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培训心得 内容页

铁怀一中语文科目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心得

  铁怀一中语文科目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心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于10月8日到18日,有幸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安徽师大组织的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好不容易出了一趟差,却是苦不堪言的差。本次学习历时十天,报到一天,听课九天,每天听课7小时发以上。因学习任务完不成,结束前三天还上了两几个晚自习。苦是苦了一点,但还是有收获的。

  汇报之前申明两点:1、汇报的内容主要是专家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的实际谈一点感想,如果内容不充实,不恰当,请原谅;如果观点错误,请批评,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错快。2、汇报时间20分钟。如果20分钟没讲完请大家把我哄下台。谢谢。

  计时开始。

  共听取了十八位专家的讲座,他们有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其中硕导两位,博导三位。有一线语文教师,有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省市教研员,有参与高考命题的专家,有知名语文教育家,有国学大师,阵容可谓庞大。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探讨。整合各位专家的内容观点,主要归纳成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语文文本多元解读的实操原则和关注作品的人文情怀,这是我们语文教研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师教研活动上我已经作过一次汇报了,这里不再介绍。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汇报。

  1、语文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人格、个性和思维。

  专家们明确指出现行语文教学存在学生不发展的问题,根本内容是学生人格不发展。表现在中国的学生审美呆板、大一统,顾及的是别人的观点评价,缺乏自我,缺乏独立,缺乏思想,往往出现学业上表面辉煌背后人格的缺陷。如作文的用词上往往都是很红色的:理想、前途、奋斗、希望,祖国,民族;内容单调,同一篇文章小学写了,初中写,高中还在写;思想平面,缺乏立体感,人文性,批判性思维,写人永远是好人和坏人之别,写事永远是流水帐一堆。其实这种教育带来的恶果早已经体现:专家称现在很多在学术上有成就的科学家已经不能像李四光那一代人那样,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介绍自己的成就了,高考要找一篇好的现代科技说明文已经很难了!这是参加高考命题的专家说的话。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又何尝不中如此?高三的学生不会为自己写评语,被评为省市优秀的同学不会介绍自己,是不是一种可笑与可悲呢。 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学生长大,而应该让学生成长。专家呼吁:教育应该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个重任应该由我们所有的教师担当,也是我们所以老师的责任。

  2、阅读教学应该是通过作品语言走进作者,强调学生阅读对发展学生的重要性。

  阅读有课内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是我们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不多说。阅读的重要不只是课内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课外的阅读。真正的到位的阅读不只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其实对学生各科的学习是有绝对的帮助的,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一位走红的励志演讲家王国权,他说自己高考语文考失利了,但是高中他读了几十部中外的名着,他说自己今天的成功是高中时的大量阅读提供的保证。  专家指出:  阅读是真正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阅读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认为那是邪道不是学习,学生没兴趣,甚至我们有的教师也有患得患失的心理,怕因为阅读影响高考。参加国培的学员都进行了交流,有的学校在课外阅读这一块做得很扎实,学校从时间上场地上财力物力都给予了保障。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投入少了点,我们要求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搞点征文的形式上,甚至有时候还是为了应付上级部位的相关工作的无可奈何地参与,如知识竞赛等。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些激发学生热情的阅读活动?如阳光下的阅读,月光下的诗朗诵。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系列读书社?在此,我肯请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关怀,多一些落实。如阅览室的开放、学校书目的增添,组织系列读书社,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周二下午的阅读课在操作上是不是更讲究实效。表面上这两节课是语文的阅读课,可实际呢?在这个时间老师开会两栋教学楼没一个老师,学生是真正阅读还是自由活动?是在学习还是打闹?以前当班主任,最提心吊胆的是这两节课,阅读没有落实下来,还留下安全隐患。每班的读书角能否像我们的外墙文化一样轰轰烈烈地办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学生做了阅读的主人,便背上了智慧的背囊。

  3、关系决定教育,和谐教学的效应。

  不管是一线教师,还是大学教授、国学大师,他们都一致认为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巨大的影响力。认为教育和教学都是一种人性的接触,没有情谊做基础,无论制度如何完密,设备如何周到,决难收到完美的效果。现在学校制度最大的毛病就在缺乏情谊的基础与人格的熏陶,而这个毛病的原因则大半在授课方式和教育模式的的机械化。本人以前在当班主任的时候总是和家长探讨:“孩子不愿意回家跟家长有没有关系?”也问自己:“学生愿意来上学么?愿意来我班上读书么?”如果学生不愿意来上学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如果学生不愿意来我班读书,那么我的敬业我的认真还有价值么?心理学家海灵格每每说“孩子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父母”,如果我说“学生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我们老师”,显然对我们老师是不公平,但是,这至少可以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思路提供一个新的路子:内归因有时候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方面也是一个道理。曹勇军老师说:“教学是什么?其实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的故事。”国学大师陈文忠的一句话我觉得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思考。他说,在大学有的老师的课,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他的课,学生越来越多。因为听他课的学生很多都是自己来的。用他的话解释就是,教师不应该用道德纪律约束学生的学习,应该用自己优质的教学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我觉得从某种角度上于我们也是适用的。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学习不如想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无奈地读书,不如让学生愉悦地汲取知识。让学生爱上我们一门学科首先应该让学生爱上这个学科的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人文情怀,关系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人格和高考两个重要的目标。在听心理咨询专家从中老师的讲座的时候,他说:“我们咨询的锄头是什么?是关系。”我也要说:“关系是我们成功教育的锄头!关系是我们实现教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