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随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随感

  (一)用“老师希望”激起思维的火花

  我们数学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感叹:特级教师上课的那些孩子怎么那么会动脑筋,碰到自己上的时候,总不是自己预想的效果。

  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用长方形纸折一折后画出它的1/2,可没有想到的是21名上课的学生告诉我的都是一样的方法,我有些慌了。难道我的那些“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的引导一点用的没有吗?再让学生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纸片折并画出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一时,仅仅出现了1/4和1/8,我又一次失望了。难道那些精心思考的能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真的失去价值了吗?我自乱了阵脚,急急忙忙应付着下面的教学。

  我对学生有了过多的期待,希望他们按照我的预设一步步走下去,然而却没花时间思考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以及教师恰当的引导。课后,我在想,如果我在要求学生把长方形纸折一折后画出它的1/2时,提前加上一句“老师希望你们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我在要求学生用提供的纸片折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几分之一前,说上一句“老师希望你的几分之一与别人不同”……那孩子就知道了你的期望,也会尽可能地为你的期望而努力。

  多一些“老师希望……”,也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想法,也更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二)为“分子”争取“地位”

  教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恐怕都做了同样一件事——强调平均分成几份,从我们老师对学生表述的纠正来看,这句话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强调平均分成几份,我也非常认可,在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理解的难点却是分子。

  这是本节课“想想做做”的第3题,我没有擦去“分”的痕迹让学生先去估计,而是按照课本的要求出示了题目。令我汗颜的是,21人中居然有15人在两个括号里分别填上了“3”和“6”。

  我认为学生只关注了平均分成几份,而忽略了几分之一中那一份的价值。在学生的认知中,平均分成几份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在二年级学习除法的时候是有过接触的,但很多人虽然能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2”,但通过练习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1/2、1/4等表示的是那一部分是很模糊的。

  其次,我们在比较1/2、1/4和1/8时,看似是让学生知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却是其中的1份也不同。而后面所学的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把几个物体合成的整体平均分的知识,都是和分子表示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至于“一份”和“一个”的关系,更是很多学生难以逾越的理解障碍。

  如果把目光放得远一点,到了六年级学习分数的应用题,找几分之几对应的量关键是看分子,而这个不知让多少毕业班的学子“望而却步”。

  经历了思考之后,我在想,从分数的初步认识开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起分子表示的意义,让分子的地位与分母齐平甚至超过分母呢?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