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各类感言 内容页

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冬,天地积阴,万物收藏!

今天是11月7日,

农历十月初三,

中午12点58分,

进入立冬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冬季第一个节气,为农历十月节。交节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乾方(西北方),太阳到达黄经225度。

清 《十二月令图》之十月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意味着自此进入冬季,天地积阴,万物收藏。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进补养生之道_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_公共服务设施图戳

动物开始冬眠,人们储粮越冬。

农历十月,十二地支纪月为亥月;对应十二消息卦为坤月;因坤卦六爻纯阴,故十月又称纯阴、六阴、正阴。

秦代以十月为岁首,以十月初一为大年初一,故十月朔又称“秦岁首”。此外,十月还有孟冬、上冬、始冬、应钟等别称。

《礼记·月令》说:“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而成冬。”进入立冬节气后,天气、物候均出现变化。

《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在古代,每逢立冬,天子便以穿上皮衣的方式昭告万民:冬天已经来临,并赐群臣过冬衣物。故陆游有诗句云:“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授衣月”即农历九月,“始裘天”即立冬日。

而此时的物候也显示天寒地冻。

我国古代将立冬以后15天分为三候:

公共服务设施图戳_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进补养生之道_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明 沈周《灞桥风雪图》

“一候”是指立冬期间头5天。“水始冰”,即水面开始结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意思是,这时水面上只凝结了一层薄冰,不会太厚,不至于很坚硬。这种情况主要指黄河流域,其他地方则有所不同。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水面此时可能已结了厚厚一层冰,而南方地区的水面依然微波荡漾。

“二候”是指立冬后第6~10天。“地始冻”,即土地表面开始冻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土气凝寒,未至于坼。”意思是土地凝结寒气,但未至于龟裂。这种情况是否会出现也是因地而异。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进补养生之道_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_公共服务设施图戳

“三候”是指立冬后第11~15天。“雉入大水为蜃”,直译是野鸡进入江河中变成大蛤。古人认为“蜃”是大蛤,能吐气成楼台状。立冬后,野鸡之类的禽鸟不多见了,而江河海边却可以见到外形及颜色像野鸡的大蛤,古人便认为野鸡到立冬后变成大蛤了。

从“天子始裘”到“水始冰”“地始冻”,都表明立冬是入冬的标志。正常来说,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由于地表还贮存了一定的热量,所以一般初冬还不是很冷。

如按现在的入冬标准,

须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算入冬,

则节气上的立冬不一定代表入冬,

是否入冬,还要看具体的天气状况。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进补养生之道_公共服务设施图戳_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

明 董其昌《枯木寒林图》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大多呈现推迟的趋势。但今年的气候变化有些异常,9月底,有些地方已提前入冬,如东北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最低气温达到0℃以下,与南方一些地区的35℃高温形成强烈对比。

进入10月,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是14~17日横扫全国的强冷空气,导致我国多地气温大跳水,加快了北方入冬和南方入秋的进程。至10月底,入冬的区域超过入秋的区域,秋季版图前沿已推至华南南部。华南地区已大面积入秋,且较常年同期偏早。

在立冬前的11月初,寒潮再次发力,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这股寒潮自11月4日开始进入我国各地,很多地方出现了“断崖式”降温。

11月6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预计11月6日8时至7日8时,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山西大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以及陕西北部等地区有大到暴雪。

同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预计11月6日8时至8日8时,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将有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8~10℃,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10℃左右。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气象局也提醒:预计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7日至10日,广东省气温将明显下降并伴有大风,提醒大家防寒防风。

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_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进补养生之道_公共服务设施图戳

张大千《疏枝玲蕊散寒香》

此前,气象专家已预测,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加上今年已发生过一次拉尼娜事件,今年是“双重拉尼娜年”的概率将高达87%。

通常而言,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立冬逢寒潮戳全国入冬进程图,北半球极端寒气天气发生频率增加。虽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但是有数据证明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偏大,约为偏暖概率的两倍。

立冬到了,寒潮随之而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做好了应对寒冬的准备。对于处在“无冬区”的华南地区的人们来说,今年的冬季会不会像往年一样只是一种传说?

清 王玖《寒林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翻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TAG标签: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