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标版七年级上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题】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作者及工作单位】赵长茂丹凤县月日镇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重点)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重点)
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
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读出气势即可。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表现文章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和竞争气。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品味语言,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大意,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精彩:
师:同学们,在黄土地上也有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和音乐,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

TAG标签: