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

名师讲义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谷第三中学 高级教师 王文芳
一、课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
“消化与吸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营养第二节,本章共分三节,教材通过三节的介绍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与第一章相比,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从全章或全节来看食物的消化过程都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的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有亲身体验,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同时注意总结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还可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意识到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下一节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及主要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及功能;
②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③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④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2.2技能目标:
①观察小肠结构的活动,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养成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及科学探索的能力;
③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能力。
2.3情感目标:
①通过了解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②教学难点:A.小肠的结构与功能;B.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学生主要采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的组成、消化腺的作用、胃肠的结构特点及其位置与功能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在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讲解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教学模式,应当采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本节的引言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进而开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得活动。应该明确的是学生仔该活动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既是总结自己出现得失误的需要,也是总结自己成功体验的需要。
  在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到这部分已经大大简化,目的是减少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通过资料分析活动明确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通过解读曲线图的技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全程探究实验→交流分享探究成果→概括总结→布置课外延伸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法;2、观察法;3、归纳法。
四、课型与时间
1、课程类型:新课。
2、授课时间:2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查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暴饮暴食对笑话器官的危害。
2、教师准备:实验“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
3、口腔及消化系统的模型或挂图。
4、FLASH: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