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语文组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柳暗花明又一春

  语文组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柳暗花明又一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要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机会。高效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只是把自己平时的一些体会讲出来,抛砖引玉。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山穷水尽疑无路

  打造高效课堂,无外乎就是教师精心备课、正确诱导、精选习题,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但我认为,目前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四个重要误区,值得我们反思

  误区之一: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追求活跃而忽视基础知识。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的质量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表面上看课堂十分活跃,但缺乏基础知识的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怎样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才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误区之二:课堂教学的庸俗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强调个性而忽视合作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评价过于庸俗化,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学习永远处于骄傲状态,过分满足于现状。

  误区之三:课堂教学的狭窄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重视讨论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背读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语感也得不到培养。

  误区之四:课堂教学的低层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规定模式而缺乏开拓创新。一篇课文从头到尾,按照既定模式完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先边讲边读课文,然后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最后是教师分析写作特点。满堂灌,学生没有自学空间,久而久之,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全是“酱油”,没有“味精”。这种定势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柳暗花明又一春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述这些方面的盲点或误区。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那么如何走出上述误区,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转变好角度,即教师应转变好教学角色。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例如,在讲《游褒禅山记》这课时,我先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请求,大家都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几个没有理解好的字,如“观”、“名”、“险”等,谁能解释一下?然后接着问,《游褒禅山记》跟《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是“记”。它们是否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引导学生探讨游记这个问题。这样上课,就使自己由原来的控制者转向了“平等首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调动。

  第二,激发好兴度,即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举两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2)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语言文字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1326班学生杨一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以前,我很讨厌语文,认为学好语文除了应付考试以外就没有其它用处了。然而,在听了酉老师的课后,我也对语文产生了一点兴趣,认为它不那么无聊了。而后,我又在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到了语文的乐趣。现在,我已经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酉老师只用区区几节课的时间,就让我由一个讨厌语文的人,变为了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实在令人震惊。”

  第三,把握好精度,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一是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二是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三是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比如诵读诗词,要满怀感情,抑扬顿挫,大声朗读,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的感悟获得文章的内涵。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学生听完过几天就忘了。如果我们给诗词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