓洋实业均与固废处理企业签订回收合同,对工业固废进行处置、回收和再利用。

2、组织区内企业申报第四批绿色制造绿色工厂名单,完成可口可乐、佛光发电等2家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新增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格力电器工厂、黎明重工工厂、明泰一厂 省级绿色工厂。

(3)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管网运行基本情况

2019年高新区集中供热管网面积16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855万平方米。目前投运的污水管网总体运行平稳良好,共计14万米,主干管线3条。高新区生活垃圾由河南高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收运,日清生产,全部运至荥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有垃圾中转站7个,清运车辆35辆,清运人员共75人。

(四)企业污染集中治理,重点行业标准提升

2020年5月31日,高新区完成辖区12家4蒸吨及以上(含)天然气锅炉企事业单位20台燃气锅炉改造;排查辖区4蒸吨及以下天然气锅炉,迄今已完成12台改造,拆除17台。按时完成18个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了高新区重点行业45家VOCs深度治理企业的深度治理任务。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化改造

一是推进智能化转型。

完成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河南凯邦电器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等5家企业智能车间建设,2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级云平台服务商, 3家企业入选省级云应用服务商;上云企业1860多家,占郑州市的14.3%;天麦、金汇两家企业入选全国40%的全市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4家,占全市的25%;

'/>

二是推进技术改造。

2019年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80个,完成投资28.94亿元,增长18.1%,其中:制造业25.29亿元,增长29.4%。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

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印发郑州高新区“一个网通办公”实施方案。参照高新区政务服务“一件事”联合清单,以只办一次为目标,梳理一站式服务形式,完善办事材料、情况、办事流程、办事流程等。系统涉及一件事。

2.提倡“最多跑一次”

按照网上政务服务深度办理具体标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压缩办理环节,精简办理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减少办事次数。

3.实施服务免提交身份证材料

郑州高新区人才网_郑州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官网_郑州雏牧香高新区地址

深入开展“五减一优”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部分事项免办身份证功能,实现全国人口身份证在线核查窗口取证时下载重复使用电子身份证,通过审批系统直接获取并自动提交身份证材料,是高新区便利营商环境提升的亮点之一。四是大力推进“台外不审批”。坚持“平台外不审批”的原则,采用数据对接、实体录入的方式,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统一平台审批完成,明确办证监管和数据统一沉淀,实现办证可控和安全。提高办理文件的透明度。

(二)创新措施的实施

作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高新区选派5名业务骨干加入市重点工作组,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市产改系统自2019年7月1日运行以来,共办理项目373个,涉及企业428家。初步形成了“事前联合辅导、事中并行审批、审批过程中协助办理”的服务模式。

(三)跟踪服务机制的建立

一是制定《郑州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辅助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服务真的很到位。二是印发郑州高新区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制度,积极使用“好差评”评价器,允许企业和社会公众通过“好差评”当场提出评价意见。 “好差评”装置郑州高新区人才网,有效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目前公示及回访数据未发现差评数据反馈。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内部组织

2018年,高新区实施了管理体制和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构建了“两级两类四板块”的新组织架构体系。共有10个内部机构、5个办事机构、4个专业机构和5个园区运营中心。封存参改行政管理人员人员编制、身份、职级、档案工资等,实行全员任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切实实现干部能上能上公开竞争、分级任用、绩效考核。可以极大地增强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

2、管理体制改革进展及成果

2018年6月末,原正式行政人员身份封存、定向选拔、竞聘任用、双向选拔工作全部完成;同年9月底,市场化人才公开招聘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进入公示岗位,“两级两类四版块”新组织架构发布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授权的政府规章《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条例》正式实施;2019年5月至7月,结合改革后综合运行投产情况,适当优化和调整会做出调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改革进程平稳有序,人才整合、团结协作、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速提质。2018年和2019年,高新区经济发展目标和科技创新指标较好完成,改革成果初步显现,自主创新区建设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